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1986年版)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永乐大典(1986年版)

永乐大典(1986年版)全10册

资料编号:KW2467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7.12G

作者:解缙等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6 – 06

详细描述: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残本约400册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从二十世纪初,就不断被藏书家所摹写、复制。像傅增湘、嘉业堂这些收藏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家和藏书楼都曾经仿真复制过《永乐大典》。也有的图书馆将复制的《永乐大典》用来交换中国保存的《永乐大典》胶卷,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与中华书局自己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复制品一起进行影印出版。经过多次补充出版,正式出版的《永乐大典》已达797卷,占现存总数的99%。台湾和日本也出版了影印的《永乐大典》。2002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永乐大典》600年国际研讨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推出了原大仿真影印的《永乐大典》,并计划在几年内将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全部影印完成。

目录介绍如下:

01永乐大典第1册.pdf571.41 MB
02永乐大典第1、2册.pdf1.75 GB
02永乐大典第二册.pdf569.85 MB
03永乐大典第三册.pdf553.86 MB
04永乐大典第四册.pdf561.61 MB
05永乐大典第5册.pdf515.27 MB
06永乐大典第六册.pdf568.86 MB
07永乐大典第七册.pdf516.31 MB
08永乐大典第八册.pdf534.86 MB
09永乐大典第九册.pdf530.04 MB
10永乐大典医药集.pdf569.71 MB

永乐大典(1986年版)永乐大典(1986年版)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永乐大典(1986年版)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清时期典籍整理与学术成就的标志之一。作为一部浩如烟海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历时五年,成书于明朝永乐年间,包含了多领域的学术成就和知识积累。1986年版的永乐大典不仅在文献保存、学术研究和古籍普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将从永乐大典的历史背景、编纂历程、文化价值及其学术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其现代传播效果进行总结。

1、永乐大典的历史背景

永乐大典的诞生与明朝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永乐大典的编纂是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展开的,当时的中国政权稳定,国力强盛。朱棣的雄心不仅体现在对国内政治的治理上,还在于他对文化的重视与推动。永乐年间,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源和古籍文献,朱棣希望能够整理这些资源,为后世留下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永乐大典的历史背景还体现在当时的学术氛围和文化传统中。明朝初期,尤其是永乐年间,儒学盛行,科举制度完善,学术氛围异常浓厚。许多学者和文人积极参与到这一伟大工程中,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为永乐大典的内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永乐大典也是对前朝遗留下来的古籍文献的一次重要整理与补充,旨在保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此外,永乐大典的历史背景也与明朝的外交政策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明成祖朱棣多次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西方,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永乐大典不仅记录了中国的知识体系,还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术成果,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博大精深。

2、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

永乐大典的编纂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历时五年完成,整个工程庞大而复杂。朱棣在编纂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他不仅召集了大量的学者和官员参与编纂工作,还要求对所涉及的各类经典文献进行详细的整理与归纳。编纂团队由高级学者和多领域专家组成,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永乐大典的编纂采用了分类整理的方法,按内容分为多个门类,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天文、地理、医学、法律等领域。每一类知识都通过严谨的体系和条目来组织。大典的编纂模式影响了后世的学术著作,尤其是百科全书类的著作,成为学术界广泛借鉴的典范。

永乐大典的编纂历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由于文献浩繁,许多古籍和手稿需要经过详细的校对和补充。同时,参与者必须处理大量的版本差异、内容重复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者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保证了大典的质量和全面性。虽然永乐大典在最终的定稿过程中存在部分遗漏和偏差,但它依然被视为古代中国文化的巅峰之作。

3、永乐大典的文化价值

永乐大典的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完整记录。作为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通过对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的系统总结,涵盖了自古至明初的所有知识积累。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也收录了当时世界其他文化的部分成果,形成了跨文化的学术体系。

其次,永乐大典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学术性和实用性。许多学者通过对大典的研究,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传承与演变。大典中包括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和天文地理数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此外,永乐大典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保护意义。1986年版的永乐大典得到了现代技术的支持,采用了高精度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存档和出版,使得这部古籍得以保存并传播至全世界。这一过程中,永乐大典不仅被保存在中国,而且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4、永乐大典的学术意义

永乐大典在学术上的意义巨大。首先,它为中国古代的学术体系提供了详细的框架,使得后世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通过大典这个重要资料进行参考。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以精湛的学术水平,汇集了前人的成果,对学术研究进行了整合和归纳,成为后世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其次,永乐大典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它对多个学科的融合与贯通。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包含了多学科的百科全书。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医学法学,都得到了相应的阐述和整合。这种跨学科的整理方法,对后代学术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永乐大典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随着1986年版的出版,永乐大典成为了全球学术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和古籍文献的一个重要窗口。现代的学者通过数字化版的永乐大典,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学术研究,推动了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承。

总结:

永乐大典(1986年版)不仅是一部古籍,它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通过对永乐大典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还承载了明代文化的辉煌。1986年版的永乐大典,是当代学术界对古籍保护与传承的杰出成果,为全球文化遗产的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永乐大典的学术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内容和规模上,更在于它为后代学者提供了无穷的学术资源和启发。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永乐大典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文化影响力,继续为世界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财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