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共2册
资料编号:KW782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28G
作者:史为乐 / 邓自欣 / 朱玲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本书*版曾获得郭沫若史学奖和首届政府图书奖,时隔6年做增订版。此次修订有如下调整:1.在原书的基础上,修订了原书中错误,新增条目千余条,如关于考古新发现、重要文物古迹、着名的建筑物等。2.大幅度改动和调整的条目四五千条。随着行政区调整,“今地“也做了相应调整。3.另新增字头笔画索引,更方便读者阅读、检索。4.重新编绘地图,鉴于全国行政区划的变化,附图也根据*的行政区划(2015年底)予以重编和改绘。
全书六万余词条,是已通行半个多世纪的《古今地名大辞典》的两倍以上,字数也为其三倍以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地研究室主持编纂,着名史地学泰斗谭其骧先生任顾问,全国有关单位大力协作,历时二十余年,八易其稿而成。内容包括古国、都邑、各级政区、山川、泽薮、津梁、关隘、城镇、堡寨、交通道路、水利工程及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的地名。全书引征有据,尽可能使用*早出处,并注明版本、卷次,除了标明隶属关系与方位外,还增加了里距。本书还大量增加了有关边疆和中外交通的地名。本书对地名的由来和含义也尽可能根据材料作了解释。本书注意吸收*研究成果,反映*水平,纠正了以往同类工具书中的许多错讹,无论规模和质量,都达到当代之*。
作者简介· · · · · ·
史为乐,男,汉族,1937年3月出生,江苏丰县人。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地名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代表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郭沫若纪游诗选注》等。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其后为研究生,师从谭其骧先生研究历史地理学。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1年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理事、地名考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干事。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地名学。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增订本上_14540724.pdf1.15 GB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增订本)(下)史为乐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11_14540734.pdf1.14 G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的详细阐述,探讨其在中国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该辞典的历史背景与编纂历程;二是辞典的结构与内容特点;三是其在学术界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四是辞典的更新与发展方向。通过这些分析,文章展示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及地理学研究中的价值,并结合其独特的学术贡献对中国历史地名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1、辞典的历史背景与编纂历程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是一本集中国历史与地理学研究为一体的重要工具书。其编纂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多个学术单位联合完成,历时多年才得以问世。该辞典的初版已经成为学术界广泛引用的文献之一,而增订本则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补充,增加了新的历史资料和更为准确的地理信息。
编纂工作起初面临着众多的困难。首先,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名的演变与更替复杂,如何准确追溯各地的历史地名,尤其是在跨越多个朝代的地名变迁方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其次,相关文献的缺失以及旧有地名资料的断代,导致了辞典编纂者必须进行大量的考古发掘与实地考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增订本版本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最终成形。除了对原有条目的修订,还新增了许多未被注意的历史遗迹和地名。这一增订本不仅在地名学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各类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成为了历史学者和地理学者必不可少的工具。
2、辞典的结构与内容特点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历史地名条目,二是附录资料。历史地名条目详细记录了中国各地自古至今的历史地名及其演变过程,每一个条目都力求做到详实和精确,包含了地名的来源、变迁、历史背景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附录则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历史事件以及相关地名的考证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信息支持。
辞典的内容特点体现在其综合性和专业性。每个地名条目不仅限于简单的地理描述,而是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例如,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名,会涉及到多个历史时期的记载,辞典中的条目能够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料,揭示出地名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演变轨迹。
此外,辞典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标准。辞典不仅收录了大量历史时期的地名,还特别注重那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例如,一些历史名城、文化名乡及重要的历史遗址,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这使得《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不仅是一部地名工具书,更是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3、辞典的学术应用与社会影响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作为一部权威性的学术工具书,不仅对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考古学、地理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辞典条目的研究,学者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
在具体的学术应用中,该辞典不仅在历史学研究中被广泛引用,还在地方志编纂、古籍整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辞典中地名的解读,可以帮助学者们更准确地定位古代事件的发生地点,推动地方历史研究的深入。此外,该辞典还被大量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中,许多古代遗址的正确命名及保护,离不开这一辞典提供的历史依据。
社会影响方面,《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也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和认知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多样性。在社会教育层面,这本辞典成为了学校、博物馆、历史文化研究机构等场所的必备参考书籍。它不仅提升了公众的历史文化素养,也促进了历史地名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辞典的更新与发展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地名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新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对《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提出了更新和发展的要求。在未来,辞典可能会继续扩展新的地名资料,并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的修订。
未来的更新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名研究中的应用愈加普及。辞典的更新可能会增加这些现代技术对历史地名的支持,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历史地名的实际位置与变迁。另一方面,随着更多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发现,未来版本的辞典将进一步完善原有条目,并补充一些被遗忘的地名。
总体来看,《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的更新与发展,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体现。随着各类历史研究不断深入,未来的辞典将更加精确、全面,成为学术界与公众了解中国历史地名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总结: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增订本)》作为中国历史地名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凭借其全面详实的内容和权威的学术地位,为研究中国历史和地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它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社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无论是在历史研究、考古发掘,还是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这本辞典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本辞典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作为学者和普通读者,我们都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进一步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