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
资料编号:KW2405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62G
作者:刘崇德
出版机构:辽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
本书是中国古代南北曲谱的集中汇编,它囊括了中国自古以来直到清朝灭亡期间的大部分曲谱,像《南词定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太古传宗》《纳书盈曲谱》《吟香堂曲谱》《六也曲谱》等均收录在此书中,可以说 它是中国古代曲谱的集大成者。
曲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评《中国古代曲谱大全》
柳海松
曲谱是戏曲音乐、文字、格律的重要遗产,它不仅是古代曲家制曲、度曲必备之工具书,更是今人研究词曲格律、戏曲音乐的重要文献。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曲学衰微,渐成绝学,曲谱的出版也渐成冷门,传世的曲谱已越来越稀见。辽海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可谓是填补了这方面学术文化的空白。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可称之为“词山曲海”,它基本囊括了古代各个时期、各种不同形式的昆曲及其他古代曲中乐谱,《新编南词定律》《太古传宗》《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吟香堂曲谱》《遏云阁曲谱》《六也曲谱》等大量古代经典曲谱网罗无遗,堪称中国古代曲谱的汇编。就其特点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该书大而全,它几乎将古代刊印的经典曲谱全部影印。虽然近年来《四库未收书目辑刊》已将《南词定律》《九宫大成》等曲谱收入,但如《吟香堂曲谱》《太古传宗》《六也曲谱》等经典曲谱则欠收,《四库未收书目辑刊》中的《纳书楹曲谱》则失收《北西厢》。所以比较而言此书堪称完帙。
二是该书是集个人与图书馆资料之大成。该书所收录的曲谱皆为善本,如其中的《六也曲谱》采用的是现代曲学三大家之一的王季烈先生手定本,书中有王季烈先生对曲谱的大量精心的修正、校订,可称为精品中的精品。
三是该书的指导性强。该书每种曲谱前都有一篇具有解题与导读性质的前言,由于古代曲谱的板眼记法不同、形式各异,这些前言对曲谱里面的种种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对每种曲谱进行了较为细致系统的总结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的结论。这些前言是编者多年治曲与研
究的心得,也是对当前曲学研究重要成果的吸收,对帮助读者解读多个时期的曲谱有一定指导意义。
四是该书对传世刊本中的错页、漏订、蚀板漫漶之处进行了精心修补。如该书中收录的《吟香堂曲谱》,错、残之处颇多,对此编者采用多家藏本,对其进行了勘定修补,使其臻于完善,并做到了精订精校。
总而言之,该书的出版既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昆曲提供了标准曲谱,又对当前古代音乐史、戏曲音乐以及古代文学史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和学术引导,有利于推动当前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这是当前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1_刘崇德主编_辽海出版社_2009.12.pdf405.02 MB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2_刘崇德主编_辽海出版社_2009.12_.pdf523.78 MB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3_刘崇德主编_辽海出版社_2009.12_.pdf537.48 MB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4_刘崇德主编_辽海出版社_2009.12_.pdf564.99 MB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5_刘崇德主编_辽海出版社_2009.12_.pdf649.2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 是一部集古代音乐文化精髓的经典作品,它不仅系统地呈现了古代曲谱的独特风貌,还涵盖了丰富的历史背景、曲谱分析及其音乐艺术特色。这套书分为五册,每册都有着特定的主题,从《乐府诗集》到唐宋乐章,从宫廷乐到民间小调,内容广泛且深入。本书的出版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尤其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它为音乐学者、历史爱好者及演奏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分别是:曲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曲谱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曲谱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以及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实用意义。
1、曲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的曲谱不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最早的《周礼》到唐代的宫廷乐,曲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与变革。最早的音乐记录形式是通过诗歌和乐章的结合,产生了许多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曲调。例如,《诗经》中的《蒹葭》便是用音乐语言表达诗意的典型之作。而在汉代,乐府诗集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曲谱的普及,许多曲谱作品被加入到宫廷和民间的演奏中。随着历史的推移,曲谱的创作与使用逐渐变得更为复杂和精细,特别是在唐宋时期,音乐艺术的繁荣使得古代曲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这些曲谱不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它们还融入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例如,许多古代曲谱与当时的诗歌相结合,反映了社会的理想、风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曲中常常传递着忠诚、爱情、友谊等情感,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唐代,宫廷乐的形式复杂,曲谱的内容往往包含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表达了天子与百姓之间的关系。
