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备要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四部备要

四部备要(全100册)

资料编号:KW74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9.8G

作者:陆费逵﹑高野侯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9

“四部备要”大型古籍丛书。陆费逵﹑高野侯等辑校﹐中华书局1920年起排印出版。共5集﹐计收经﹑史﹑子﹑集各种古籍351种﹐11305卷﹐缐装2500册。

“四部备要”有意仿傚于敏中等所辑《籀藻堂四库荟要》,但选目更着重实用。全书用聚珍仿宋活字排印﹐字画清晰﹐精美古雅。先以6开缐装出版﹐重版时放大版面﹐5开缐装﹐仍为2500册。1934年又出版布面精装16开本 100册﹐纸面平装16开本280册﹐将原4 页缩成1页﹐正文注释都加句读﹐按张之洞《书目答问》次序重新编排。原计画分 8集出齐﹐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只出了 7集。1955年补出第8集时抽去集部所收《曾文正公诗集》3 卷﹑《文集》3卷﹐增入《养一斋文集》20卷﹐《李养一先生诗集》4卷﹑《赋》1卷﹐《诗馀》1卷﹐因此前后略有不同。

“四部备要”因选书实用﹐字体清晰﹐很适合中小图书馆和文史研究者使用﹐流传极广。

目录介绍如下:

