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全18册
资料编号:KW7065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57G
书籍作者:张研 孙燕京主编
图书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内容简介:
《民国史料丛刊》为影印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的大型丛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5类30目,共1128册,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必备的文献史料。 ◎清史热后,民国升温 民国时期,特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 民国的38年,为中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承载了太多沧桑厚重的历史内容。风雨如晦、国危世乱的时局,却是思想启蒙、民智开启的黄金时期,教育、实业、革命、立宪、共和等主张的提出,思想、社会的吐故纳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民国史向来是学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与学术氛围的宽松,民国历史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的出版炙手可热。追溯与重新审视民国这段历史,反思和我们最为接近的那个时代,在社会转型、急剧变革的今天,对深刻认识中国特有国情、把握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大有裨益。 ◎民国文献的发掘、整理、抢救刻不容缓 研究、剖析历史的依据是史料,而史料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当时出版、当时人撰写、以书籍为主的文献资料。民国版书籍,特别是作为基础史料的民国版书籍通常印数较少,多的数千册,少的只有数十百册,而且纸张和印刷质量远不如今,保存期较短。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都已经不具备对读者开放借阅的条件。这种状况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学者曾大声疾呼,如果不及时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100年内消失殆尽。因此对民国文献的发掘、整理和抢救刻不容缓。 ◎《民国史料丛刊》应运而生 民国版书籍是1912年至1949年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民国史料丛刊》从民国版约计10余万种中文图书中分类选编2194种影印出版。其中2/3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为线索按图索骥,1/3多方搜寻,补其所无。选编的原则为,人文社会科学用于民国研究的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所收范围不包括已出版的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伪满洲国史料》等已收入的相关书籍,也不包括较为多见并有专门门类集中编辑出版、属中共党史范畴的史料书籍。特色在于“基础史料”,是可资人文社会科学用于民国研究、直接反映民国社会客观情况的第一手文本史料。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政治事件纪实等以及各主要经济门类的发展实况、民政社政人口文教统计、历史年鉴等,因此不包括主要阐发作者主观观点的学术、理论论着。 《民国史料丛刊》的影印出版,旨在满足海内外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购藏之需,学者研究之需,并籍此促进学术的发展,重要文献典籍的有效保存。如此皇皇鸿篇巨制,编选难免有遗珠之憾,但在内容的丰富性、代表性和权威性方面,《民国史料丛刊》在同类出版物中仍是无可比拟的。如此大型的史料丛刊,从选目、查找、分类、编选、复制到编辑出版,工作之繁巨艰辛可想而知。可以说,《民国史料丛刊》是编选者、出版者心血与友情的结晶,也是当代学人与出版人对历史与文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佐证。
《民国史料丛刊》为影印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的大型丛书。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史地、文教5类30目,共1128册,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必备的文献史料。
◎清史热后,民国升温
民国时期,特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8年。
民国的38年,为中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承载了太多沧桑厚重的历史内容。风雨如晦、国危世乱的时局,却是思想启蒙、民智开启的黄金时期,教育、实业、革命、立宪、共和等主张的提出,思想、社会的吐故纳新,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民国史向来是学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与学术氛围的宽松,民国历史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的出版炙手可热。追溯与重新审视民国这段历史,反思和我们最为接近的那个时代,在社会转型、急剧变革的今天,对深刻认识中国特有国情、把握中华民族发展方向大有裨益。
◎民国文献的发掘、整理、抢救刻不容缓
研究、剖析历史的依据是史料,而史料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当时出版、当时人撰写、以书籍为主的文献资料。民国版书籍,特别是作为基础史料的民国版书籍通常印数较少,多的数千册,少的只有数十百册,而且纸张和印刷质量远不如今,保存期较短。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馆藏民国文献都已经不具备对读者开放借阅的条件。这种状况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有学者曾大声疾呼,如果不及时抢救,民国文献将在50年到100年内消失殆尽。因此对民国文献的发掘、整理和抢救刻不容缓。
◎《民国史料丛刊》应运而生
民国版书籍是1912年至1949年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民国史料丛刊》从民国版约计10余万种中文图书中分类选编2194种影印出版。其中2/3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为线索按图索骥,1/3多方搜寻,补其所无。选编的原则为,人文社会科学用于民国研究的民国版书籍类稀见基础史料。所收范围不包括已出版的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伪满洲国史料》等已收入的相关书籍,也不包括较为多见并有专门门类集中编辑出版、属中共党史范畴的史料书籍。特色在于“基础史料”,是可资人文社会科学用于民国研究、直接反映民国社会客观情况的第一手文本史料。如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政策文件、政治事件纪实等以及各主要经济门类的发展实况、民政社政人口文教统计、历史年鉴等,因此不包括主要阐发作者主观观点的学术、理论论着。
《民国史料丛刊》的影印出版,旨在满足海内外各大图书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购藏之需,学者研究之需,并籍此促进学术的发展,重要文献典籍的有效保存。如此皇皇鸿篇巨制,编选难免有遗珠之憾,但在内容的丰富性、代表性和权威性方面,《民国史料丛刊》在同类出版物中仍是无可比拟的。如此大型的史料丛刊,从选目、查找、分类、编选、复制到编辑出版,工作之繁巨艰辛可想而知。可以说,《民国史料丛刊》是编选者、出版者心血与友情的结晶,也是当代学人与出版人对历史与文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佐证。
