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共7册)
资料编号:KW333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59G
作者:黄霖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2006
本书采用以专题研究为纲目、以历史时序为线索的叙述方式,对20世纪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中几个主要的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总结了20世纪对中国戏曲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目录介绍如下: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_11523773_P532_黄霖主编许建平等着.pdf410.33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_11523769_P484_黄霖主编曹辛华着.pdf352.71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散文卷_11523775_P440_黄霖主编宁俊红着.pdf357.96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诗歌卷_11523770_P556_黄霖主编羊列荣着.pdf395.91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文论卷_11523774_P459_黄霖主编黄念然着.pdf368.92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_11523771_P490_黄霖主编陈维昭着.pdf357.29 MB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_11523772_P505_黄霖主编周兴陆着.pdf411.88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见证了中国文学学科的重大变革与发展。作为一门跨越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学科,古代文学研究在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学术思想潮流和研究方法的更替。从清末的文学复兴到五四运动后的现代化潮流,再到建国后的理论建设和当代学者的多元视角,古代文学研究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与多样的面貌。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其学术发展脉络、研究方法、学者贡献与文化背景,以期呈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这一百年中的独特风貌和学术成就。
1、20世纪初期的文学复兴与启蒙
20世纪初期,清朝灭亡与民国建立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前,社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文化与新思想的碰撞,为文学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古代文学的复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各种文学启蒙运动和学术团体的推动,逐步展开。学者们在这一时期主要致力于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更为广泛的世界文学视野中,寻求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在这一时期,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强调文学应当为现代化服务。这一思想逐渐渗透到古代文学研究中,学者们在挖掘古代文学的同时,也关注其现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例如,周作人和李贽等学者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分析,试图找到古代文学与现代中国社会需求的连接点。
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对古代文学的语言、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以林纾、王国维为代表的学者,既重视传统经典的保存和研究,又通过翻译与注解,使中国古代文学能与西方文学及现代科学相接轨。这一时期的研究为后来的文学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五四运动后的文学现代化与学术创新
五四运动后,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古代文学的研究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变革。新的思想体系促使学者们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批判性的重新思考,逐渐转向文学的现代性与创新问题。在这一时期,古代文学研究不仅关注文学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开始注重其在社会历史、政治变革中的作用与功能。
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学者,在文学研究中推崇“白话文”运动,倡导文学应为社会变革服务,强调文学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性。这一思想大大影响了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学者们不再单纯从古典诗文的艺术形式出发进行分析,而是试图从社会政治、文化流变等多维角度进行解读。
在此背景下,学术创新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王国维的“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便是一个重要的代表,他通过融合西方学术研究方法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学者们开始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工具对古代文学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这一时期的研究拓宽了古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形成了多元化的学术局面。
3、建国后的古代文学理论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代文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古代文学研究受到政策的推动和学术的规范,学者们开始更多地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审视古代文学。此时,文学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在这一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文学经典的整理与批判性分析上。中国古代的诗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得到了系统的梳理,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探讨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以朱自清、郭沫若等学者为代表,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提出了中国文学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古代文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主要体现在对文学史的分类和体系化研究上。此时期的研究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的影响,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与阶级意识,学者们从革命的视角探讨古代文学中的社会历史和政治因素。
4、当代古代文学研究的多元化与跨学科融合
进入21世纪后,古代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融合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学术界的多样化,学者们开始探索多种研究方法,注重古代文学的跨文化研究,甚至从文学与哲学、艺术、民族学等领域的交叉点入手进行分析。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比较,借助比较文学的视角,探讨中国文学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此外,传统文学的数字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古代文学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数字化处理,学者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与文献检索,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与精度。
此外,后现代主义的学术影响也逐渐渗透进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开始反思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关注文学文本中非主流、边缘化的声音与异质文化,力图构建更加多元与包容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一转向推动了古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多元化发展。
总结: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体现了学术思想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从文学复兴到现代化潮流的兴起,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理论建设与当代多元化发展,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学术贡献与影响。可以说,20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不仅是对古代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中国社会文化变革的映射与推动。
总的来说,20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在与时代变革的互动中不断开辟新的研究路径,推动了中国文学学科的繁荣与发展。未来,随着学术思潮的演变与技术手段的创新,古代文学的研究将继续保持其深远的学术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