├─四部备要-01(0 folders, 10 files, 4.20 GB, 4.20 GB in total.)
│001.四部备要 第1册. 周易中华书局1989.pdf389.21 MB
│002.四部备要 第2册 春秋经传集解 公羊传 榖梁传 孝经 论语 孟子 尔雅 四书集注.pdf478.34 MB
│003.四部备要 第3册. 周易注疏 尚书注疏 毛诗注疏.pdf374.39 MB
│004.四部备要 第4册 周礼注疏 仪礼注疏 礼记注疏.pdf611.23 MB
│005.四部备要 第5册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_.pdf433.50 MB
│006.四部备要 第6册 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pdf196.12 MB
│007.四部备要 第7册 周易述·周易述补·尚书今古文注疏·毛诗传笺通释.pdf355.71 MB
│008.四部备要 第8册 周礼正义.pdf504.68 MB
│009.四部备要 第9册 仪礼正义·礼记训纂.pdf456.25 MB
│010.四部备要 第10册 春秋左传诂 公羊义疏 榖梁补注_.pdf496.28 MB
├─四部备要-02(0 folders, 9 files, 4.24 GB, 4.24 GB in total.)
│011.四部备要 第11册 论语正义 孟子正义 孝经郑注疏 尔雅义疏 附经义述闻.pdf563.99 MB
│012.四部备要 第12册 经义考.pdf547.48 MB
│013.四部备要 第13册 说文解字 说文系传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检.pdf566.04 MB
│014.四部备要 第14册 玉篇 广韵 集韵 小尔雅义证 方言疏证 广雅疏证_.pdf394.14 MB
│015.四部备要 第15册 史记_.pdf470.17 MB
│016.四部备要 第16册 前汉书.pdf584.87 MB
│017.四部备要 第17册 后汉书.pdf510.36 MB
│018.四部备要 第18册 三国志.pdf301.62 MB
│019.四部备要 第19册 晋书.pdf399.78 MB
├─四部备要-03(0 folders, 11 files, 4.27 GB, 4.27 GB in total.)
│020.四部备要 第20册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pdf562.16 MB
│021.四部备要 第21册 魏书.pdf353.82 MB
│022.四部备要 第22册 北齐书 周书 隋书.pdf398.90 MB
│023.四部备要 第23册 南史 北史.pdf631.84 MB
│024.四部备要 第24册 旧唐书1.pdf359.72 MB
│025.四部备要 第25册 旧唐书2.pdf336.62 MB
│026.四部备要 第26册 新唐书1(前90卷).pdf293.65 MB
│027.四部备要 第27册 新唐书2.pdf370.41 MB
│028.四部备要 第28册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pdf354.58 MB
│029.四部备要 第29册 宋史1.pdf370.60 MB
│030.四部备要 第30册 宋史2.pdf337.62 MB
├─四部备要-04(0 folders, 9 files, 4.15 GB, 4.15 GB in total.)
│031.四部备要 第31册 宋史.pdf389.29 MB
│032.四部备要 第32册 宋史.pdf448.40 MB
│033.四部备要 第33册 辽史 金史.pdf428.25 MB
│034.四部备要 第34册 元史.pdf561.26 MB
│035.四部备要 第35册 明史1.pdf440.08 MB
│036.四部备要 第36册 明史.pdf556.76 MB
│037.四部备要 第37册 资治通鉴1.pdf445.62 MB
│038.四部备要 第38册 资治通鉴2.pdf500.39 MB
│039.四部备要 第39册 资治通鉴3.pdf478.70 MB
├─四部备要-05(0 folders, 9 files, 4.00 GB, 4.00 GB in total.)
│040.四部备要 第40册 资治通鉴4 通鉴目录.pdf434.71 MB
│041.四部备要 第41册 续资治通鉴1(前108卷).pdf568.91 MB
│042.四部备要 第42册 续资治通鉴2.pdf610.91 MB
│043.四部备要 第43册 明纪_.pdf359.09 MB
│044.四部备要 第44册 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越绝书·吴越春秋·国语·战国策·路史.pdf402.21 MB
│045.四部备要 第45册 东观汉记·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晋略·贞观政要·唐摭言·宣和遗事·靖康传信录·长春真人西游记·圣武记.pdf564.30 MB
│046.四部备要 第46册 说苑 列女传 高士传 国朝先正事略 中兴将帅别传.pdf412.59 MB
│047.四部备要 第47册 水经注 山海经笺疏 洛阳伽蓝记 荆楚岁时记 历代地理志韵编.pdf409.75 MB
│048.四部备要 第48册 通志略 汉官六种 吾学录_.pdf332.84 MB
├─四部备要-06(0 folders, 9 files, 4.02 GB, 4.02 GB in total.)
│049.四部备要 第49册 历代帝王年表·历代帝王庙謚年讳谱·历代纪元编·历代职官表·历代史表.pdf405.30 MB
│050.四部备要 第50册 历代统纪表 历代疆域表 历代沿革表.pdf219.32 MB
│051.四部备要 第51册 史通通释 读通鉴论 宋论 文史通义 校仇通义 廿二史劄记.pdf695.75 MB
│052.四部备要 第52册 孔子家语 荀子 孔丛子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管子 慎子 商君书 郑析子 韩非子_.pdf375.99 MB
│053.四部备要 第53册 晏子春秋 墨子 公孙龙子 尹文子 鬼谷子 尸子 鹖冠子 燕丹子 吕氏春秋 老子道德经 关尹子 列子 庄子 文子 文子缵义.pdf409.44 MB
│054.四部备要 第54册 新语·新书·春秋繁露·淮南子·盐铁论·法言·新论·潜夫论·论衡·申鑒·人物志.pdf432.78 MB
│055.四部备要 第55册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顔氏家训·中说·意林·子略·世说新语·续世说·弘明集·广弘明集.pdf504.69 MB
│056.四部备要 第56册 周子通书·张子全书·二程全书.pdf246.45 MB
│057-58.四部备要 第57-58册 朱子大全.pdf822.18 MB
├─四部备要-07(0 folders, 12 files, 4.10 GB, 4.10 GB in total.)
│059.四部备要 第59册 象山全集·阳明全书·明夷待访录.pdf326.33 MB
│060.四部备要 第60册 近思录集注·小学集注·性理精义·五种遗规.pdf273.90 MB
│061.四部备要 第61册 宋元学案.pdf445.77 MB
│062.四部备要 第62册 明儒学案 国朝学案小识 国朝汉学师承记.pdf356.27 MB
│063.四部备要 第63册 风俗通义·博物志·古今注·困学纪闻.pdf250.09 MB
│064.四部备要 第64册 日知录集释 十驾斋养新录 东塾读书记_.pdf416.10 MB
│065.四部备要 第65册 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集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pdf347.66 MB
│066.四部备要 第66册 周髀算经·长术辑要·古今推步诸术考·易林·太玄经·皇极经世绪言.pdf260.52 MB
│067.四部备要 第67册 蔡中郎集.pdf419.42 MB
│068.四部备要 第68册 初唐四杰集.pdf431.04 MB
│069.四部备要 第69册 王右丞集笺注.pdf313.49 MB
│070.四部备要 第70册 昌黎先生集 柳河东集.pdf355.66 MB
├─四部备要-08(0 folders, 10 files, 3.45 GB, 3.45 GB in total.)
│071.四部备要 第71册 孟东野集.pdf332.71 MB
│072.四部备要 第72册 玉溪生诗笺注.pdf366.80 MB
│073.四部备要 第73册 徐公集.pdf249.54 MB
│074.四部备要 第74册 欧阳文忠公全集_.pdf343.07 MB
│075.四部备要 第75册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 临川先生文集.pdf389.32 MB
│076.四部备要 第76册 嘉祐集 斜川集 栾城集.pdf311.79 MB
│077.四部备要 第77册 东坡七集.pdf397.72 MB
│078.四部备要 第78册 山谷全集.pdf414.59 MB
│079.四部备要 第79册 陆放翁全集.pdf412.49 MB
│080.四部备要 第80册 水心文集.pdf319.32 MB
├─四部备要-09(0 folders, 10 files, 3.85 GB, 3.85 GB in total.)
│081.四部备要 第81册 元遗山诗笺注.pdf498.52 MB
│082.四部备要 第82册 宋文宪公全集 青邱高季迪诗集.pdf425.36 MB
│083.四部备要 第83册 逊志斋集 震川文集.pdf275.33 MB
│084.四部备要 第84册 亭林诗文集.pdf383.53 MB
│085.四部备要 第85册 吴诗集览.pdf427.14 MB
│086.四部备要 第86册 壮悔堂集.pdf340.07 MB
│087.四部备要 第87册 樊榭山房全集 小仓山房诗文集.pdf428.73 MB
│088.四部备要 第88册 望溪先生文集.pdf511.39 MB
│089.四部备要 第89册 戴东原集.pdf290.79 MB
│090.四部备要 第90册 唐确慎公集.pdf358.29 MB
└─四部备要-10(0 folders, 10 files, 3.56 GB, 3.56 GB in total.)
091.四部备要 第91册 楚辞 文选.pdf415.63 MB
092.四部备要 第92册 古文辞类纂 续古文辞类纂.pdf515.35 MB
093.四部备要 第93册 骈体文钞 六朝文絜 经史百家杂钞.pdf403.03 MB
094.四部备要 第94册 乐府诗集_.pdf185.25 MB
095.四部备要 第95册 十八家诗钞四部备要 第95册 十八家诗钞.pdf305.60 MB
096.四部备要 第96册 玉台新咏.pdf349.79 MB
097.四部备要 第97册 词综.pdf321.25 MB
098.四部备要 第98册 宋六十名家词 十五家词.pdf364.09 MB
099.四部备要 第99册 元曲选.pdf322.69 MB
100.四部备要 第100册 文心雕龙.pdf460.71 MB

