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说。「赞咏」是指道士举行斋醮仪式时诵唱赞颂词。《道藏》所收斋醮科仪中的大量赞颂词章,既有道士作品,也有文人帝王作品。此书卷上为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白鹤赞》十首、《太清乐》二十首。卷中为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玉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白鹤赞》十首、《散花词》二十首。卷下为宋徽宗御制《玉清乐》十首、《上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步虚词》十首、《散花词》十首、《白鹤词》十首。以上各类唱赞歌词共一百六十首,皆行金箓斋时所用,表达思慕神仙之意。其词藻雅丽,可歌可诵。唐宋以来的赞咏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从形式上看,赞咏词虽然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按《通志•艺文略》着录《太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真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徽宗御制金箓斋道场词》一卷,当即本书。
作者简介
张商英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着名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人物简介
基本信息: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出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1121年。他出生在四川蜀州新津,是北宋后期的重要官僚和文人。
政治生涯:张商英的政治生涯颇为丰富,他曾任右丞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在政治上有显着的成就。他的政治立场和行动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张商英积极参与并支持变法。
文学书法:张商英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对草书有深厚的兴趣,虽然自称不工,但依然热衷于书写。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友松阁遗稿》等,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能。
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张商英出身于一个文风鼎盛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学者型官员,这为他日后的学术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经历:张商英聪明过人,日诵万言,学识渊博。他在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这是当时最高的学位,标志着他正式进入士大夫阶层,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政治活动
参与变法:张商英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之一。他在变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在理论上支持变法,还实际参与了变法的具体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和行动对当时的政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官至宰相: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张商英曾官至尚书右丞,转左丞,最终成为右相。在这些职位上,他推动了多项改革措施,努力改善国家治理和社会状况。
文学书法成就
文学创作:张商英的文学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友松阁遗稿》等作品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
书法艺术:尽管张商英自谦其书法不工,但他对草书的热爱和实践表明了他在书法艺术方面的追求和成就。他的作品在书法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思想信仰
佛学研究:张商英不仅精通儒学,还深入研究佛教教义。他曾因读到《维摩经》中的一句经文而有所感悟,从此深信佛法,并致力于佛学的研究。
三教合一:张商英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三种教义可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的精神和道德的提升。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总的来说,张商英是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政治生涯、文学成就和思想信仰都显示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他的生活和工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金箓斋三洞赞咏仪》是张商英所著的一部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的经典作品,它不仅是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也是对道教思想及实践的高度总结。全书主要通过赞咏仪式和祷告的形式,展示了道教修炼的核心理念和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作为一本重要的道教经典,《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不仅包含了道教宗教仪式的详细内容,还通过对神灵的礼赞,表达了道家追求“无为而治”和“自然”的哲学思想。随着电子书的普及,这部作品在数字化时代重新进入了读者的视野,使得更多人可以轻松接触到道教的智慧与哲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金箓斋三洞赞咏仪》的内容与意义,包括其宗教背景、仪式实践、哲学思想以及电子书的传播与价值。
1、道教背景与《金箓斋三洞赞咏仪》的宗教意义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作为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道教宗教仪式的特殊性。道教的三洞概念,即“天洞、地洞、人洞”,是道教宇宙观的重要表达,这些洞并非物理上的空间,而是代表着不同层次的神灵世界。张商英通过赞咏仪式的形式,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敬仰与祈求。这种仪式的存在,不仅是对神明的召唤,更是道教修炼者与宇宙、天地保持和谐的途径之一。
在《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仪式的设定充满了道教特有的神秘感和仪式感。每个“洞”所代表的神灵不同,按照道教的教义,宇宙万物的起源、变化和命运都与这些神灵息息相关。因此,整个赞咏仪式不仅仅是为了祈求神明庇护,更多的是通过对神灵的礼敬,达成天地合一的理想境界。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体系,强调天人合一与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而《金箓斋三洞赞咏仪》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在道教仪式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也代表了道家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高度理解与敬仰。
2、《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的仪式内容与实践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的仪式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道教中常见的祷告、祭祀和斋戒等活动。这些仪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修行者的精神境界,也能通过与神灵的互动,获得神圣力量的庇护。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斋戒和洁净来准备仪式,这种身体和心灵的净化过程,使得参与者能更加虔诚地面对神灵。
仪式的另一大特点是其独特的赞咏形式。在道教的世界里,音韵的力量被认为能够沟通天地与神灵,因此,赞咏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心灵与神明之间的桥梁。《金箓斋三洞赞咏仪》通过不同的咏唱和祷告,传达出道教修炼者对于天地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此外,仪式中的道具和环境布置也极为讲究,如法衣、香火、祭器等,都是道教仪式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物品不仅具有宗教象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参与者进入一种特殊的心灵状态,达到神明所期望的精神境界。
3、《金箓斋三洞赞咏仪》所体现的道教哲学思想
道教哲学强调“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金箓斋三洞赞咏仪》正是通过其独特的仪式和咏唱,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在道教的宇宙观中,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人类应当顺应这一大自然的秩序,通过修行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此外,道教还强调“清静无为”的修行理念。这一理念要求修行者通过摒弃外界的纷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平和,从而实现自我与宇宙的和谐。书中的赞咏仪式与这一思想密切相连,通过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修行者能够清除杂念,集中精力,接近道的真义。
在《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神灵并不是被神化为遥不可及的存在,相反,它们象征着自然界的某种力量,修行者通过与这些力量的沟通与和谐,能够获得心灵的升华。因此,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宗教经典,更是对道家哲学的生动阐释。
4、《金箓斋三洞赞咏仪》电子书的传播与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金箓斋三洞赞咏仪》的电子书版本,使得这部道教经典能够以更加便捷的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数字化的形式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道教文化的精髓。
电子书的传播,不仅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促进了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通过电子书,传统的道教经典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让现代人能够更加方便地学习和理解道教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电子书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除了方便读者接触到原书内容外,电子书版本通常还包含了更多的辅助资料,如注释、背景介绍和学术解读等,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中的深层含义。这一变革性的发展为道教经典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平台,也让道教思想在当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结: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是道教文化中的一部瑰宝,它不仅通过独特的仪式形式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敬仰,还深刻展示了道教的哲学思想。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宇宙观,同时也能感受到道教修炼的深邃智慧。
随着电子书版本的发布,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触和学习道教文化的机会。可以预见,未来这部作品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影响,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