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精华(共10册)
资料编号:KW7349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23G
作者:(汉)司马迁等着 李克整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
二十四史精华(文白对照)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所记内容,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止于明代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编写工作始自西汉,止于清代,编写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八百多年。这二十四部史书,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钦定,是得到统治者认可的“正统”史书,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二十四史精华》是精选各史书中的名篇佳作,加以精心翻译而成的。
本帖最后由 stargate756 于 2019-9-21 16:50 编辑
目录
01
史记
五帝本纪
周本纪
秦本纪
秦始皇本纪
项羽本纪
吴太伯世家
晋世家
02
越王句践世家
田敬仲完世家
陈涉世家
孔子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
商君列传
孟尝君列传
魏公子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吕不韦列传
张耳陈馀列传
淮阴侯列传
03
李将军列传
卫将军骠骑列传
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
太史公自序
汉书
高帝纪
高后纪
武帝纪
陈胜项籍传
韩信传
萧何传
张良传
04
贾谊传
晁错传
司马迁传
董仲舒传
张骞李广利传
霍光金日碑传
循吏黄霸朱邑
龚遂召信臣传
王莽传
后汉书
光武帝纪
06
董二袁刘传
吕布张邈臧**
荀或荀攸贾诩传
钟繇华歆王朗传
张乐于张徐传
先主传
后主传
诸葛亮传
关张马黄赵传
庞统法正传
孙破虏讨逆传
07
吴主传
周瑜鲁肃吕蒙传
晋书
王导传
谢安传
宋书
范晔传
南齐书
谢朓传
梁书
刘勰传
陈书
吴明彻传
魏书
文明皇后传
崔浩传
北齐书
杨愔传
周书
苏绰传
南史
陈后主本纪
北史
尔朱荣传
08
隋书
炀帝本纪上
炀帝本纪下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
太宗本纪下
狄仁杰传
新唐书
则天皇后本纪
后妃杨贵妃传
魏征传
宋璟列传
杨国忠列传
高力士列传
来俊臣列传
安禄山列传
09
旧五代史
冯道传
新五代史
后唐庄宗本纪下
宋史
寇准列传
狄青列传
范仲淹列传
包拯列传
司马光传
王安石列传
沈括列传
蔡京列传
岳飞传
秦桧列传
文天祥传
辽史
太祖本纪上
太祖本纪下
金史
太祖本纪
10
元史
太祖本纪
耶律楚材列传
桑哥传
明史
刘基宋濂列传
王守仁列传
海瑞列传
戚继光列传
张居正传
徐光启列传
魏忠贤列传
袁崇焕传
李自成列传
史可法列传
目录介绍如下:
二十四史精华 01.pdf214.55 MB
二十四史精华 02.pdf225.73 MB
二十四史精华 03.pdf219.11 MB
二十四史精华 04.pdf227.17 MB
二十四史精华 05.pdf265.37 MB
二十四史精华 06.pdf227.54 MB
二十四史精华 07.pdf219.89 MB
二十四史精华 08.pdf217.79 MB
二十四史精华 09.pdf226.76 MB
二十四史精华 10.pdf237.14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之作,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明朝的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本篇文章将围绕二十四史的精华,分别从其历史地位、文学价值、政治与思想影响、历史教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我们将分析二十四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于后代史学的深远影响;其次,探讨其文学艺术成就,尤其是其中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再者,分析二十四史所展示的政治智慧与思想启迪,最后,结合其历史教育的意义,讨论如何通过二十四史汲取智慧,提升对历史的认识。本文将全面展示二十四史的价值,并结合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刻总结。
1、二十四史的历史地位
二十四史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根基之一,记载了从夏朝到明朝的中国历史,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每个重要时期。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包含了大量的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在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中,二十四史被视为最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几乎没有哪一部史学作品能与之相提并论。
自西汉的《史记》开始,二十四史便逐渐形成,历代史学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行编纂与补充。这些史书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记载,还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分析和历史总结。因此,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二十四史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工具,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变迁的宝贵财富。
二十四史对后代史学的影响深远,许多后来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都依赖这些史籍来总结经验、借鉴教训,尤其是在处理国家治理和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二十四史中的记载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思考方向。因此,二十四史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
2、二十四史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十四史作为历史文献,其文学价值往往被忽视。然而,细读其中的文字,不难发现,它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艺术的结晶。从《史记》开始,二十四史的作者们在史实的叙述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学技巧,使得这些历史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首先,二十四史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与精致感。作者们常常通过简洁的语句展现复杂的历史事件,这种语言上的艺术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历史的脉络。例如,许多史书中的人物描写极具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外,二十四史中的一些传记,尤其是《汉书》中的《李广传》、《班超传》等,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古代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其次,二十四史中的叙事结构非常严谨且富有艺术感。历史事件的叙述不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同时还根据不同事件的意义、影响力进行排列。这种结构上的合理安排,使得史书更具可读性,也方便读者在阅读时跟随历史发展的脉络思考。
3、二十四史的政治与思想启迪
二十四史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许多史学家在编纂二十四史时,深刻地思考了如何通过历史事件来揭示政治的规律与哲理。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分析,二十四史对后代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智慧。
例如,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通过对大量历史事件的总结,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原则,尤其是在如何平衡政治权力、如何处理君臣关系等方面,给后代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再如,《史记》中的“李广难封”故事,展示了一个忠诚于国家的英雄人物最终因缺乏政治智慧而未能成就伟业的悲剧,这也让人深刻反思政治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此外,二十四史中的许多政治哲学思想仍然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历史中的“盛世危机”理论,揭示了社会繁荣背后的潜在危机。许多政治思想家都从二十四史中汲取智慧,探索如何避免政治腐败、如何应对社会不平等等问题。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政治,也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深刻的启发。
4、二十四史的历史教育意义
二十四史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工具,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对二十四史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变迁,更能够通过其中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反思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治理。
首先,二十四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政治权谋、军事战争、社会动荡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的演变。通过这些具体的历史事件,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历史的解读与反思。例如,史书中的“忠诚”、“节义”、“仁德”等传统价值观,虽然源于古代社会,但依然对现代人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学习二十四史,可以培养我们对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们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时,更加明智与坚韧。
总结: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古代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政治智慧、文学艺术和历史教育的重要窗口。从其历史地位到文学价值,再到政治思想和教育意义,二十四史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智慧和深刻的启示。
通过对二十四史精华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过去的历史,更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了解二十四史的精华,我们不仅是在缅怀历史,更是在为未来铺设道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