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智顗-电子书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摩诃止观-智顗

作品简介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讲述于隋代开皇十四年(594),弟子灌顶(561~627)笔录。又称天台摩诃止观。略称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合称法华三大部。本书为智顗晚年所讲述,亦为其着作中体系最圆熟之论书。书中详说圆顿止观之法,阐述智顗独特之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智顗为叙说以禅观思惟体得超常识之宗教境界之蕴奥─圆顿止观,故将其具体实践法分成总论略说(五略)与别论广说(十广),详加解说。五略,指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等五段;十广,指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等十章;二者并称五略十广。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载,本书原有三种类本,一为二十卷,一为十卷,第三种即今本,三者皆称圆顿止观,时人传说第二者为广本,第三者为略本,实则第三乃第二之再治本,而改题为摩诃止观。宋代天圣二年(1024),依遵式之奏请,将本书入藏;淳熙三年(1176),大藏开版时校刊。本书之注释书颇多,有湛然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止观义例二卷、止观大意一卷,及梁肃之删定止观三卷等。

作者简介

智顗(538年农历2月16日—597年农历8月3日),俗姓陈,字德安,出生于南朝末年,祖籍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后迁至荆州华容(今湖北省境内)。他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被尊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及第四祖(天台宗高推龙树为初祖,慧文、慧思分别为二祖、三祖)。因其卓越的贡献和深邃的佛学思想,智顗也被尊称为“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

智顗18岁时在湘州(今湖南地区)的果愿寺出家,随后跟随慧思大师学习佛法。30岁时,他前往金陵(今南京)的瓦官寺讲法,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追随。陈宣帝太建七年(575年),智顗率领弟子们进入浙江的天台山,这里成为了他弘法的重要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台宗,该宗派以《法华经》为核心经典,强调止观并重的修行方法。

智顗在佛教界的影响力巨大,他不仅在教理上有所创新,还对后世的佛教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隋开皇年间,智顗与隋朝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结缘,为其授菩萨戒,杨广尊称他为“智者”,赐予“智者大师”的圣号。智顗一生着述丰富,对天台宗教义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确立了天台宗作为中国佛教第一个成熟宗派的地位。

此外,智顗还积极倡导慈悲为怀的精神,有故事记载他曾劝导渔民放弃捕鱼生涯,转而从事其他生计,体现了他对众生的深切关怀。智顗的生平和事迹,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佛教领袖的智慧与慈悲。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围绕《摩诃止观》这部经典著作及其电子书版本展开详细阐述,着重分析其在佛教修行中的核心地位与实践价值。首先,我们将介绍《摩诃止观》及智顗大师的背景与贡献,然后深入探讨《摩诃止观》在禅修实践中的重要性。接着,本文将讨论智顗大师在思想上的创新与其思想影响,特别是在止观修行方法上的探索。最后,我们将从电子书版本的普及角度,分析其对现代修行者的帮助与影响。本文不仅会对经典进行全面分析,还将探讨其如何适应当代人的修行需求,如何通过数字化形式继续传播佛教智慧。

1、《摩诃止观》概述及智顗大师背景

《摩诃止观》是智顗大师在唐代创作的重要佛教著作,也是“止”和“观”两种修行法门的综合阐述。书名中的“摩诃”意为“大”,寓意着其教义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智顗大师基于禅宗和戒律的教义,提出了一种能够帮助修行者达到“内心清净”和“觉悟”的修行方法。这部著作包含了大量的修行理论和实践技巧,成为后世禅宗和净土宗等多个佛教派别的学习经典。

智顗大师,名智顗,字恭甫,号慈悲,是唐代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作为中国佛教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深入的修行与反思,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止观修行方法。《摩诃止观》正是其一生修行和理论思考的结晶,书中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至今仍对佛教修行者产生深远影响。智顗大师的思想兼容并蓄,既吸收了天台宗的教义,也结合了禅宗的体验,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止观修行体系。

这部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佛教止观修行的“指南”,特别是在禅宗修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摩诃止观》不仅关注“止”与“观”的基本理论,还对具体的修行方法、实践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内容涵盖了从初学者到高阶修行者的各种需求,是佛教修行者必读的经典之一。

2、《摩诃止观》中的止与观修行方法

《摩诃止观》最核心的内容是“止”和“观”两个修行法门。“止”是指修行者通过专注、安定心神,从而消除一切外界的干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智顗大师强调,“止”并非简单的静坐或沉默,而是通过深刻的内观,达到心灵的完全沉静和纯净。

与“止”相对的是“观”,即修行者在止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领悟,获得深入的智慧和洞见。智顗大师在《摩诃止观》中指出,止和观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稳定的“止”状态,修行者才能在“观”中获得真正的智慧;而“观”则是检验“止”是否真正有效的标准,只有在透彻理解和观察事物真相的过程中,修行者才能深化对佛法的理解,进而进入更高的修行境界。

智顗大师的止观修行方法注重实践和体验,提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将“止”和“观”两者融入到每一个动作和思想中。这种修行方法不仅是对内心的净化,也是对日常行为的觉察与提升。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心灵中的杂念和执着,修行者能够实现真正的心灵自由与觉悟。

3、智顗大师的思想创新与影响

智顗大师的《摩诃止观》不仅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智顗大师将天台宗的“止观”思想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结合自身的修行经验,提出了一些与当时佛教教义不同的新观点。他主张,通过“止”的修行,能够帮助修行者清除烦恼,而“观”的修行则是引导修行者走向觉悟的关键。

与早期的佛教思想相比,智顗大师的“止观”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他强调,止观修行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而是每个修行者可以通过实际努力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观点为后世佛教修行者提供了更加实用的修行路径,使得佛教教义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成为了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修行方法。

智顗大师的思想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止观修行的实践方法上,他还深入探讨了佛教的根本问题,如“心性”、“佛性”等问题。他提出,通过修行,修行者能够发现自己本具的佛性,从而实现内心的觉醒与超越。这种理念不仅影响了后来的禅宗和净土宗,也为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电子书版本的普及与现代修行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佛教经典也逐渐进入了电子书的领域。《摩诃止观》作为佛教经典之一,其电子书版本的出现,为现代修行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途径。电子书不仅能够快速传播佛教智慧,还能让更多的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与修行。这种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佛教经典的门槛,使得佛教修行可以更加普及。

对于现代修行者来说,电子书版本的《摩诃止观》不仅方便携带,而且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多次阅读和学习。此外,电子书版本通常还会附带一些电子注释、背景资料等辅助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深奥内容。现代修行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修行的效率和便捷性。

电子书版本的《摩诃止观》还为传统的佛教教学模式带来了变革。过去,学习经典往往需要依赖寺庙中的僧侣和导师,而现在,通过电子书,任何人都可以自主学习经典,获得佛教修行的指导。电子书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佛教经典的传播方式,也让更多的人得以接触到佛教文化,进而促进了佛教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

《摩诃止观》作为智顗大师的重要著作,不仅为佛教修行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依据,也为实际修行者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入的“止”与“观”修行,修行者能够达到内心的净化与觉醒,进而走向更高的智慧境界。而智顗大师的思想创新,不仅丰富了佛教教义,也为后世修行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空间。

通过电子书的普及,经典佛教智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现代修行者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这些珍贵的修行资源。数字化的形式不仅让经典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使佛教修行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佛教经典与数字化结合的趋势,必将推动佛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传经阁传经阁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