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女传汇编(全10册)
资料编号:KW1609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9G
作者:郑晓霞 林佳郁
出版机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7
内容简介
《列女传》是汉着名学者刘向所撰,为中国最早专门阐述妇女生活准则的教科书,所载传记达100多篇。保存了西汉以前知名妇女的重要事迹,影响巨大,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因此西汉以来注释、校勘、整理者层出不穷。不仅出现了梁端《列女传校注》、王照园《列女传补注》、萧道管《列女传集注》三部着名的注作,还曾吸引了茅坤、段玉裁、王念孙、黄丕烈、顾广圻、孙诒让、王国维等着名学者的关注。受此影响,一大批同类型的作品相继出现,如明汪宪所辑《列女传》、明解缙等撰《古今列女传》、明董希周辑《新续列女传》、清汪宪撰《列女传》、清刘开辑《广列女传》,明代着名小说家冯梦龙甚至还将《列女传》演绎成通俗小说等。但迄今为止,除了上诉校勘、注释、整理、延续本和少数论文外,尚缺乏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所蕴含的学术、文化、传统价值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鉴于此,我们将23种相关原始文献汇编成书,共计十册,以期有裨于妇女史研究、版本研究和文化承传等。
目録
列女传十六卷(明)汪氏辑 清刻本
列女传七卷续一卷汉刘向撰考证一卷(清)顾广圻撰 清刻本
典故列女传四卷 清刻本
列女传一卷汉刘向撰清任兆麟选辑 《述记》本
新刊古列女传七卷续一卷(汉)刘向撰 (晋)顾恺之图画 清道光五年扬州阮氏影刻本
重集列女传例一卷(清)魏于云撰 清道光《昭代丛书》本
古列女传七卷续一卷(汉)刘向撰 明黄鲁曾赞 光绪三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列女传补注八卷(清)王照园补注 清光绪八年刻本
广列女传二十卷(清)刘开辑 清光绪十年刻本
列女传校注七卷续一卷(汉)刘向撰 (清)梁端校注 清光绪十七年刘氏重刻振绮堂本
列女传集注八卷补遗一卷(清)萧道管撰 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列女补传五卷(清)刘曾騄撰 《祥符刘氏丛书》本
今列女传(附录)(清)佚名撰 《香艳丛书》本
列女传补注正伪(清)王绍兰撰 《雪堂丛刻》本
列女传晋皇甫谧撰 《五朝小说大观》本
列女传补注校录(清)王筠撰 《山东省立图书馆季刊》第一集第十期
列女传斠注三卷民国陈汉章撰 民国二十四年本
列女传佚文(清)王仁俊辑 《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本
列女传(烈女传)(清)汪宪辑 《丛书集成续编》本
古列女传七卷续一卷(汉)刘向撰 《四部丛刊》本
古今列女传三卷(明)解缙等撰 《四库全书》本
古今列女传演义六卷(明)冯梦龙演义 长春阁刻本
新续列女传三卷(明)黄希周等辑 日本承应二年二条通玉屋町上村次郎卫门板行
目录介绍如下:
001列女传汇编1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364.20 MB
002列女传汇编__2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329.10 MB
003列女传汇编__3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336.75 MB
004列女传汇编__4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42.69 MB
005列女传汇编__5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39.28 MB
006列女传汇编__6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55.27 MB
007列女传汇编__7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00.90 MB
008列女传汇编__8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55.60 MB
009列女传汇编__9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420.77 MB
010列女传汇编__10 郑晓霞,林佳郁编_北京图书馆出版社_2007.7.pdf354.6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列女传汇编(全10册)》这一经典女性传记作品进行详细探讨,首先简要介绍该书的背景与特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包括其历史文化价值、人物塑造技巧、对女性角色的诠释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本文不仅揭示了《列女传汇编》作为一部历史性著作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文章对该书的总体价值进行总结,并指出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启示意义。
1、历史与文化背景
《列女传汇编(全10册)》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女性传记集,它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密不可分。该书收录了从先秦至明清时期的众多女性人物传记,涉及的内容包括了从王后、贵妇到民间女性的各类角色。这些传记大多出自历代史官的手笔,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古代女性的记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期待。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和作用常常被压制,但《列女传》却为这些历史人物提供了发声的机会,展示了她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智慧、勇气与坚韧。通过对这些女性的生平事迹的描写,作品呈现出一个层次丰富、富有历史深度的女性群像。
此外,作品的出版时间跨度较长,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被放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审视,呈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历程。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层面对女性的认知与态度在不断地发展与转变。整体而言,这些女性人物的传记为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2、人物塑造与表现手法
《列女传汇编(全10册)》中的人物塑造技巧非常出色,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不同女性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历史贡献。每一位女性角色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书中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事迹,还深入挖掘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她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选择与牺牲。
例如,作品中对“花木兰”的描述,不仅仅集中在她的英雄事迹上,还通过她的家庭背景、个人情感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她的复杂性格与内心世界。作者巧妙地将人物的外部行动与内心思想交织,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与现实感。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挑战和应对策略。
此外,《列女传》中的人物塑造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很多传记中的女性是历史中较为罕见的存在,因此,她们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女性历史的记载,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作品在尊重史实的同时,也巧妙地通过人物的情感和行为描写,让这些女性不再是历史的附庸,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3、女性角色的社会功能与象征意义
在《列女传汇编(全10册)》中,女性角色的社会功能与象征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女性不仅仅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她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作品中许多女性人物不仅在家中担任着母亲、妻子的角色,还在战争、政治变革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她们的故事往往揭示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多重身份。
许多传记中的女性,如武则天、慈禧太后等,都成为了历史的风云人物,她们的经历和影响力使得她们的名字超越了传统的“女性”范畴,成为了历史的象征。通过她们的故事,我们看到女性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甚至有时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写者。这样的女性形象打破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固有认知,呈现了一个更为多元和复杂的女性角色画面。
《列女传》中的女性角色还常常象征着一些特定的道德理念和文化价值。例如,许多书中的女性被描绘为忠诚、贤良、勇敢的化身,她们的行为和思想常常代表了某种道德规范。这些女性角色的存在,不仅是在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4、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虽然《列女传汇编(全10册)》成书已久,但它的价值和影响在当代依然不容忽视。在现代社会,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文化启示,尤其是在女性地位和性别平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列女传》作为古代女性的代表性作品,成为了现代人反思和研究女性历史与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当代,许多女性读者通过《列女传》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发现那些历史中的女性不再只是男性历史的陪衬,而是独立、自主、有思想的个体。这种认知的转变为现代女性提供了文化自信,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和深远影响。
此外,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列女传》中的许多女性角色也被重新解读和评价。很多现代学者和读者开始关注这些女性在历史中的实际贡献,尝试从新的角度挖掘她们的精神力量和历史意义。可以说,《列女传》不仅是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女性争取权利与尊重的重要文化遗产。
总结:
通过对《列女传汇编(全10册)》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性的女性传记合集,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女性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她们在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列女传汇编》通过展现历史女性的智慧与勇气,激发了当代社会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它不仅为女性历史提供了真实的记载,也为当代女性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文化启示。无论是学者、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够从这部作品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