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共10册)
资料编号:KW7282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34G
作者:陈广宏、侯荣川编校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套装共10册)》是继《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之后,我们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明诗话新编”的又一阶段性成果,旨在萃集明人诗话之精要,以为明代诗学研究之助。故在深入探察现存明人诗话文献基础上,依据其在文学批评史、文体史上所具之价值以及对后世同类着述的影响,自所搜得二百三十余种明人诗话中,择取五十种要籍,汇为一编。庶几与《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地呈现明人诗学文献的新整理文本。
陈广宏,196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7年、1990年在复旦大学古籍所先后获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进复旦大学古籍所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古籍所副所长。着有《钟惺年谱》、《竟陵派研究》、《文学史的文化叙事:中国文学演变论集》、《中国文学史之成立》,编有《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
侯荣川,1971年生于山东。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古籍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在站博士后、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编有《稀见明人诗话十六种》。
目录 1
01 诗话卷(壹)
前言 陈广宏 侯荣川
凡例
明人诗话要籍提要
归田诗话 瞿佑撰
麓堂诗话 李东阳撰
都玄敬诗话 都穆撰
存余堂诗话 朱承爵撰
梦蕉诗话 游潜撰
南谷诗话 雷燮撰
颐山诗话 安盘撰
余冬诗话 何孟春撰
俨山诗话 陆深撰
夷白斋诗话 顾元庆撰
02 诗话卷(贰)
升庵诗话 杨慎撰
蓉塘诗话 姜南撰 1
03 诗话卷(叁)
蓉塘诗话 姜南撰 2
逸老堂诗话 俞弁撰
过庭诗话 刘世伟撰
挥麈诗话 王兆云撰
小草斋诗话 谢肇淛撰
藕居士诗话 陈懋仁撰
恬致堂诗话 李日华撰
04 诗法卷(壹)
傅与砺诗法 傅若川编
西江诗法 朱权编
诗学梯航 周叙编
新编名贤诗法 佚名编
诗法 杨成编
冰川诗式 梁桥撰 1
05 诗法卷(贰)
冰川诗式 梁桥撰 2
钟伯敬先生朱评词府灵蛇 钟惺选
钟伯敬先生朱评词府灵蛇二集 钟惺选
06 诗评卷(壹)
松石轩诗评 朱奠培撰
谈艺録 徐祯卿撰
吟窗小会 沈周撰
唐诗品 徐献忠撰
诗谈 徐泰撰
艺苑卮言 王世贞撰
诗家直说 谢榛撰
07 诗评卷(贰)
国雅品 顾起纶撰
诗的 王文禄撰
四友斋诗说 何良俊撰
说诗 谭浚撰
玉笥诗谈 朱孟震撰
艺圃撷余 王世懋撰
诗薮 胡应麟撰 1
08 诗评卷(叁)
诗薮 胡应麟撰 2
诗学杂言 冒愈昌撰
谈艺録 冯时可撰
雪涛阁诗评 江盈科撰
诗源辩体 许学夷撰 1
09 诗评卷(肆)
诗源辩体 许学夷撰 2
说诗补遗 冯复京撰
诗镜总论 陆时雍撰
艺圃伧谈 郝敬撰
10 诗评卷(伍)
诗纪匡谬 冯舒撰
唐音癸签 胡震亨撰
杜诗攟 唐元竑撰
目录介绍如下:
001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1册诗话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7557.pdf157.41 MB
002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2册诗话卷_14327567.pdf114.60 MB
003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3册诗话卷_14327568.pdf142.04 MB
004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4册诗法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68.pdf109.61 MB
005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5册诗法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69.pdf92.38 MB
006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6册诗评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77.pdf143.59 MB
007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7册诗评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78.pdf131.23 MB
008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8册诗评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86.pdf163.14 MB
009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9册诗评卷_陈广宏_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9187.pdf169.49 MB
010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第10册诗评卷_陈广宏、侯荣川编校_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06_14327556.pdf151.38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明人诗话要籍汇编》这一重要文献展开,分析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所承载的文学价值。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的背景和编纂历程。接着,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一是《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在诗学研究中的独特地位;二是该书对明代诗人诗学观念的体现与总结;三是《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对后代文学批评的影响;四是该书在文献整理与诗学理论传承中的贡献。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全面展现了《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作为明代文学批评重要资料的深远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1、《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的编纂背景与历史地位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与诗学研究文献,诞生于明代晚期。这本书集合了明代许多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对诗学的讨论与总结,是明代诗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书中的内容主要以诗话、诗评、诗论为主,涉及到诗歌创作的各种技巧、风格以及诗人的创作思想。
该书的编纂背景可以追溯到当时社会对文学批评的需求与关注。随着明代文学的繁荣,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多样化,诗人们对诗歌的评价与反思日益增多。这时,相关的诗学讨论逐渐从个体的经验走向集体的理论构建,文学评论开始成为学术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明人诗话要籍汇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明代诗学的一个集大成之作。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不仅是对明代文学批评的一次系统整理,更为后世的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本书不仅总结了明代诗人的诗学观点,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们如何从个人创作经验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诗学理论。因此,《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明代诗人诗学观念的体现与总结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集中展示了明代诗人多样化的诗学观念。明代的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注重个性表达,同时也强调诗歌应具备一定的学术性与规范性。因此,诗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诗歌风格、题材选择、语言技巧等方面的理论。例如,王士祯提出的“气韵生动”概念,就深刻影响了明代及其后期的诗歌创作。
此外,《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也展示了明代诗人对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创新。明代文学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宋诗学的影响,但同时也融入了明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许多诗人在继承古人诗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诗歌创作理念,尤其是在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例如,沈德潜的诗学理论对诗歌的修辞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强调诗歌创作中的“字词精炼”和“气质自然”。他认为,诗歌应该注重音韵的和谐与内容的深刻,力求做到“气韵生动”,而非单纯依赖技巧和形式。《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将这些观点系统地整理并加以总结,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3、《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对后代文学批评的影响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不仅对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清代及其后的文学批评家,在其作品中多次引用《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中的诗学观点,借以丰富自己的批评体系。尤其是对于明代诗人所提出的“诗歌的气韵”及“诗意”的讨论,成为清代文学批评的核心议题之一。
在清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明代诗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尤其是在《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的启发下,清代的文学批评家不仅继承了明代诗人的观念,还融入了更为严谨的理论分析方法,推动了诗学理论的发展。例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到,明代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对诗意的追求,对清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晚清的文学批评家如刘半农、胡适等人,在提倡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中,依然保留了对《明人诗话要籍汇编》的尊重。他们认为,明代诗人对于诗歌的思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哲学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其中的“诗意”探讨,为他们的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
4、《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在文献整理与诗学理论传承中的贡献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在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它将明代各类诗话、诗评、诗论等散见于不同文献中的诗学理论加以收集和整理,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明代诗学体系。对于后代学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是研究明代诗人创作思想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明代文学批评历史演变的重要工具。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还在诗学理论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明代诗学观念的系统整理,这本书为后来的文学批评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框架,并且促使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无论是在清代,还是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都深受《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及其中所总结的诗学观点的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不仅仅局限于对诗学理论的整理,它还体现了一种跨时代的文化传承与文学批评的创新精神。这使得这本书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总结:
通过对《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四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部文献不仅是明代诗学的总结,更是对后世文学批评与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从其编纂背景的历史意义,到对明代诗学观念的传承,再到对后代文学批评的启发,均展示了它作为文学资料的独特价值。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不仅在明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后世的诗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的存在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创作的复杂性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成为了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座丰碑。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