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共5册)
资料编号:KW4768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31M
作者:李忠杰编着,中央党史研 着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
李忠杰编着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共5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选录的档案资料仅限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本书共选用档案资料近280件3680余页,文件形成时间起自1938年1月,迄至1947年10月,相当一部分为首次系统对外公布。按照资料内容和时间设置了两个大类,**类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类为日军暴行。
目录
总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
调研工作规范和要求
1.十八集团军关于阵亡之团营长的报告
(1938年1月28日)
2.八路军一年来人员伤亡总数通报
(1938年6月29日)
3.八路军第120师抗战一周年人员伤亡统计表
(1938年6月)
4.晋察冀军区1至4分区及骑兵营战斗伤亡消耗统计表
(1938年12月1日)
5.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榆林、泥河、朔县战斗阵亡登记表
(1938年)
6.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阵亡登记
(1938年)
7.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负伤登记
(1938年)
8.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负伤登记表
(1938年)
9.八路军留守兵团1938年人员武器弹药增减统计表
(1938年)
10.冀中军区1938年作战次数敌我伤亡俘虏缴获统计表
(1938年)
11.八路军第120师人员伤亡统计表
(1939年2月)
12.八路军第120师警备营阵亡、受伤登记表
(1939年6月24日)
13.八路军抗战两周年战斗统计表
(1939年6月30日)
14.八路军第120师独立1支队阵亡将士登记表
(1939年6月)
15.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两年来战斗伤亡消耗统计表
(1939年6月)
16.八路军抗战以来(两周年)营以上干部伤亡登记表
(1939年6月)
17.八路军第120师2支队伤亡登记
(1939年7月)
18.八路军第120师冀中部队战斗伤亡损耗统计表
(1939年9月)
19.八路军第120师3支队7、8团阵亡登记
(1939年10月)
20.八路军第120师抗战两年以来战斗伤亡统计表
(1939年)
21.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排级以上干部阵亡调查表
(1939年)
22.八路军第120师陈庄战斗干部伤亡登记
(1939年)
目录介绍如下:
001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1_13606030.pdf47.08 MB
00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2_13606032.pdf46.51 MB
00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3_13606033.pdf46.91 MB
004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4_13606034.pdf41.19 MB
005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5_13606031.pdf49.99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的视角,全面分析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人员伤亡情况及财产损失,并结合档案材料进行细致的考察。文章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档案的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展开,揭示了八路军在艰苦环境下为抗击侵略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通过这些档案资料,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战争中的重大损失,更能感受到八路军坚定不移的抗战决心和奉献精神。这些档案对我们今天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缅怀先烈及传承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1、八路军人员伤亡的具体情况
在抗日战争的长期战斗中,八路军承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根据档案资料显示,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战争结束,八路军及新四军的人员伤亡达到了极为庞大的数字。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战斗牺牲、非战斗致死及伤残的情况。尤其在1937年至1940年的初期阶段,八路军由于装备落后、补给困难,加之敌人作战手段残酷,导致大量兵员伤亡。
八路军的伤亡情况与其所面对的复杂战场环境密切相关。在面对日军精锐的正规军时,八路军不仅要应对来自武器装备、战术布局上的劣势,还要应对敌人对广大民众的压迫和威胁。根据档案中的一项统计,八路军在这段时间内的伤亡人数大约占到其总兵力的30%以上,这一比例可见八路军的付出之大。
具体到个人层面,许多八路军战士在短短数月内便因战斗负伤、长期艰苦条件下生病甚至丧命。而更为痛心的是,许多伤员由于缺乏充足的医疗资源和急救条件,最终因伤致死或终生残疾。通过这些伤亡档案,我们能够更清晰地感知到八路军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
2、八路军财产损失的范围与种类
除了人员伤亡,八路军在战争期间的财产损失同样是巨大的。根据档案的整理,八路军的财产损失不仅包括军事装备、物资,还包括了其所在地的基础设施和民众的财物。由于日军的不断侵扰和空袭,八路军经常处于失去战利品和设备的境地,尤其在进行大规模的撤退与战斗时,许多重要物资被敌人摧毁或被抢夺。
其中,最为显著的损失是各类武器、弹药的损毁及丢失。八路军由于缺乏足够的后勤保障,很多时候只能依赖简陋的武器与敌人对抗。一旦装备损失,往往意味着整个战斗力的严重削弱。而抗日战争的后期,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八路军的物资紧张情况更加严重,许多必需品如衣物、食物、药品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损失对象。
此外,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对八路军控制区的轰炸和扫荡不断升级,这不仅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还让八路军在战略部署和战术实施上受到极大的限制。档案资料中提到,八路军许多驻地和后勤基地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给抗战的后期补给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过程
“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是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精心收集与整理,旨在为后代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档案的收集过程经历了战后的多年努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多幸存的八路军战士、地方政府及民间团体积极参与了这些档案的收集工作。
收集工作过程中,许多档案材料受到了保存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在战争结束后的几年内,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很多档案在保存时都面临着遗失、破损等问题。因此,收集与整理的工作并不容易。许多历史学者和政府机构联合开展了对八路军伤亡和损失档案的抢救工作,特别是对一线指挥官和战士的亲笔记录和回忆录进行了分类整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档案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档案库。在整理过程中,专家们根据战争的不同阶段、不同战役、不同地区对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确保了档案的系统性和准确性。最终,这些档案资料不仅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普通民众了解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档案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对这些档案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八路军在抗战期间所遭遇的困境和牺牲,还能够通过这些档案反映出当时抗日战争的严酷形势以及人民群众与八路军的紧密联系。
这些档案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八路军的战略方针、作战方式以及战斗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八路军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成功地开展游击战,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它还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民军队的坚持和牺牲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此外,这些档案的整理与发布为今天的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它们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激励当代人珍惜和平、传承革命精神,并为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选编”的研究,全面展现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巨大牺牲与付出。从人员伤亡到财产损失,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历史意义的提炼,每一个环节都凝结了战争时期的艰辛与荣耀。通过这些档案,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的英勇,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传承革命精神,继续前行。
历史的记录不仅是过去的见证,也是未来的启示。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要铭记那些牺牲的英雄,更要将这种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融入到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民族的复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