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共18册)

资料编号:KW854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99G

作者:李怡

出版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为百年中国文学演变的过程、意义和文化功能提出新的解释
这是一套试图从新的角度—–民国历史文化的视角重新梳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丛书。
计划在数年内连续推出百余种相关主题的论述,逐渐形成关于现代中国文学的新的学术思路。

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说到民国往往是政府与国家混为一谈,且多以负面形象出现,这不仅因为新中国是对民国的否定,而且因为知识分子与文学—-尤其是左翼作家及其文学—-本来对现实就多持批判立场。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度过60 年华诞,我们应该拥有更大的自信,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正视民国史的历程,将民国史的视角引入现代文学研究,以历史主义的眼光重新审视、梳理与评价现代文学,这样才能真实地呈现出历史面貌,彰显现代文学学科的成熟风范;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后人。──张中良《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在古中华文化之外,两岸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且更为现实的纽带:1912 ~ 1949 年的中华民国。这条纽带,由于种种政治意识形态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人所慎言,甚至讳言。

今天,北京师范大学李怡教授主编的《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号召起一批学者进行「破冰」式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现代文学打开全新研究领域:「民国机制」,从民国文化角度重新审视和梳理现代文学,为这一学科带来全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亦从「文化」角度正视「民国」历史,重拾两岸的精神纽带。

作为两岸精神纽带的「民国文化」,不是一个政府也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个特定时期中国人的吃穿住用行,中国人的所思所想,所说所感,所施所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第一次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中国现代文学记录了这个时代,塑造着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同时这个时代也滋养塑造着中国现代文学。民国文化之于现代文学,正如土壤之于树木,不可分割。

然而,由于政权更替,大陆的学者们往往慎言「民国」;在台湾,由于政治斗争,民国文学曾一度差点儿被划归为「外国文学」。

因此,《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极为可贵,学者们抛却政治立场,从「文化」角度正式肯定了「民国」与现代文学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从方方面面探讨了民国文化与文学之间的互动:有政治文化(张中良《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问题》),经济文化(李怡、布小继《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教育文化(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李斌《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地域文化(张洁宇《「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1912 ~ 1949))……。

我们惊喜地看到,仅仅还是《初编》,就已出现如此多元且精彩的研究专着,相信日后,该丛书的《二编》、《三编》、《四编》……将推出更多优秀的专着,将异彩纷呈的民国文化图景展现于我们面前,亦为现代文学研究开辟新的天地。

目录介绍如下:

001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册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国家)问题.pdf101.51 MB
002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2册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上.pdf107.60 MB
003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3册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下.pdf61.98 MB
004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4册意义的生成现代中国文学作品细读集上.pdf92.36 MB
005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5册意义的生成现代中国文学作品细读集下.pdf75.12 MB
006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6册(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上.pdf93.75 MB
007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7册(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下.pdf79.17 MB
008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8册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pdf140.34 MB
009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9册(打倒孔家店)与(五四)以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为中心上.pdf126.94 MB
010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0册(打倒孔家店)与(五四)以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为中心下.pdf120.30 MB
011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1册空间与对话(五四)报刊通信栏目研究.pdf145.35 MB
012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2册母语与现代诗上.pdf95.80 MB
013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3册母语与现代诗下.pdf78.74 MB
014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4册民国文学发生期的鸳鸯蝴蝶派研究.pdf125.24 MB
015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5册民国语境与左翼民族话语考释.pdf146.42 MB
016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6册1937-1945:抗战建国与国统区戏剧运动.pdf159.49 MB
017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7册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1912-1949).pdf139.21 MB
018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初编第18册让纸弹飞—-战时中国的新闻开放与管制研究(1937 ~ 1945).pdf148.01 MB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展开探讨,从文丛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学术特色以及对当代研究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民国时期文化与文学的独特性和历史地位,并介绍了该文丛的编辑初衷与学术定位。接着,文章通过对文丛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法的考察,分析其在推动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作用。随后,文章重点探讨了文丛各册的具体内容和学术贡献,揭示其对民国文化与文学的深入挖掘和再现。最后,文章总结了该文丛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它对当代研究及未来学术发展的启示。

1、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处于传统与现代交替之际。文化与文学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既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又保持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民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文丛不仅仅是对民国文化与文学的简单总结,而是通过精心的学术布局,对民国时期的文化脉络、文学创作及社会风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因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展现出极为丰富的主题与形式。从五四运动后的白话文学到文学翻译的兴起,再到现代主义思潮的渗透,民国时期的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章。文丛通过收录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民国文学的多样性,并从多个学科的视角进行了深度剖析。

此外,民国时期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它还涵盖了哲学、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文丛中的研究,试图通过回顾民国文化的多维度背景,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文丛的学术价值与影响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作为一部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它通过系统整理民国时期的文学与文化资料,弥补了现有研究中某些领域的空白。民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在学术界已有一定基础,但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仍然存在碎片化和零散化的问题,而该文丛的出版显著提升了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平。

其次,文丛的编纂集合了多位学者的智慧,为当代学术界提供了详尽的研究框架。无论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还是研究视角的独特性,文丛都体现了对民国文化与文学的深刻理解和高度尊重。通过跨学科的融合,文丛突破了单一学科的局限,为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该文丛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的研究圈层,它还对大众文化的认知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对民国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解读,文丛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民国文化的钥匙。它通过学术的语言将民国时期的文化现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传递给读者,为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

3、文丛的学术特色与创新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在学术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首先,文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民国文学和文化的多维度呈现。与以往的研究不同,该文丛不单纯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而是将文化的社会背景、历史进程、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纳入考量。这种跨学科、全景式的研究方法使得文丛的学术价值更为深远。

此外,文丛采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第一手研究材料,使其在学术上的独特性得以体现。许多未曾广泛公开的历史文献、私人信件、未发表的作品等都被纳入文丛的研究范围,为学术界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系统整理与分析,文丛为民国时期的文化与文学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视角。

文丛还注重引入多元的学术理论与方法,尤其是在文学批评、文化理论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创新。通过这些方法,文丛呈现出了一种更加综合的视野,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批评,也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文丛对当代研究的启示与意义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的出版,不仅为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学术资源,更对当代的学术研究方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文丛通过对民国时期文学和文化现象的细致分析,启示当代学者在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时,应更加强调文献的多样性与研究视角的包容性。民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复杂多样,学者应从多个维度出发,综合考虑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对文化的影响。

其次,文丛强调了文化研究中的跨学科性。民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丰富性要求学者们不仅要关注文学本身,还要将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方法引入研究。文丛通过其跨学科的整合,展示了这一思路,并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最后,文丛提醒我们,不论是对于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还是对于当下的文化传承,学者们都应当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文丛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文化流派、学术思潮及创作方法,这种广泛的学术包容性对于当代的学术环境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结: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初编(共18册)》不仅是对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更为当代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和研究方向。通过对民国文化多元性的深刻剖析,文丛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研究框架,对未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我们应当继续深入挖掘民国文化的多重维度,汲取文丛中蕴藏的学术智慧,为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文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