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全32册)
资料编号:KW1647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5.66G
作者:倪洪林主编
出版机构:哈尔滨市: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1(0 folders, 15 files, 2.64 GB, 2.64 GB in total.)
│001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碑帖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0.26 MB
│002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鼻烟壶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98.77 MB
│003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1.52 MB
│004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4.75 MB
│005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瓷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7.03 MB
│006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家具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4.52 MB
│007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酒具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9.31 MB
│008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扇页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0.32 MB
│009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94.17 MB
│010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瓦当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81.79 MB
│011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董、钟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94.42 MB
│012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化石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6.88 MB
│013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今邮品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1.02 MB
│014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金银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241.06 MB
│015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9.95 MB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2(0 folders, 17 files, 3.03 GB, 3.03 GB in total.)
016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青铜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2.42 MB
017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铜镜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0.21 MB
018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砚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88.88 MB
019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3.47 MB
020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甲骨·牙角器·偶像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212.37 MB
021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连环画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96.57 MB
022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名石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7.11 MB
023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石雕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97.91 MB
024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唐三彩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60.60 MB
025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陶器·陶俑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9.18 MB
026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铜鼓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8.83 MB
027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银币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9.50 MB
028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印章·玺印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75.06 MB
029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着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211.16 MB
030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纸币、票券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56.00 MB
031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珠宝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85.10 MB
032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竹刻·木雕·漆器鉴赏及收藏 倪洪林主编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5.pdf186.53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是一本深入探索中国民间收藏文化的实用指南。它不仅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还涵盖了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收藏技巧到市场趋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书中详细讲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帮助收藏者从各类实物的收藏、鉴定、保存与交易中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指导。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剖析,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民间收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书对于有志于进入收藏领域的读者,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实用工具书。
1、中国民间收藏的历史背景
中国民间收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宫廷珍品到普通百姓家中的民间工艺品,收藏行为在中国社会中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的收藏文化起初多由皇帝和贵族阶层主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平民也开始参与到收藏活动中。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历史和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收藏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物品收藏不仅仅是个人兴趣的表现,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经过代代相传,最终进入民间收藏的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间艺术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收藏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物质需求转向对文化和艺术的欣赏,收藏的对象也由传统的青铜器、瓷器、书画等艺术品,扩展到了各种民俗工艺品、古籍和地方特色的传统物件。中国民间收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收藏文化和市场。
2、中国民间收藏的文化价值
中国民间收藏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每一件被收藏的物品,都不仅是艺术品,它往往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些物品在传世过程中,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民间收藏者通过保存这些物品,实际上是在维护传统文化和民族记忆。
民间收藏对于促进地方文化的复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器物,在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人遗忘,但由于民间收藏的存在,这些传统工艺得以保存下来,并且在今天重新焕发活力。收藏者不仅仅是历史的守护者,他们更是文化的传播者。
此外,民间收藏在提高公众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对这些收藏品的学习和研究,收藏者能够提升自身对艺术的认知水平,培养更高的艺术素养。中国民间收藏文化也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一种文化认同和生活态度。
3、中国民间收藏的技巧与方法
收藏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拥有,更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活动。中国民间收藏的技巧包括了物品的鉴定、保护、保存和展示等多个方面。首先,鉴定技巧是收藏的基础。收藏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艺术和工艺学知识,才能判断一件物品的真伪、年代以及价值。
其次,保护与保存是收藏的关键。由于很多民间收藏品时间久远,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受损,因此收藏者需要学习如何为物品提供合适的保存条件。书籍、字画、瓷器等不同类别的收藏品在保存时需要不同的技巧。例如,书籍需要防潮防蛀,而瓷器则需要避免剧烈的温差和碰撞。
此外,展示技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如何将收藏品更好地展示出来,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更是为了表达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敬意。收藏者需要掌握适当的展示方式,例如使用适当的陈列柜、确保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避免物品的过度暴露等。通过这些技巧,可以有效地延长收藏品的寿命,并让更多人欣赏到它们的美。
4、中国民间收藏的市场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民间收藏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收藏品的投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还加入了经济投资的考量。因此,民间收藏市场的价格波动日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市场的多元化和专业化也使得收藏活动逐渐走向商业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品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间收藏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同时,网络平台的兴起,也使得传统的收藏交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收藏品的购买和出售。
然而,随着市场的火热,伪造品和假货的泛滥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鉴别真伪、选择可靠的交易平台和代理机构,成为了民间收藏者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尽管如此,中国民间收藏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潜力,随着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收藏品的投资价值和文化价值将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
总结: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不仅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与技能,还深入挖掘了民间收藏文化的深厚底蕴。它通过对历史背景、文化价值、收藏技巧和市场趋势的全面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民间收藏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作为一本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参考书籍,它无疑为那些对收藏充满兴趣的人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帮助。
未来,中国的民间收藏市场将会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展,并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将继续在这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进入收藏的世界,发现其中的无限可能。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