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通史(共12册)
资料编号:KW7707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26G
作者:陆建芳 主编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中国玉器通史》首次将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分为六个阶段,8000年前至5500年前为美玉阶段,玉只是美丽的石头,主要用于人身装饰;5500年前至商代为礼玉阶段,用于卜筮、祭祀和陪葬;商末至西汉初为德玉阶段,玉器具有保吉辟邪功能成为社会共识,统治者深信玉衣可使尸体不腐;隋唐至宋元为民玉阶段,玉器不再被贵族、高官垄断,而逐渐走向民间;明清时期则为福玉阶段,“连升三级”、“五福献寿”等祈福祝福的主题成为主流。
该书编纂历时7年,将已有考古发掘资料“一网打尽”,遴选出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对历朝历代的典型器物、器型、纹饰等进行梳理分析,揭示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目录介绍如下:
001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北方卷_13721013.pdf174.65 MB
002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南方卷_13720987.pdf228.28 MB
003中国玉器通史夏商卷_13721003.pdf215.76 MB
004中国玉器通史周代卷_13721028.pdf152.36 MB
005中国玉器通史战国卷_13721029.pdf222.69 MB
006中国玉器通史秦汉卷_13720974.pdf220.66 MB
007中国玉器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卷_13724152.pdf239.68 MB
008中国玉器通史隋唐五代卷_13724153.pdf110.23 MB
009中国玉器通史宋辽金元卷_13720954.pdf344.30 MB
010中国玉器通史明代卷_13724151.pdf112.33 MB
011中国玉器通史清代卷上_13721004.pdf131.96 MB
012中国玉器通史清代卷下附卷中国古代玉器材料研究_13720955.pdf159.11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玉器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见证了中国文明的变迁与发展。玉器不仅是古代人民的日常用品,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与宗教意义。本文将从玉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玉器的文化意义与用途、玉器工艺的演变以及玉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深入探讨中国玉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1、玉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玉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等地的早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遗物,证明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早期就已存在。早期玉器主要用于装饰和日常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器逐渐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最早的玉器以原始的形状为主,雕刻技术尚不成熟,且多为简单的饰品,如玉佩、玉环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尤其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玉器的生产逐渐进入高峰。此时的玉器开始有了更精细的雕刻,工艺水平显著提升,玉器的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诸如玉鼎、玉璧、玉刀等工具逐渐出现。它们不仅是日常用品,也逐渐演变为祭祀用具,成为了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到了青铜时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升,逐渐形成了以祭祀和墓葬为主要用途的特点。尤其是在商周时期,玉器在王室和贵族中成为了权力和身份的象征。许多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大型玉器,展示了当时玉器制造工艺的精湛与玉文化的繁荣。
2、玉器的文化意义与用途
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为深远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玉被认为是具有神圣、纯洁和吉祥寓意的物质。中国古代人们相信,玉具有保护人们免受灾难、辟邪祈福的力量。因此,玉器在祭祀、葬礼等宗教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许多礼仪活动的核心物品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玉器作为饰品、佩戴物和工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功能。玉佩、玉环等饰品往往作为身份的象征,特别是在贵族和皇室中,佩戴玉器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权力、地位的体现。玉器在这种文化功能的作用下,不仅仅是审美对象,更具备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此外,玉器的宗教功能也不容忽视。玉器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葬礼和祭祀中,特别是在商周时期,玉器更是陪葬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考古发现中的玉器,都是在墓葬中发现的,它们被认为是陪伴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工具,寓意着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来世的祝愿。
3、玉器工艺的演变
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与发展。从最初的简单打磨、雕刻,到后期的精细雕刻、镶嵌和拼接,玉器的制作工艺逐渐走向复杂化。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通过打磨和粗糙的雕刻手法来完成,而到了青铜时代,玉器的制作开始借助于金属工具,雕刻工艺变得更加精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战国至汉代,玉器工艺逐渐达到了顶峰。工匠们开始运用更加复杂的雕刻技法,例如浮雕、镂空雕刻等,玉器的表现形式愈加多样。此时的玉器不仅仅注重实用性,更多地转向了艺术性,表现出更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进入唐宋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玉器工匠开始运用雕刻、打磨、抛光等技术相结合,使得玉器的表面更加光滑细腻,色泽鲜亮。与此同时,玉器的功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装饰和祭祀,更多地转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笔筒、香炉等。此外,玉器的款式和形状也逐渐多样化,富有浓厚的艺术特色。
4、玉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中国玉器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商周时期,玉器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只有王族和贵族才能使用精美的玉器。玉器代表了社会的阶层划分,它的制作与使用是对权力、财富与地位的一种展示。
在文化层面,玉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信息。玉器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它所体现的礼仪、宗教、道德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例如,玉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仁、义、礼、智、信”,这种五德思想被广泛应用到政治、教育、家庭等多个领域。
玉器的艺术成就和技艺精湛也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影响。中国玉器的制作工艺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玉器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在考古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的研究中,玉器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总结:
中国玉器通史不仅揭示了玉器作为物质文化的演变,更深刻地体现了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从新石器时代的简单饰品到明清时期精美的艺术品,玉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玉器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文化象征意义日益丰富,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与世界艺术。
玉器不仅仅是古代社会的文化产物,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通过对玉器历史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哲学和艺术成就。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