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共27册)
资料编号:KW651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49G
版本:收集的综合版本
目录介绍如下:
001居延敦煌汉简出土遗址实地考察论文集.张德芳、孙家洲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787532565450.pdf136.59 MB
002居延汉简(贰).简牍整理小组编.中研院史语所2015.pdf110.56 MB
003居延汉简(壹).简牍整理小组编.中研院史语所2014.pdf111.63 MB
004居延汉简补编.图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九十九.1998.pdf118.37 MB
005居延汉简补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九十九.1998.pdf87.69 MB
006居延汉简甲乙编.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0.pdf36.65 MB
007居延汉简甲乙编.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0.pdf160.62 MB
008居延甲编.pdf166.01 MB
009居延新简1.pdf91.51 MB
010居延新简2.pdf132.51 MB
011居延新简3.pdf12.55 MB
012居延新简4.pdf87.74 MB
013居延新简 上册 甲渠侯官.中华书局1994. 9787101013382.pdf199.23 MB
014居延新简 下册 甲渠侯官.中华书局1994. 9787101013382.pdf191.95 MB
015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秦汉魏晋出土文献.文物出版社1990.pdf129.77 MB
016居延新简释粹.薛英群等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pdf65.81 MB
017居延新简释校.马怡、张荣强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 9787552801095.pdf122.82 MB
018居延乙编.pdf163.17 MB
019劳榦 – 居延汉简 图版之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廿一.pdf352.12 MB
020劳榦 – 居延汉简考释之部 居延汉简考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pdf66.66 MB
021劳榦 – 居延汉简考释之部 居延汉简释文.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pdf114.60 MB
022劳榦 – 居延汉简考释 释文之部.1.商务印书馆1949.pdf211.37 MB
023劳榦 – 居延汉简考释 释文之部.商务印书馆1949.pdf153.69 MB
024罗士杰 – 汉代居延遗址调查与卫星遥测研究.出土思想文物与文献研究丛书.台湾古籍2003.pdf58.21 MB
025罗振玉、王国维 – 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 9787101011487.pdf119.48 MB
026马先醒 – 汉居延志长编.国立编译馆2001. 9789570293210.pdf170.94 MB
027谢桂华 等 –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秦汉魏晋出土文献.文物出版社1987.pdf200.85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居延汉简是汉代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出土文献之一,为研究古代汉族文化、语言、政治、军事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它们主要出土于甘肃居延地区,并通过对这些简牍的解读,学者们获得了对当时社会各方面更为直接和深入的了解。本文将从居延汉简的发现背景、历史意义、内容特征以及学术价值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居延汉简,旨在全面揭示这一珍贵文物的文化底蕴与学术影响。
1、居延汉简的发现背景
居延汉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1900年,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在甘肃居延地区进行系统的发掘工作,逐渐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汉代简牍。这些简牍主要出土于古代居延城遗址。居延,古为汉代的军事重镇,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境内。这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汉朝与匈奴、月氏等北方民族接触的重要前沿。
在考古发掘的初期,学者们并未意识到居延汉简的特殊价值。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大量简牍的出土,研究者才逐步认识到这些文物的重大意义。居延汉简不仅反映了汉代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情况,还揭示了汉代人民日常生活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居延汉简的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汉代西北边疆文化的重要线索,尤其是在汉代的军事防线、汉匈战争以及与匈奴的外交关系方面,居延汉简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证人”。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得以窥见汉代政权如何在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和防御。
2、居延汉简的历史意义
居延汉简的历史意义首先表现在它对汉代政治与军事制度的揭示。居延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汉代帝国防御北方民族入侵的第一线。通过这些简牍,学者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当时汉朝政府如何组织军事力量,如何与匈奴进行战争与外交交涉。简牍中记载了大量关于兵员调动、军队管理、战事报告以及边防守卫的内容。
其次,居延汉简揭示了汉代的法律与社会结构。文献中不仅有军事文书,还包括民事文书、经济交易记录等。这些内容展示了当时社会的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特别是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地方治理情况。例如,简牍中有许多关于土地分配、劳动力动员、税务管理等方面的记载,提供了对当时西北地方经济的具体了解。
第三,居延汉简对汉代与周边民族的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简牍中的内容,学者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汉朝如何与匈奴、月氏、突厥等游牧民族打交道。特别是在平定匈奴和东征西讨的过程中,简牍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汉朝外交谈判和军事行动的第一手资料。
3、居延汉简的内容特征
居延汉简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军事、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最具特色的是军事文献,许多简牍上详细记录了军队的编制、兵员的调动、军事物资的调拨等内容。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当时汉代军队的组织结构与作战方式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除军事文献外,居延汉简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行政文书。比如关于官员任命、边疆税收、土地分配等方面的记录,这些内容反映了汉代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这些文献,学者们能够详细了解汉代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政策及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另外,居延汉简还涉及了当时人民的日常生活。简牍中的一些交易合同、债务凭证、婚姻协议等文书,透露了汉代社会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其中的文字形式和语言风格,展现了汉代书法的独特魅力和简牍的制作工艺。这些细节为我们研究古代汉族社会的语言、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
4、居延汉简的学术价值
居延汉简的学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对历史的还原上,更在于它为语言学、古文字学以及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居延汉简中的文字形式和字形演变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汉字和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其次,居延汉简为古文字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通过对简牍中的字形和书写习惯的分析,学者们能够揭示古代汉字的不同书写方式,进一步追溯汉字的书写历史及其与其他文化体系的互动。
此外,居延汉简的出土还促进了考古学的发展。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文物的发掘和分析,能够了解古代西北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交流。居延汉简成为了考古学家探索古代西北历史与文化的窗口。
总结:
居延汉简作为汉代西北边疆的重要文献,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也为多个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通过对居延汉简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汉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特别是边疆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
总之,居延汉简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必将继续在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们对汉代历史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