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共10册)

资料编号:KW745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72G

作者:高有鹏着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15

该书2013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5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精装一套10册,5048千字。第1—9册共27章,阐述古代、近代、现代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国民间文学内容,第10册为附录:中国历代社会生活风俗图录(彩色印刷)。
一、本书勾勒中国民间文学的通史。梳理出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历程,从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古典神话传说、歌谣、谚语,到中国近代社会流传的民间戏曲故事,与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体裁与现代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等,进行古代典籍文献为主的勾勒。从远古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规模宏大,叙述完整。
二、本书提出“神话群”等许多新说。该书所选材料为历时经典作品。强调搜集整理和改旧编新,不时闪烁着民间文学的奇彩。这些作品虽然保存了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却并不是纯粹的民间文学,它们包含着作者的审美评判、道德观念。民间文艺历史阶段典型作品的选取,如秦汉之前的中国神话传说时代、秦汉时期民间歌谣与民间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文艺形态、乐府民歌、宋元笔记中的民间文艺、明清笑话,等等,勾勒出我国古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历史。
三、本书勾勒中国近代、现代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以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文化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现代民间文艺理论的建立等内容,作为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既有不同时期民间文学的论述,又有民间文艺理论包括收集整理、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尤其是现代文化建设为重要平台的“禁戏”、“改戏”、“故事会”等文化活动的历史论述,全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的发展概貌与脉络。

目录

01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中国神话时代
第三章 远古歌谣与神话之源《山海经》

02
第四章 商周时代的传说、故事和歌谣
第五章 秦汉间俗说

03
第六章 魏晋风度
第七章 隋唐新声

04
第八章 清明上河图——宋代民间文学的大繁荣

05
第九章 “石人一只眼”——元代民间文学
第十章 天机自动——明代民间文学
第十一章 最后一声叹息——清代民间文学
06
第十二章 关于中国近代民间文学的发展问题
第十三章 近代社会民间文学的记述
第十四章 中国近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

07
第十五章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历史发展与民间文学思想理论体系建立
第十六章 五四歌谣学运动
第十七章 现代民俗学运动
第十八章 乡村教育运动
第十九章 《古史辨》学派与现代神话学
第二十章 红色歌谣
第二十一章 “林兰女士”与《民间故事》
第二十二章 抗日歌谣与现代民间文学

08
第二十三章 延安民间文艺运动
第二十四章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思想理论
一、胡适
二、鲁迅
三、周作人
四、董作宾
五、顾颉刚

09
七、茅盾
八、老舍
九、朱自清
十、闻一多
十一、郑振铎
十二、赵景深
第二十五章 民族学为背景的民间文学理论建设
第二十六章 中国现代民间歌曲理论
第二十七章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10
附中国历代社会风俗生活图录
叙说
史前岩画
商代甲骨文
周代青铜器
秦石鼓文
汉代壁画
魏晋南北朝绘画 壁画
唐代壁画 绘画
宋代壁画 绘画
金代壁画
元代绘画 壁画
明代壁画绘画 水陆画
清代壁画
近代与民国年画
主要参考书目
出版后记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1.pdf276.59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2.pdf178.23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3.pdf196.08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4.pdf295.07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5.pdf232.06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6.pdf246.11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7.pdf232.98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8.pdf172.60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09.pdf185.60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10.pdf772.17 MB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发展,深刻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社会实践。本文从四个主要方面对“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进行详细阐述,分别为: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民间文学的形式与表现、民间文学的地域特色以及民间文学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章首先对民间文学的历史演变做了回顾,接着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民间文学作品,如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及民间戏曲等,并探讨其地域差异及文化特征。最后,文章总结了民间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本文,读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内涵,也能感受到其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1、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民间文学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存在,主要通过歌谣、故事、传说等形式在民众中流传。这些作品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信仰宗教、历史事件等内容。随着文字的出现,民间文学逐渐从口头形式转向书面记录,但口耳相传的传统仍然延续至今。

在古代社会,民间文学主要分布于各个民族和地区,随着各地文化的独特性,形成了丰富的地域特色。尤其在封建社会,民间文学成为了广大农民阶层的文化表达方式,许多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例如,《山海经》、各种民间传说以及地域性故事等,都是当时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

民间文学的发展不仅与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还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士族、官僚阶层的文化审美偏向文人创作,而民间文学则多为普通百姓的创作,其内容直白且接地气。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民间文学逐渐融入现代文学创作,部分作品甚至被文人改编成经典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宝贵的遗产。

2、民间文学的形式与表现

中国民间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民间故事、歌谣、诗歌、戏曲和传说等。民间故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涵盖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传奇的各种类型。通过这些故事,民众得以传递各类社会信息,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例如,神话故事往往解释自然现象的起源,而传说故事则更多关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传奇化。

民间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以民歌为最。民歌通过其简洁、明快的节奏与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爱情、节令、风俗等内容。如《小白菜》、《采茶舞曲》等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和对自然生活的依赖。民歌的形式灵活多变,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叙事式的,具有较强的表达功能。

民间戏曲作为民间文学的另一重要形式,源远流长。它不仅承载了丰富的戏剧性和情节性,还融合了音乐、舞蹈等多重艺术表现。民间戏曲形式多样,如京剧、黄梅戏、皮影戏等,均有着各自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符号。这些戏曲作品通常由民间艺人创作与演绎,内容上多讲述英雄人物、爱情故事、历史传说等,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理想与情感。

3、民间文学的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民间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形式。例如,北方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语言直白、质朴,表达了淳朴的劳动人民的情感;而南方地区的民间文学则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温婉的表达,常常带有浪漫色彩。

在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民间文学常常与水乡、江河、农田等自然景观紧密结合。江南民歌如《茉莉花》,便融入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展现了浓郁的地域色彩。江南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也通常带有诗意,讲述关于爱情、命运、忠诚的故事。

与此相对,北方地区的民间文学常常展现出更加粗犷、豪放的特色。例如,黄土高原上的民间故事,往往与战争、英雄、壮烈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北方的民间诗歌则更多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讴歌,以及对家园、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这与当地的严酷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4、民间文学与文化传承

民间文学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的精神表达,它更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民间文学的流传,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得以保存和传播。民间文学中的口头传承形式,确保了即便在文字未普及的年代,许多文化精髓仍得以保存。

此外,民间文学对传统节日、仪式、习惯等方面的传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许多民间故事与节令、民俗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这些故事和歌曲的传唱,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民间文学中的诗歌、戏曲和故事为节日庆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的文化认同。

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但民间文学依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媒介的普及,民间文学被重新挖掘并改编成各种形式,进入了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领域。这不仅使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生,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并传承这些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

总结:

中国民间文学自古以来便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作为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跨越了历史与地域的界限。无论是民间故事、民歌、戏曲,还是地域特色的展现,都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独特的光辉。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民间文学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我们应当珍惜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