《民国史料丛刊》1128册,定价18万元,主编:张研 孙燕京 2009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目录介绍如下:
0650民国史料丛刊650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72.25 MB
0651民国史料丛刊651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46.00 MB
0652民国史料丛刊652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52.38 MB
0653民国史料丛刊653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20.79 MB
0654民国史料丛刊654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21.29 MB
0655民国史料丛刊655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52.64 MB
0656民国史料丛刊656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44.66 MB
0657民国史料丛刊657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31.40 MB
0658民国史料丛刊658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2.pdf182.07 MB
0659民国史料丛刊659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208.63 MB
0660民国史料丛刊660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29.05 MB
0661民国史料丛刊661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97.95 MB
0662民国史料丛刊662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211.42 MB
0663民国史料丛刊663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97.06 MB
0664民国史料丛刊664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23.53 MB
0665民国史料丛刊665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55.95 MB
0666民国史料丛刊666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65.04 MB
0667民国史料丛刊667经济·商贸 张研,孙燕京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9.02.pdf115.73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对《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这一重要史料丛刊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该丛刊汇集了民国时期经济与商贸领域的重要史料,是研究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以及相关政策的宝贵资源。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该丛刊的出版背景与历史价值;其次分析其对民国经济学科发展的贡献;再次探讨其所收录的具体商贸史料的类型与特点;最后,结合当代历史学研究,评价其在学术界的影响与作用。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在研究民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与意义。
1、出版背景与历史价值
《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是中国历史学界为了深入挖掘民国时期经济与商贸资料而组织编纂的一套重要丛刊。它的出版背景与历史价值具有深远的意义。民国时期,作为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与商贸活动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革和调整。这一时期的商业体系逐步完善,市场机制的演变、对外贸易的扩展以及工商管理的创新等,均为今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该丛刊的出版不仅对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社会历史的再现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原本分散、难以收集的史料,通过该丛刊的整理与出版,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民国经济与商贸研究资源。这些史料对于学者深入了解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商贸活动的变化与影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除了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外,《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数据,也为普通读者了解民国时期的商业活动、经济模式及其背后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
摘要:本文将围绕“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展开详细的阐述,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我们将介绍该丛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然后深入探讨其收录的经济商贸文献特点。接着,我们将分析该丛刊在研究民国经济史上的价值和贡献。最后,我们将探讨该丛刊对于当代经济史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1、历史背景和意义
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该丛刊在收集整理民国经济史料方面的贡献
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经济商贸文献特点
收录的经济商贸文献类型和特点
文献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经济活动的价值
3、价值和贡献
民国史料丛刊在经济史研究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对于填补历史文献空白的作用
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贡献
4、启示和影响
该丛刊对当代经济史研究的启示
对于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借鉴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民国史料丛刊(经济·商贸类)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源,为研究民国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其收录的文献特点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通过对该丛刊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当代经济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