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共10册)
资料编号:KW2507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28G
作者:傅谨主编
出版机构: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套装共10卷)》为套装书,分别包括:《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专书(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清宫文献》、《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申报》、《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他报纸(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日记》、《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笔记及其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图录(下)》。
京剧是中华文明的骄傲。京剧是丰富而多元的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近代以来中国广阔地域从王公贵胄、文人雅士到普通民众的文化娱乐追求,凝聚着从北到南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审美趣味。京剧是近代以来发育、发展最为迅速的艺术样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它走过了从萌生、发育、绚烂直到强势地对亿万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这一全过程,留下许多令人探究与遐想的空间。京剧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最为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领域。京剧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且恰恰处于近代学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然而,京剧研究的成果,却与京剧如此重要的文化地位极不相称,究其原因,固然可以找出许多,但有一个理由是人们经常提及的,那就是研究资料十分缺乏。中国近代以来涌现出无数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更令京剧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标识之一,然而京剧研究的成果,远远无法和京剧表演艺术的成就相媲美。中国戏曲学院从1950年成立至今六十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京剧表演人才,但是对京剧的研究,显然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发展。这些现象,都与京剧研究资料缺少系统完整的搜集与整理有关联。2004年7月我作为北京市特聘教授调入中国戏曲学院,学院对我或有许多期待,其核心就是开拓京剧学研究。资料之难以获取,立刻就成为我最切身的感受。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到整个京剧研究学科,不难看到,其基础之薄弱令人惊讶,其中又尤以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的粗疏零落为最。
目录介绍如下:
001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壹 专书 上.pdf289.32 MB
002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贰 专书 下.pdf268.17 MB
003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叁 清宫文献.pdf200.37 MB
004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肆 申报.pdf272.85 MB
005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伍 其他报纸 上.pdf231.00 MB
006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陆 其他报纸 下.pdf221.87 MB
007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柒 日记.pdf263.85 MB
008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捌 笔记及其他.pdf199.38 MB
009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玖 图录 上.pdf183.10 MB
010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拾 图录 下.pdf201.72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与文化内涵。而《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出版,对于京剧的历史研究与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书通过系统地整理和编纂清代京剧相关文献,展示了京剧在清代的演变历程、艺术特点及社会影响。本文将从《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编辑背景、主要内容、文献价值、学术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全面解析这部重要文献的贡献与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京剧历史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1、《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编辑背景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编纂,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京剧历史资料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清代是京剧的繁荣时期,许多文献和资料涉及京剧的起源、演变、人物、剧目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献大多未曾系统整理过。因此,编纂这样一本历史文献汇编,既是对京剧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历史资料的深度挖掘。
编辑工作开始前,学术界已经有许多关于京剧历史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存在资料不全或局部性研究的问题。《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编纂工作,旨在填补这些空白,并通过大量珍贵文献的收录与整理,弥补历史研究中的不足。编辑者通过梳理清代京剧的相关文献,力图呈现出一个完整的京剧历史画卷。
在编辑过程中,编者不仅重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还注重对文献背景的分析和历史语境的考察。通过多方考证与学术对比,最终呈现出一部涵盖广泛且详尽的历史文献汇编,为学术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基础。
2、《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主要内容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清代京剧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侧重于文献的原貌保留与历史背景的再现。该书分为多个专题,涉及京剧的起源、主要流派、经典剧目、艺人传记等方面。每个部分都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详细分析,呈现出清代京剧的历史全貌。
其中,京剧的起源与演变是该书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清代有关京剧发展过程的文献进行归类与总结,书中展示了京剧如何从其他戏曲形式中吸收元素、融合创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此外,京剧的主要流派和代表性剧目也成为了该书的重要内容,详细介绍了京剧流派的创立与演变,以及各大剧目的产生背景、艺术特色与社会影响。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大量关于京剧艺人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清代时期的著名演员及其艺术生涯。这些人物的传记和演出历史,不仅展示了京剧的艺术成就,也为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3、《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文献价值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在文献价值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首先,这部汇编对清代京剧历史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保存,许多在过去被遗失或未曾被充分研究的资料,在该书中得以重新呈现。这些文献为研究京剧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特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书中的许多文献原本并未以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通过编辑整理,这些文献不仅得到了保存,还对其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这种注释性的整理工作,使得现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献中的信息,并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此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文献价值还表现在其对京剧艺术的深刻洞察与反映。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看到清代京剧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紧密联系,展现了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与演化。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京剧学者的必备参考资料,也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4、《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学术意义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京剧历史的系统梳理上,还在于它对京剧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对大量原始文献的整理与注释,编者不仅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尤其是在京剧历史的跨时空研究上,书中的方法论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学术界对《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该书的出版不仅为京剧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贡献。它不仅是京剧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更为中国传统戏曲研究的整体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此外,该书的出版还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通过对京剧历史的深入挖掘与整理,学者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还能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推动京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这本书也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了跨学科合作的机会,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互动与进步。
总结:
《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出版为京剧的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通过对清代京剧历史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精确分析,这部作品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权威的研究资料,也为京剧的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宝藏。无论是京剧的学术研究,还是对京剧文化的传播与保护,都离不开这部重要文献的支撑。
总结来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的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巨大的,它不仅为后续的京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深入研究这部作品,学者与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与历史积淀,为京剧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