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书(影印本) 共8册
资料编号:KW857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59G
作者:(明)明宣宗御撰,宁文忠主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本书为《五伦书》影印类着作。全书共六十二卷,白皮纸初印,品相极佳。书中有明皇家内府珍藏专用钤印“广运之宝”朱文方印,均盖在每卷卷首共六十余方。是书《明史·艺文志》着录,讲述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涵盖了儒家的三纲、五常、五伦、四维、八德的儒家思想体系。此书广泛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类编成帙。明成化《杭州府志》、弘治《长乐县志儒学》等早期方志中记载朝廷颁赐书籍中均有此书。
目录
01
御制五伦书序
卷一 五伦总论
卷二 君道一:嘉言上
卷三 君道二:嘉言下
卷四 君道三:善行
卷五 君道四:善行
卷六 君道五:善行
卷七 君道六:善行
卷八 君道七:善行
02
卷九 君道八:善行
卷十 君道九:善行
卷十一 君道十:善行
卷十二 君道十一:善行
卷十三 君道十二:善行
卷十四 君道十三:善行
卷十五 君道十四:善行
卷十六 君道十五:善行
03
卷十七 君道十六:善行
卷十八 君道十七:善行
卷十九 君道十八:善行
卷二十 君道十九:善行
卷二十一 君道二十:善行
卷二十二 君道二十一:善行
卷二十三 君道二十二:善行
04
卷二十四 臣道一:嘉言
卷二十五 臣道二:善行
卷二十六 臣道三:善行
卷二十七 臣道四:善行
卷二十八 臣道五:善行
卷二十九 臣道六:善行
卷三十 臣道七:善行
卷三十一 臣道八:善行
05
卷三十二 臣道九:善行
卷三十三 臣道十:善行
卷三十四 臣道十一:善行
卷三十五 臣道十二:善行
卷三十六 臣道十三:善行
卷三十七 臣道十四:善行
卷三十八 臣道十五:善行
06
卷三十九 臣道十六:善行
卷四十 臣道十七:善行
卷四十一 臣道十八:善行
卷四十二 臣道十九:善行
卷四十三 臣道二十:善行
卷四十四 臣道二十一:善行
卷四十五 臣道二十二:善行
卷四十六 臣道二十三:善行
卷四十七 臣道二十四:善行
07
卷四十八 臣道二十五:善行
卷四十九 臣道二十六:善行
卷五十 臣道二十七:善行
卷五十一 臣道二十八:善行
卷五十二 臣道二十九:善行
卷五十三 臣道三十:善行
卷五十四 父道:嘉言
卷五十五 父道:善行
08
卷五十六 子道:嘉言:善行上
卷五十七 子道:善行中
卷五十八 子道:善行下
卷五十九 夫妇之道:嘉言:善行
卷六十 兄弟之道:嘉言:善行
卷六十一 朋友之道:嘉言:善行上
卷六十二 朋友之道:善行下
目录介绍如下:
五伦书 01.pdf211.71 MB
五伦书 02.pdf237.07 MB
五伦书 03.pdf205.12 MB
五伦书 04.pdf201.02 MB
五伦书 05.pdf188.54 MB
五伦书 06.pdf208.56 MB
五伦书 07.pdf192.82 MB
五伦书 08.pdf178.6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五伦书(影印本)共8册》这一经典古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首先,文章对五伦书的历史背景和版本特点做了概述,指出其在儒学、伦理学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接着,文章从内容的深度、结构的特点、影印本的意义以及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分析了《五伦书(影印本)》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希望能够呈现出该书在古代经典文献中的独特地位,并深入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1、《五伦书(影印本)》的历史背景
《五伦书》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五伦”这一伦理学思想,包含了天地、人伦、君臣、父子、夫妻等基本社会伦理关系的讨论。该书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影响深远。其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尤其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五伦学说则为当时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和伦理框架。
《五伦书》最早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所编纂,并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的整理和修订。其最初的版本可能较为简略,而后随着儒学的不断发展,书中的理论体系逐渐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五伦书》版本。而影印本的出现,使得这一历史悠久的经典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使更多学者和读者能够接触和研究这一儒学瑰宝。
《五伦书》影印本的发行,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得这一经典更容易保存和传承,还使得其原本的版本得以复原,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对于古籍爱好者和儒学研究者来说,影印本是一项极具价值的学术资源。
2、《五伦书(影印本)》的内容特色
《五伦书》的内容特色在于其对儒家伦理学的系统总结,特别是在“五伦”这一基本概念上的深入分析。书中通过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伦”作为伦理道德核心的概念,并结合儒家思想的根本理念,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
在五伦中,最为核心的是父子、君臣和夫妻关系的处理。父子关系强调“父为子纲”,认为父亲应当以身作则,传授道德教诲,而子女则应当尊敬父母,履行孝道;君臣关系则强调君主的仁政与臣子的忠诚;夫妻关系强调互敬互爱,协作共建和谐家庭。这些伦理道德规范不仅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行为准则,也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影印本的呈现使得这些经典内容得以更加忠实地再现,保留了原本的文字与注释,便于现代学者与读者进行更为精准的理解与研究。同时,影印本保留了古籍的原貌,包括书法、排版等,这些细节的还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
3、《五伦书(影印本)》的版本与影印意义
《五伦书》的影印本,不仅仅是对原本版本的简单复制,更是在保存和传播古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通过影印,古籍中的细节、排版、书法等信息得以完美呈现,成为研究古代书籍和印刷技术的宝贵资料。同时,影印本的出现还使得现代读者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原始文献,提升了研究的效率。
在古代,书籍的传播依赖于手工抄写和雕版印刷,这使得很多文献由于时间的流逝或战争等原因丧失。影印技术的出现,为保存这些珍贵的古籍提供了新途径,使得许多原本可能被遗失的文献能够再度呈现于世人面前。《五伦书》的影印本正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产物,它让现代学者和读者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原始版本,了解经典文献的独特魅力。
影印本的推出,也促进了对这些古籍的再次审视和研究。通过与其他版本的对比,学者们可以深入分析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探讨古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和变迁。这一过程不仅增进了对儒学经典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术视角。
4、《五伦书(影印本)》的现代学术意义
《五伦书》作为古代儒学的经典文献,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影印本的出版,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现代学者通过研究《五伦书》的影印本,不仅可以深入挖掘儒学中的伦理学思想,还能够从中汲取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养分。
在当代社会,道德教育和伦理思想的传承依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通过研究《五伦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中关于社会和家庭关系的核心观念,并为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建设、社会秩序等提供道德指引。影印本的出版无疑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
此外,《五伦书》的研究也为文化传承和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影印本的研究,学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家庭结构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总结:
《五伦书(影印本)》作为儒学经典的重要文献,通过影印本的方式得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特色、影印本的意义以及其现代学术价值等多个角度对该书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五伦书》在儒学经典中的地位,以及它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五伦书(影印本)》的出版不仅为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也为我们今天思考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提供了历史的智慧。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思想体系的学者来说,这一影印本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