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新修大藏经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共111册)

资料编号:KW112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9.61G

作者:大正一切经刊行会

出版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印行

出版时间:1983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大正藏》全藏共100册,收录汉文佛教典籍,包括图像、总目录,总计3493部,13520卷。其中中国历代汉文佛教大藏经传统的收录内容计55册(第1-55卷),日本佛教着述29册(第56-84卷)、敦煌写经及其他新发现的古佚佛典1册(称“古逸部”、“疑似部”,第85卷)。

  《大正藏》自编印问世至今近80年间,几乎成为佛教学术界最通行的一种版本,可以说是以前的任何一种大藏经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目录介绍如下:

├─大正新修大藏经-1(0 folders, 36 files, 3.47 GB, 3.47 GB in total.)
│001大正藏 01 阿含部(上).pdf93.50 MB
│002大正藏 02 阿含部(下).pdf88.39 MB
│003大正藏 03 本缘部(上).pdf97.70 MB
│004本缘部 下.pdf74.68 MB
│005大正藏 05 般若部(一).pdf111.51 MB
│006般若部二.pdf113.25 MB
│007大正藏 07 般若部(三).pdf118.58 MB
│008大正藏 08 般若部(四).pdf98.38 MB
│009大正藏 09 法华部 华严部(上).pdf74.49 MB
│010大正藏 10华严部(下).pdf106.45 MB
│011.pdf95.54 MB
│012.pdf130.86 MB
│013大集部全.pdf100.75 MB
│014.pdf96.29 MB
│015.pdf81.99 MB
│016.pdf81.50 MB
│017.pdf93.24 MB
│018.pdf86.87 MB
│019.pdf73.67 MB
│020.pdf92.15 MB
│021.pdf94.61 MB
│022律部一.pdf113.59 MB
│023律部二.pdf109.50 MB
│024律部三.pdf115.37 MB
│025释经论部上.pdf101.52 MB
│026释经论部下、毗昙部一.pdf110.25 MB
│027毗昙部二.pdf106.44 MB
│028毗云部三.pdf105.26 MB
│029毗昙部四.pdf100.82 MB
│030中观部全、瑜伽部上.pdf107.94 MB
│031瑜伽部下.pdf89.30 MB
│032论集部全.pdf77.83 MB
│033经疏部一.pdf98.21 MB
│034经疏部二.pdf103.86 MB
│035经疏部三.pdf100.55 MB
│036经疏部四.pdf113.48 MB
├─大正新修大藏经-2(0 folders, 32 files, 3.16 GB, 3.16 GB in total.)
│037经疏部五.pdf93.87 MB
│038经疏部六.pdf117.84 MB
│039经疏部七.pdf105.46 MB
│040律疏部全 论疏部一.pdf91.40 MB
│041论疏部二.pdf105.98 MB
│042论疏部三.pdf91.43 MB
│043论疏部四.pdf100.50 MB
│044论疏部五、诸宗部一.pdf89.24 MB
│045诸宗部二.pdf97.38 MB
│046诸宗部三.pdf104.96 MB
│047诸宗部四.pdf105.28 MB
│048诸宗部五.pdf119.69 MB
│049史传部一.pdf96.35 MB
│050史传部二.pdf106.24 MB
│051史传部三.pdf114.67 MB
│052史传部四.pdf93.48 MB
│053事汇部上.pdf106.68 MB
│054事汇部下、外教部全.pdf119.42 MB
│055目录部全.pdf98.90 MB
│056大正藏 56 续经疏部一.pdf83.35 MB
│057大正藏 57 续经疏部二.pdf122.44 MB
│058大正藏 58 续经疏部三.pdf77.94 MB
│059大正藏 59 续经疏部四.pdf80.24 MB
│060大正藏 60 续经疏部五.pdf135.29 MB
│061大正藏 61 续经疏部六.pdf148.17 MB
│062大正藏 62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一.pdf90.97 MB
│063大正藏 63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二.pdf101.27 MB
│064大正藏 64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三.pdf79.33 MB
│065大正藏 65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四.pdf86.70 MB
│066大正藏 66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五.pdf95.11 MB
│067大正藏 67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六.pdf100.54 MB
│068大正藏 68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七.pdf79.42 MB
└─大正新修大藏经-3(0 folders, 43 files, 2.97 GB, 2.97 GB in total.)
069大正藏 69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八.pdf90.61 MB
070大正藏 70 续律疏部 续论疏部 九 续诸宗部 一.pdf88.55 MB
071大正藏 71 续诸宗部 二.pdf97.94 MB
072大正藏 72 续诸宗部 三.pdf81.69 MB
073大正藏 73 续诸宗部 四.pdf76.84 MB
074大正藏 74 续诸宗部 五.pdf88.57 MB
075大正藏 75 续诸宗部 六.pdf100.72 MB
076大正藏 76 续诸宗部 七.pdf137.37 MB
077大正藏 77 续诸宗部 八.pdf150.65 MB
078大正藏 78 续诸宗部 九.pdf133.89 MB
079大正藏 79 续诸宗部 十.pdf140.72 MB
080大正藏 80 续诸宗部 十一.pdf126.95 MB
081大正藏 81 续诸宗部 十二.pdf72.85 MB
082大正藏 82 续诸宗部 十三.pdf77.77 MB
083大正藏 83 续诸宗部 十四.pdf86.98 MB
084大正藏 84 续经疏悉昙部.pdf78.51 MB
085大正藏 85 古逸部_全_疑似部_全.pdf143.72 MB
086大正藏+图像部+01.pdf111.23 MB
087大正藏+图像部+02.pdf112.20 MB
088大正藏+图像部+03.pdf77.32 MB
089大正藏+图像部+04.pdf69.55 MB
090大正藏+图像部+05.pdf61.93 MB
091大正藏+图像部+06.pdf56.03 MB
092大正藏+图像部+07.pdf46.23 MB
093大正藏+图像部+08.pdf30.46 MB
094大正藏+图像部+09.pdf64.47 MB
095大正藏+图像部+10.pdf88.94 MB
096大正藏+图像部+11.pdf61.23 MB
097大正藏+图像部+12.pdf22.40 MB
098大正新修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一卷.pdf129.15 MB
099大正新修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卷.pdf108.41 MB
100大正新修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三卷.pdf163.77 MB
101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pdf20.97 MB
102图像01.pdf2.68 MB
103图像02.pdf4.78 MB
104图像03.pdf3.88 MB
105图像04.pdf2.96 MB
106图像05.pdf3.82 MB
107图像06.pdf5.64 MB
108图像07.pdf2.16 MB
109图像08.pdf5.86 MB
110图像09.pdf5.65 MB
111图像10.pdf3.89 MB

