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共6部11卷)
资料编号:KW7310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36G
作者:孙皓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大秦帝国》作者是孙皓晖。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该书于2008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全套出版,6部11卷
简介
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彻底变革、崇尚法制、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伟大的帝国革命,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
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这部鸿篇巨着还原了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再现了一个国家一步步实现自己梦想的悲壮历程。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方略、阳谋政治的风骨,奋发惕励、强势生存的精神,充满着来自中国原生文明时代的英雄风骨与本色灵魂。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第一部)
公元前362年,少梁之战后秦献公因中毒箭身亡。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继任国君。其时六国鄙秦,图谋分之。秦孝公血书国耻石并向列国求贤。青年士子卫鞅入秦,以法家强国之论说服了秦孝公。徙木立信、刑及公室,秦国变法震惊天下。政侠墨家欲诛暴君强臣,秦孝公亲临神农大山辩说国政。列国混战,强邻魏国骤然衰弱,秦国趁势收复河西。卫鞅受封商君。秦孝公积劳成疾而逝,老世族趁机反击,商鞅选择极心护法……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大秦帝国·国命纵横(第二部)
秦惠文君嬴驷秉承商君之法,铁腕镇压老世族叛乱、整肃朝局,启用一批年轻栋梁,举国生机勃勃。其时,列国上演称王闹剧,秦国趁机东出。鬼谷子门下两位名士出山,苏秦、张仪评点天下,约定各谋大国,然均一时铩羽。苏秦苦修三年后复出,成功游说六国结盟。洞悉列国国情的张仪入秦,秦国宣布称王。张仪以连横奇策打破合纵。晚年的秦惠文王身患不明病症,太子荡尚武好战,将秦国再度推向危险的境地……
大秦帝国·金戈铁马(第三部)
秦武王进军洛阳举鼎暴亡。年轻的千夫长白起率一支孤旅冒险入燕,迎回质子嬴稷,并与甘茂、魏冄粉碎公子壮的夺位政变。嬴稷即位,史称秦昭王。
齐湣王欲图霸天下,鼓动六国灭秦,年轻将领白起临危受命、鏖战中原,大破六国联军。齐燕之战,两国一齐衰弱。期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增,秦赵开始长期对峙。
名士范雎入秦,提出“远交近攻”战略,秦国形成新的合力。长平大战,赵国全部精锐一战覆灭。秦昭王晚年,白起被逼自杀。太子孱弱、诸王子皆平庸无能,秦国王室第一次陷入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
大秦帝国·阳谋春秋(第四部)
巨商吕不韦在邯郸巧遇秦国质子嬴异人,决意弃商入政,吕氏传奇由此展开。
秦昭王、秦孝文王接连病逝;异人继位(秦庄襄王),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推行新政。庄襄王在位三年病逝,十三岁的王子嬴政继位。吕不韦以“仲父”身份与太后共同摄政。期间,吕不韦两次主持交接大局、稳定朝野、拓展国土,声望大增。
吕不韦进献的嫪毐与太后私通并蓄谋政变。少年嬴政与吕不韦联合,一举铲除嫪毐叛乱势力。嬴政二十一岁亲政,秉持商鞅之法,与吕不韦的治国理念产生严重的对立。秦国又一次面临转折危机。
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第五部)
吕不韦于咸阳四门张挂《吕氏春秋》,公然悬赏改一字赐千金,引发朝野关于治国之道的大论争。秦王嬴政以“坏法乱政,蛊惑国人”之罪罢黜吕不韦,吕不韦被迫自杀于洛阳。
秦王嬴政正式拉开帝国创建大幕:第一阶段,整肃军政、修建水利工程郑国渠,国力大增;第二阶段,展开灭国大战,六国逐一灭亡;第三阶段,登基为帝,号称始皇帝,架构完整的华夏文明体系,北驱匈奴,南化岭南,实现华夏一统;第四阶段,始皇帝巡视天下,积劳成疾且在最后一次巡视时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
大秦帝国·帝国烽烟(第六部)
秦始皇骤然客死沙丘,赵高密谋政变,丞相李斯被利诱挟持加入密谋,终使秦帝国最高权力层发生巨大的黑洞变异:长公子扶苏自杀,掌握军权的蒙氏兄弟被害,胡亥称帝,赵高领政。秦帝国权力发生剧烈质变:二世集团残杀帝国功臣元勋及其他皇室成员,推行一系列暴虐昏政,大大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陈胜吴广大起义爆发,六国旧贵族趁势而起,形成天下反秦的燎原之势。章邯组织刑徒军镇压但最终失败。铲除二世集团的子婴回天乏术,宣布投降。项羽大军将帝国财货掳掠净尽,而后焚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灭,整个关中尽为八百里废墟,秦帝国骤然灰飞烟灭!