四部备要四部备要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
《四部备要》是清代学者吴敬梓所编纂的一部古代文献集成,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料具有重要价值。全书分为四部分,涵盖了儒家经典、道家思想、历史记载及各类文学作品,意在为学者和文人提供全面的经典资料。本文将从《四部备要》的四大部分着手,详细阐述它的内容、历史背景、学术意义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它在中国古代文献集成中的独特地位,并结合其内容,探讨如何对现代学术研究有所启示。

1、《四部备要》简介

《四部备要》是清代学者吴敬梓编撰的文献集,旨在整理和保存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经典。这一作品虽以“备要”命名,但实则涵盖了四大类文献,包括儒家经典、道家思想、历史记载及其他文学作品。四部分内容相互交织,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呈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广阔视野。

吴敬梓之所以编写《四部备要》,主要是出于对当时文献散佚的担忧。明清时期,许多经典古籍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已逐渐丧失或破损。吴敬梓通过这部作品,期望将重要的文化资料进行整理和保存,为后人提供更加完整的历史文化记录。这也是《四部备要》在中国文献史中的一个重要地位。

本书的编纂背景与清代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清代社会经历了从明末的战乱到清朝的相对和平,再到晚清的衰退时期。这个时期的学者逐渐认识到保存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四部备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一次重要总结。

2、《四部备要》的四大部分

《四部备要》按照其内容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儒家经典,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和注释,包括《大学》、《中庸》、孟子等重要儒家经典。这些作品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基础,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吴敬梓通过这部分的整理,不仅为儒学的传承提供了支持,也让后世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儒家经典。

第二部分是道家思想,收录了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如《道德经》、《庄子》等。这些道家经典作品阐述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无欲、无为的生活方式。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四部备要》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献的汇编,让道家思想得以保存和传承。

第三部分是历史记载。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而《四部备要》则汇集了大量重要的历史资料。包括《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尤其是对各朝代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重大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一部分为学者们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是《四部备要》的一大亮点。

第四部分则涵盖了其他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创作。这些作品涉及广泛的文化领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彩和艺术成就。通过这些作品的汇集,吴敬梓为后代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了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3、《四部备要》的学术意义

《四部备要》的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整理上。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献汇编,更是一部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它的出版让大量流传至今的经典文献得以流传下去,同时也为后世的学者研究和引用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此外,《四部备要》的整理方式和编纂方法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吴敬梓在编纂过程中秉持严谨的态度,力求客观公正,精确地选择、整理和编排各类文献。这种编纂模式成为了后代文献整理的重要参考,也为后来的文献整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备要》不仅仅对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借鉴。随着《四部备要》的流传,世界各地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加深,这使得《四部备要》在世界学术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4、《四部备要》的文化影响

《四部备要》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地位,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也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儒家、道家、历史和文学的整理,它有效地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这些文献为后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此外,《四部备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起到了桥梁作用。尤其在清代与西方的文化交流逐渐增加时,许多西方学者通过《四部备要》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理解做出了贡献。通过这些文献,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后,《四部备要》对现代中国文化和学术研究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这部作品仍然被视为经典文献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学、文学研究,还是在哲学和思想领域,《四部备要》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它对于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总结:

《四部备要》作为清代学者吴敬梓的代表性作品,汇集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文献,其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深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整理与保存,不仅为后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通过对《四部备要》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文献整理、学术研究以及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贡献。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汲取知识的力量,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