大正新修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
《大正新修大藏经》作为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文献,汇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相关的注解资料,对于研究佛教历史、哲学以及宗教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其编纂背景及历史意义;接着,分析该经文的内容特点与结构;然后,探讨其对佛学研究及文化传播的影响;最后,分析《大正新修大藏经》在当代佛教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析,全面呈现《大正新修大藏经》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

1、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大正新修大藏经》诞生于20世纪初的日本,是佛教界为了推动佛教文献的整理与传承而进行的大规模工程。此工程起始于1910年,历时多年才最终完成。这一时期恰逢日本的现代化进程,社会对佛教经典的研究和整理需求日益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大正新修大藏经》的编纂便成为了佛教界的一项重大文化任务。

其历史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佛教经典文献的集成,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佛教经典文献的流失和遗失问题。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的佛教经典,尤其是藏经、汉传经典等多种流派的佛教文献,形成了一部综合性极强的大型佛教文献合集。这一成果不仅使得学术界对佛教的研究有了更加完备的资料支持,也为后世的佛教经典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编纂《大正新修大藏经》的过程也体现了日本学者对佛教传统的尊重与创新。尽管编纂者们在吸收和融合其他佛教文化传统时,保持了对传统经典的忠实,但也在编辑与整理过程中,融入了现代学术思维和方法,使这部经典更加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

2、《大正新修大藏经》的内容特点与结构

《大正新修大藏经》作为一部浩瀚的佛教经典文献,包含了佛教的核心经典、注解及相关文献,具有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其总篇幅达到了数千卷,涵盖了经藏、律藏、论藏三大部分,几乎囊括了整个汉传佛教的经典文献。其内容包括了佛陀的教义、修行方法、律法规定以及宗派的经典阐述。

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对不同佛教流派经典的收录。除了一些重要的原始经典外,还包括了大量的宗派经典和注解,使其成为了解不同佛教流派思想的宝贵资料。此外,《大正新修大藏经》也广泛收录了包括维摩诘经、法华经等在内的多部重要经典,对推动佛教思想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结构上看,《大正新修大藏经》采用了经、律、论三藏的分类方式,这一分类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佛教经典的理解与研究。每部经典都有详细的注释,便于深入理解其中的哲理与宗教内涵。为了保证经典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编辑者们还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外国文献,确保了资料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3、《大正新修大藏经》对佛学研究的影响

《大正新修大藏经》无疑是佛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不仅促进了佛教文献的研究与传承,也对佛教思想的深入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借助这部经典文献,深入挖掘佛教经典中的思想内涵,逐步揭示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与修行方法。

在佛学研究的过程中,《大正新修大藏经》为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支持。通过对其经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还原佛教思想的起源与演变,特别是在佛教哲学、伦理学和宗教仪式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这对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提升佛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大正新修大藏经》还成为了东亚佛教世界研究的基石。它不仅影响了日本国内的佛教研究,也对中国、韩国等地区的佛教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这一文献,学者们能够对比不同地区佛教文化的差异,探索不同佛教思想体系的互动与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佛学的跨文化研究。

4、《大正新修大藏经》在当代佛教文化中的作用

进入现代社会后,《大正新修大藏经》仍然在全球佛教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代佛教信仰和修行实践的核心参考之一。对于佛教徒来说,这部经典文献是研究佛教教义和修行方法的根本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佛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教教义。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大正新修大藏经》也开始被数字化,成为全球佛教信徒和学者学习的工具。这一变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轻松访问佛教经典,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处非佛教国家的信徒来说,数字化版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学习与实践。

此外,《大正新修大藏经》也在促进国际佛教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佛教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这部经典成为了全球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无论是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信仰和实践层面,它都起到了促进全球佛教共识与合作的重要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大正新修大藏经》不仅是佛教经典文献的集大成者,也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佛教文献工程。它为后世的佛教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对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宗教实践,还是文化传播领域,《大正新修大藏经》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作为佛教界的瑰宝,《大正新修大藏经》将继续在全球佛教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存在和影响,不仅是对传统佛教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代佛教思想与文化创新的推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