目录介绍如下:
001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一部黑色裂变上卷_13652668.pdf120.74 MB
002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一部黑色裂变下卷_13652669.pdf112.60 MB
003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二部国命纵横上卷_13652670.pdf110.78 MB
004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二部国命纵横下卷_13652671.pdf114.36 MB
005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三部金戈铁马上卷_13652672.pdf128.47 MB
006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三部金戈铁马下卷_13652673.pdf115.72 MB
007大秦帝国点评本第四部阳谋春秋上卷_13652674.pdf121.90 MB
008大秦帝国点评本第四部阳谋春秋下卷_13652675.pdf126.71 MB
009大秦帝国点评本第五部铁血文明上卷_13652676.pdf143.40 MB
010大秦帝国 第五部铁血文明下卷.pdf161.24 MB
011大秦帝国点评本第六部帝国烽烟_13652678.pdf132.44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
《大秦帝国(共6部11卷)》是一部涵盖大秦帝国历史变革、政治智慧和社会动荡的史诗性巨作。作者孙皓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秦国崛起到统一六国,再到大秦帝国的辉煌与衰败的全过程。全书不仅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光辉与复杂,还探讨了大秦帝国的治理智慧、军事策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1)《大秦帝国》的历史再现,2)作者的历史创作手法,3)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与思想深度,4)《大秦帝国》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揭示《大秦帝国》这一历史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历史认知的价值。
1、《大秦帝国》的历史再现
《大秦帝国》作为一部历史小说,首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作者孙皓晖不仅对秦国从崛起到统一六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还通过对各个历史事件的深入描绘,使得这些历史瞬间变得生动鲜活。例如,书中对秦国君主嬴政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形象,更从他的内心世界、权力运作及其帝国战略的角度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人物。
此外,孙皓晖还在《大秦帝国》中精确再现了从秦朝创立到短短几十年内所经历的剧烈社会变革。作品通过战国末期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大秦帝国在各种外部压力和内部动荡中如何逐渐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尤其是在战国策的运用、联合战略、外交政策等方面的描写,体现了历史背景的真实还原。
最令人震撼的是,孙皓晖通过多视角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情感、政治智慧以及时代背景有机结合。这使得《大秦帝国》不仅是历史的复述,更是对中国古代历史背景的深刻反思和解析。历史的宏大叙事与细节的精确处理相得益彰,成为了这部作品不可忽视的魅力所在。
2、作者的历史创作手法
孙皓晖在创作《大秦帝国》时,运用了大量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技巧。作为一部历史小说,这部作品与传统的历史著作有所不同,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文学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呈现出来,既保留了历史的严谨性,又加入了创作者的艺术加工。
例如,作者在描述关键历史人物时,通过丰富的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增强了人物的立体感,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决策背后的动机。嬴政的雄图伟业和高深的政治手腕,在书中并非一味地褒扬,而是通过他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他的复杂性与独裁性。
除了人物的塑造,孙皓晖还通过构建丰富的情节和反转,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历史事件往往通过多视角的叙述来呈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也能感知到其中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作者善于使用暗示、伏笔以及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整部小说在历时数百年的历史背景下,始终充满了紧张感与悬念。
3、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与思想深度
《大秦帝国》中的人物塑造无疑是这部作品最为出色的部分之一。从嬴政到李斯,再到范增、王翦等历史人物,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思想。嬴政从一开始的年轻王子,到最终成为一代帝王,他的心路历程充满了个人的挣扎与决断。
尤其是书中对李斯的刻画,可以说是极具深度的。李斯既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对秦国的忠诚和对法治的坚持,与嬴政的野心和统治理念产生了强烈的碰撞。这种人物冲突不仅推动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一个权力至上的帝国中,理想与现实的博弈究竟如何展开?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不同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选择和行为,展示了不同政治理念的冲突。例如,范增在楚汉之争中的悲剧,既反映了历史人物的命运,也揭示了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个人如何在大势面前屈服或抗争。这些人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精神的象征,赋予了整个故事深刻的思想层次。
4、《大秦帝国》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虽然《大秦帝国》讲述的是古代历史,但其深刻的政治智慧与社会观察,依然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政治理念和治国理政的智慧,依然可以从大秦帝国的兴衰过程中得到借鉴。
首先,秦始皇的法家思想与现代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法家强调严格的法律制度和高效的行政管理,这种思想对当代政府治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管理、税收制度、军事动员等方面,秦国的治理模式无疑为现代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其次,小说中的权力斗争、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也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秦国的统一战争,到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可以看出,政治权谋、战略部署和人心的掌控在一个国家的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对当代国家领导人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谋取国家利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结:
《大秦帝国》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不仅在文学层面展现了作者的高超技巧,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解读,揭示了古代政治与社会的多重维度。它通过对秦国历史的细腻呈现,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当代社会及其政治、历史的反思。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思考的社会史诗。它通过揭示权力、理想、历史的交织,呈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对当代政治有兴趣的读者,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