此外,曲谱的背后还有着浓厚的哲学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和为贵”常常在音乐作品中有所体现,许多曲谱传递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理想。通过对这些历史背景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这些曲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能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智慧。
2、曲谱的形式与风格特征
中国古代曲谱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宫廷乐到民间乐,从大调到小调,每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宫廷乐以庄重、典雅为特征,常常采用大调和缓的节奏,体现出帝王的威严与礼仪。最具代表性的如《大明宫词》和《清平调》,这些曲谱有着严格的格式和音律,适合在正式场合演奏。而民间乐则较为自由,曲调通常较为活泼,节奏也更加灵活,常见的有《打虎上山》《渔舟唱晚》等,这些乐曲以表达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主。
在形式上,古代的曲谱往往由若干段落组成,每段乐章有着不同的情感变化。例如,在《阳关三叠》中,曲谱的每一段都表达了主人公不同的心境,从初见时的欢愉到离别时的惆怅,情感的波动通过音符的起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不同的音乐形式也代表了不同的场合和氛围,宫廷的典雅与民间的朴实在曲谱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曲谱的风格也受到地域和历史阶段的影响。比如,南方的曲调往往柔和细腻,而北方的曲调则更为雄浑激昂。此外,不同历史时期的乐曲风格也有所不同。唐代的乐曲风格崇尚华丽和奔放,宋代则更注重内敛和精致,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谱风格也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犷到细腻,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3、曲谱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曲谱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政治层面,宫廷乐作为皇室的专属音乐,常常用于朝廷的正式仪式、祭祀活动以及节庆庆典。曲谱在这些场合中起到了巩固君主权威、表达忠诚与肃穆的作用。例如,《百鸟朝凤》作为宫廷乐之一,便象征着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在民间,曲谱则更多地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民歌和地方戏曲的曲谱直接表达了普通百姓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比如,江南的“水乡小调”以其婉转动听的旋律,反映了当地人民的闲适与温柔,而北方的“高原牧歌”则以其激昂的节奏,表达了草原人民的豪迈与坚韧。
此外,曲谱在古代教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古代书籍和经典文献中都包含了音律的教导,音乐不仅是艺术的欣赏,也成为了士人的修养之一。通过学习古代的曲谱,士人可以在优雅的音符中陶冶情操,增强其人格修养。因此,古代的曲谱不仅在文化艺术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还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社会结构之中。
4、学术价值与实用意义
《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的学术价值不可忽视。这套书通过精细的整理与研究,不仅保存了大量古代曲谱的资料,还对曲谱的来源、演变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书中的每一册都充满了严谨的考证和分析,尤其对于古代音律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书中的曲谱不仅有文字记录,还附有谱图和演奏说明,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的参考。
从实用意义来看,这本书对当代音乐爱好者、演奏者及教育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对古代音乐的演奏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套曲谱大全都能够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灵感,并帮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再现古代乐曲的韵味。它的出版无疑为古代曲谱的保护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古代音乐的复兴与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现代文化的启示。通过研究这些曲谱,现代人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进行跨时代的创新与融合。因此,这本《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不仅是音乐学的研究宝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总结:
通过对《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古代音乐的历史背景、形式特征、社会功能以及其学术价值。这套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保存与传播。在今天,古代音乐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还能为现代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深刻的启示。
总之,《中国古代曲谱大全(全5册)》不仅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系统整理,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它为音乐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未来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