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五十卷。宝唱撰。梁天监十五年(516)成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系将散见于经、律中之希有异相集录而成,属于百科全书之一种。梁武帝初命僧旻抄录异相,后命宝唱主其事,复以僧豪、法生等辅翼之,增补完成。书中将内容分为天、地、佛、菩萨、声闻、国王、王夫人、太子、王女、长者、优婆塞、优婆夷、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贾客、居士、庶人、鬼神、杂兽畜生、地狱等二十一部门,摘选菁萃,集录而成,为一部以类相从,便于索览之佛教故事集成。以下简述书中各部内容:(一)天部,叙述日、月、星、雨等三界诸天。(二)地部,叙述山、树、河、海等自然现象。(三)佛部,计有佛陀出家、成道、涅槃及舍利塔等。(四)菩萨部,又分为自行、外化、随机现身、出家诸菩萨。(五)声闻部,叙述声闻无学僧、声闻不测浅深僧、声闻学人僧、声闻现行恶行僧、沙弥僧、尼僧等分类。(六)国王部,收录修持转轮圣王、菩萨道、声闻道之国王与王后。(七)太子部,其分类与国王部相同。(八)长者部,分为得道、杂行等两部。(九)优婆塞、优婆夷部。(十)外道仙人部,分为外道仙人、梵志、婆罗门。(十一)居士、庶人等部,分为居士、贾客、男、女等。(十二)鬼神部,分为阿修罗、紧那罗等。(十三)畜生部,分为兽、虫、禽等三部分,其后并列举二十九种动物名称。(十四)地狱部,论述八大地狱与十八地狱之情形。
作者简介
宝唱是梁代僧人、佛学家,着有《名僧传》三十卷。宝唱(南朝齐梁时期),俗姓岑,吴郡(今苏州)人。他18岁出家,师事僧祐,曾任京都建康新安寺主。在梁天监九年(510年),宝唱因病发愿搜集历代僧录碑志及口述等资料,区别分类,历时四年编成《名僧传》初稿。全书30卷,收录东汉至齐七个朝代的名僧425人,分为法师、律师、禅师、神力、苦节、导师、经师七科,每科之首均有序文。《名僧传》搜罗宏富,收录的僧人为后来的僧传所不载,所记人物事迹也大多比后来的僧传详细,且十分重视佛教理论学说和着作。
据慧皎《高僧传》记载,宝唱的《名僧传》虽然克服了只为某一类型或某一地区僧人立传的偏失,但也有取材不精、内容空洞之弊。慧皎尤其不赞成宝唱对入选僧人的取舍原则。宝唱立传的对象主要是知名度大、享有各种世俗荣誉的僧人,那些超绝尘世的高行僧人反而多被遗漏。因此,慧皎决定撰写一部《高僧传》,以“高”字为佛教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与《名僧传》相抗衡。
总的来说,宝唱作为梁代着名的僧人和佛学家,他的《名僧传》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编纂了这部最早的佛教史传之一,更在于他对中国佛教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作为一部集合宗教文化、佛教经律与现代电子化技术的作品,致力于以数字化形式传播佛学经典与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介绍了该书的背景和特点,其次探讨了它的佛教文化价值,接着分析了该电子书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佛法的传播,最后讨论了它在佛教教育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呈现《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的独特性和它对现代佛教传播及教育的重要意义。
1、《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的背景与特点
《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是将传统佛教经典和佛教律法通过电子化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这一项目融合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精髓,旨在突破传统佛教经典阅读的局限,利用电子书的便捷性与互动性,将佛学经典以更加生动、易懂的形式传递给大众。作为电子书的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融入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使得佛教经典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与多元化。
该电子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其对经典的精确呈现。不同于传统的纸质书籍,电子书可以实现即时更新、同步传播以及不同设备间的无缝衔接,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它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辅助功能,如音频朗读、注释翻译等,极大地方便了对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另外,这本电子书还具有较强的文化包容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佛教经典,而是拓展至佛教法器、经典诵读、宗教故事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电子化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好地接触到佛教文化的多维度面貌,同时,电子书也能够轻松适应不同语言和地区的需求,提升了其全球传播的可能性。
2、《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的佛教文化价值
佛教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典的传播和学习逐渐面临了一些问题,比如文字的难度、语言的障碍以及传播的局限性。而《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数字化的转型上,更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首先,这本电子书通过音频与视频的结合,使得佛教经典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一个立体、多感官的学习体验。这种方式突破了语言障碍,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够通过耳听、目视等多重感官进行学习,提升了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将佛教经典与律法的学习进行了系统性整合,让读者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和实践方法。通过电子化的表现形式,经典的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背诵,而是充满了互动性和参与感,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融入佛教文化的体系之中。
3、《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意义
在现代社会,佛教的传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都使得佛教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时,《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播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电子书作为一种便捷的传播工具,打破了传统佛教书籍的地域与物理限制。无论身处何地,读者都能够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轻松阅读这本电子书,这种随时随地的阅读方式大大提升了佛教经典的传播效率。同时,电子书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网络推广和传播,使佛教经典得以迅速覆盖到全球范围,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佛教文化较为薄弱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普及意义。
其次,电子书的互动性和多媒体性使得其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激发更多的兴趣和参与感。传统的佛教学习方式往往较为严肃和单一,而通过电子书这种新的形式,学习者可以通过互动、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还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在佛教教育中的作用
《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在佛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佛教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不仅仅是经典的载体,更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该电子书,佛教教育能够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变得更加灵活、开放和多元化。
首先,电子书能够为佛教教育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进行自主学习,甚至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有效的佛教知识。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体系的局限,使佛教教育不再局限于寺庙或特定的宗教机构,而是能够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对没有条件到寺庙学习的信徒而言,电子书无疑是一种理想的学习工具。
其次,电子书的内容更新性和互动性,使得佛教教育能够更快地适应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更新的内容和互动方式,电子书能够及时传递最新的佛学研究成果,促进佛教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总结:
《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不仅是佛教经典的数字化传播工具,更是一种推动佛教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平台。它打破了传统佛教教育的局限,凭借其便捷性、互动性与全球传播的优势,成功地将佛教经典传播到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佛教教育的不断深化,《经律异相-宝唱-电子书》无疑将成为未来佛教传播与教育的重要工具。它不仅能够使佛教经典更贴近现代生活,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佛教的智慧与精神。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