作品简介
凡十五卷。又称般若灯论释、般若灯。清辨(梵Bhavya )着,唐代波罗颇迦罗蜜多罗译。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内容为清辨自中观自立派(梵Madhyamaka -sva^tantrika )之观点,对龙树中论各章加以注释而成者。本书之思想特征系以严守龙树以来中观学者之传承为其本位,故不仅处处论破外道及小乘各派之邪见,且批判同是中观派的佛护论师之学说。另一特点即针对瑜伽派之立场,本论之主张一反历来中观学者之观点,尤以对世俗谛与胜义谛之见解更是大异其趣。此外,本论之作者擅长运用因明论理,全书之中,论式结构锐利巧妙,宗因喻各支完备整然,并以之击破反对论者之立义;此为本书另一特点。本论之梵文原本今已不存,汉译本颇不完备。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中,题为般若灯根本中论颂(梵Prajn~a^ -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 ),迄今犹存,较汉译本受学者之重视。本论之注疏较着名者有观誓(梵Avalokitavrata )之般若灯疏(梵Prajn~a^pradi^pa -t!i^ka^ ),为了解印度末期中观派与瑜伽派之重要资料。
作者简介
清辨(Bhavaviveka)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论师,活跃于公元490年至570年左右。以下是对清辨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清辨出生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他对佛教内部大小乘及佛教以外各派,凡是与他说法不同的,一律采取批判的态度。据传他曾欲与护法辩论,护法避而不见。又传说他晚年在驮那羯磷迦国南山念陀罗尼而逝。
学术观点:清辨承认心外有境,认为外境由极微积集而成,反对瑜伽行派的唯识无境说。他主张俗有真空,认为瑜伽行派所执的三性,从世俗谛可许为有,但从胜义谛则应为空,并与瑜伽行派展开辩论。在方法论上,清辨认为不管是破是立,都应该自己立量,即用因明格式建立适当的比量以积极地表述空,反对中观派另一学者佛护只破不立的归谬论证法。
主要着作:清辨的着作包括《中观根本般若灯释》(又名《般若灯论》)、《中观心论》、《大乘掌珍论》、《异部宗精释》等。他是当时注解《中论》的八大家之一。
历史影响:后世把清辨倡导的这一派称作“自立量派”或“自续派”。他的学说和着作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说和着作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清辨是一位重要的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论师,他的学术观点、方法论以及主要着作都对后世的大乘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对《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其内容展开四个方面的讨论。首先,从“般若灯论”的经典背景和历史地位入手,探讨其在佛教思想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般若灯论释》这本书在学术上的贡献,重点讲述清辨大师的解读和其方法论。然后,探讨电子书版本对传统经典的传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数字化时代如何帮助经典文化的传承。最后,本文对《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的整体评价,提出其对现代学术研究和佛教信仰的意义。文章通过细致的阐述,旨在让读者对这部经典及其电子化版本有更全面的了解。
1、《般若灯论》背景与历史地位
《般若灯论》作为佛教大乘般若思想的代表性经典之一,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由印度佛教大师龙树所著,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类经典的核心部分。般若波罗蜜多意指智慧的圆满,涵盖了“空性”理念,提出“一切法空”的思想,强调认识到万物的无自性,超越一切对物质的执着。龙树的《般若灯论》以极为简练且深刻的语言,阐述了这一智慧,并为后来的佛教理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般若思想的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般若灯论》被视为对般若思想最为精要的阐述之一。它不仅对后世的佛教经典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无数学者提供了深入探讨“空性”理论的素材。尤其是在唐代,般若学派的盛行使得《般若灯论》成为了佛教界必读的重要经典之一。
此外,《般若灯论》还为后来的佛教辩证法及哲学思维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通过对空性、缘起、无常等核心概念的解析,引领了佛教思想的深化与丰富,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佛教学术研究的基石。其在佛教历史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
2、《般若灯论释》中的清辨大师的解读
《般若灯论释》是清辨大师对《般若灯论》进行详细解读的著作。清辨大师,作为清代佛教的一位杰出高僧,他的学术功力和佛教思想深度在佛教界备受推崇。在这部著作中,清辨对《般若灯论》进行了精准而富有启发性的阐释,尤其是在解释“空性”与“缘起”关系的部分,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见解。
清辨大师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与深邃的哲理分析,详细阐述了般若思想中的“空性”概念。他认为,空并非是消极的虚无,而是一种超越对立的智慧,能够看透世间一切现象背后的无常与无自性。这一见解,不仅丰富了般若思想的内涵,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理解框架。
在《般若灯论释》中,清辨大师还对龙树的思想进行了有力的补充与阐发。他不仅清晰地解读了龙树在经典中所提到的“无我”与“空性”的关系,而且深入剖析了这些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尤其在日常修行中的实践意义。这些独到的阐述,不仅令佛教徒获益匪浅,也为哲学与宗教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3、电子书版本的数字化传播与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经典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正是这一趋势的产物。电子书的出版使得佛教经典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读者得以接触到这部思想深刻的作品。
电子书的一个显著优点是便捷性。读者无需亲自前往书店或寺院,就能够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得《般若灯论释》的完整内容。这种方便的获取方式,无疑为佛教经典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电子书通常附带注解、互动功能和跨平台阅读,使得学习与研究更加高效。
此外,电子书版本的推出,代表着佛教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许多海外的学者和佛教爱好者也通过电子书获得了对《般若灯论释》更深入的理解,这为佛教思想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化传播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让更多人有机会在现代社会中感悟佛教智慧。
4、《般若灯论释》对现代学术与佛教信仰的意义
《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现代佛教信仰的实践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辨大师对经典的阐释,为当代佛教修行者提供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理解,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中找到精神的依托。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般若灯论释》所传达的“空性”和“无我”理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无常与变幻,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在迷茫和困惑中寻求解脱的人们,这部经典能够为他们指引一条通往智慧和觉悟的道路。
在学术方面,《般若灯论释》为佛教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清辨大师通过对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使得许多佛教学者在研究般若思想时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参考材料。这不仅为佛教思想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当代哲学与宗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总结:
《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是一部将古老经典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杰出作品。通过清辨大师的深入解读,电子书形式的传播不仅帮助更多读者接触到这部佛教经典,还为现代学术研究和佛教修行提供了新的视角。无论是从佛教思想的普及,还是从学术价值的提升,本文所分析的四个方面都展示了这部作品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经典文化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般若灯论释-清辨-电子书》无疑是这一变革中的佼佼者。它不仅使得传统经典得以延续,也让更多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