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十卷。略称内典录。唐代律僧道宣(596~667)编。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东汉至唐初译者二二○人,经典二四八七部八四七六卷。系参考历代三宝纪、法经录、仁寿录等,撷长补短,检讨一切经之内容与目录而成。麟德元年(664)成书。共分十录。卷八(历代众经见入藏录)乃根据西明寺现藏入藏目录所着,为本书最具特色之部分。卷十(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则根据出三藏记集、历代三宝纪、法经录之记载,另加上若干道宣所查定之经典,共举出疑伪经一六二部。此外,本书另有灵验谈等。又继本书之后,有续大唐内典录一卷,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或谓亦道宣所作,或谓智升撰,迄无定论。
作者简介
道宣法师,唐代着名僧人,是中国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开山祖师,被誉为“律祖”。他俗姓钱,字法遍,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一说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也有说法是丹徒(今属江苏)。道宣法师出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圆寂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7年)。
自幼出家的道宣法师,15岁开始在长安日严寺跟随智頵律师学习,16岁正式落发为僧,20岁时在大禅定寺从智首律师受具足戒,并随智首深入研习戒律达十年之久,主要学习《四分律》。他学识渊博,不仅精通律学,也广泛涉猎大乘与小乘佛法,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道宣法师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他对佛教戒律的研究与整理,其中最着名的着作是《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此书标志着汉传佛教律宗思想体系的确立,对后世佛教戒律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常住终南山的丰德寺,潜心研究和弘扬佛教戒律,因此被尊称为“南山律师”或“南山大师”。
除了律学之外,道宣法师还积极参与佛教文献的编纂工作,着有《大唐内典录》、《广弘明集》、《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释迦氏谱》等诸多重要佛教文献,对保存和传承佛教历史与教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曾参与玄奘法师的译场工作,负责润文,显示出他在当时佛教界的重要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道宣法师不仅是律宗的奠基人,也是唐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修行者,对中国乃至东亚佛教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背景、内容、历史价值以及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影响。首先,介绍《大唐内典录》的历史背景及其与道教经典的关系。其次,详细解读《大唐内典录》对道教文献的收录与整理工作,重点分析道宣的贡献。第三部分将探讨《大唐内典录》对道教文化传播的影响,尤其是在唐代社会中的作用。最后,本文将总结《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在当代研究中的意义,并结合电子化版本的特点,阐述其在现代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
1、《大唐内典录》的历史背景与宗教地位
《大唐内典录》是唐代道士道宣所编纂的一部重要文献。它的编撰始于唐高宗时期,目的是对当时的道教经典及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这一工作不仅仅是对道教经典的整理,更是唐代道教在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体现。道宣在此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通过对道教经典的整理与编纂,推动了道教思想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的支持和帝王的信任为道教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道宣通过编纂《大唐内典录》,不仅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道教文献,还为道教的学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大唐内典录》囊括了大量道教经典,涉及了道教的各个方面,为研究道教思想、仪式、神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作为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文献,《大唐内典录》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宗教地位,也揭示了唐代社会对道教的重视。唐代的帝王通过支持道教的整理工作,试图加强道教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影响力。这为道教思想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尤其是在道教经典的整理和发扬光大方面,《大唐内典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大唐内典录》的文献收录与整理
《大唐内典录》是道宣根据唐代道教经典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过长时间整理和分类后形成的。它收录了大量的道教经典,不仅包括了传统的道家经典,如《道德经》、《南华经》等,也涵盖了许多其他道教经典和道教注释、仪式文献等。通过这些经典的收录与整理,道宣为后代研究道教文献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道宣在《大唐内典录》中的工作不仅限于简单的经典收录,他对经典的分类、排序以及注释都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道教经典的详细分类,道宣使得这些文献更加有序和易于查阅,这为后世的道教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他还在整理过程中对一些经典做了重要的注释和解释,进一步加深了道教经典的理解和传播。
《大唐内典录》不仅是道教文献的一个汇编,它的编纂过程还代表了唐代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阶段。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道宣不仅保护了大量的道教经典,还通过系统化的整理,帮助后代学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些经典。可以说,《大唐内典录》在道教经典的保存和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大唐内典录》对道教文化传播的影响
《大唐内典录》不仅对道教经典进行了收录和整理,它的出版和传播也对道教文化的扩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唐代,随着道教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道士开始通过《大唐内典录》来学习和传承道教文化。特别是其中收录的各种仪式文献,为道教的实际操作和仪式传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通过《大唐内典录》对道教经典的汇编和注释,唐代的道教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许多道士、僧人和学者通过学习这些文献,不仅提高了道教的学术地位,也推动了道教思想和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例如,许多道教经典通过《大唐内典录》的整理,在民间的庙会、祭祀等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大唐内典录》的出版和传播还促进了道教与其他宗教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在唐代,佛教、儒教与道教三教并存,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与交流。《大唐内典录》为道教思想的阐释提供了标准,也使得道教与其他宗教文化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深入。道宣通过对道教文献的系统化整理和注释,为道教在多元文化中的位置和影响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4、《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的现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唐内典录》的电子化版本逐渐走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作为传统道教经典的数字化成果,极大地便利了现代学者对道教经典的研究和使用。电子版本的《大唐内典录》不仅让古老的道教经典得以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
电子化版本的《大唐内典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文献查找、对比以及深度分析。通过电子书的搜索功能,学者可以快速找到相关内容,这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此外,电子版本还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道教经典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揭示出更多潜在的信息和规律。
在道教文化的传承与研究上,《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它不仅是对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保存,也是对道教经典研究的一种新型支持。通过电子书的传播,全球范围内的学者和爱好者都能更容易地接触和研究《大唐内典录》,这对道教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道教经典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展示了道宣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对道教经典的整理和注释,道宣为道教的传承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电子版的发布,更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更便捷的研究途径,推动了道教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总之,《大唐内典录-道宣-电子书》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它的出现为道教经典的研究、传承以及全球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未来的道教研究中,电子化的经典文献将继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