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共36册)
资料编号:KW2407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44G
作者:司马光撰,柏杨译
出版机构: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7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着,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目录介绍如下:
001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楚汉相争匈奴崛起).pdf58.76 MB
00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宫廷斗争万里诛杀).pdf68.65 MB
00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黄老之治开疆拓土).pdf59.48 MB
004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一辑秦风汉雨(战国时代吞并六国).pdf65.51 MB
005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黄巾民变、东汉瓦解).pdf74.70 MB
006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昏君辈出、王莽篡夺).pdf64.37 MB
007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全国混战、马援之死).pdf60.66 MB
008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燕然勒石、跋扈将军).pdf66.80 MB
009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辑:魏晋纷争(八王之乱、大分裂).pdf71.67 MB
010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辑:魏晋纷争(赤壁之战、三国鼎立).pdf66.99 MB
011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辑:魏晋纷争(寿春三叛、司马夺权).pdf73.16 MB
01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辑:魏晋纷争(五胡乱华、石虎肆暴).pdf70.06 MB
01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分立(参合杀俘王始帝国).pdf71.25 MB
014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分立(苻坚大帝肥水之战).pdf68.40 MB
015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分立(南北朝刘彧诏书).pdf69.16 MB
016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四辑南北分立(统万碑文自毁长城).pdf67.47 MB
017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辑乱世烽烟(遍地血腥饿死宫城).pdf86.45 MB
018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辑乱世烽烟(洛阳暴动河阴屠杀).pdf83.89 MB
019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辑乱世烽烟(禽兽王韩黄龙汤).pdf64.38 MB
020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五辑乱世烽烟(全盘汉化萧鸾眼泪).pdf76.42 MB
021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官逼民反江都政变).pdf77.62 MB
02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黄金时代武盟夺权).pdf74.32 MB
02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突厥可汗南北统一).pdf77.48 MB
024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六辑贞观之治(玄武门贞观之治).pdf65.87 MB
025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7辑安史之乱泾原兵变猪皇帝.pdf69.55 MB
026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7辑安史之乱开元盛世范阳兵变.pdf63.64 MB
027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7辑安史之乱恐怖世界恶妻恶女.pdf62.50 MB
028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7辑安史之乱睢阳之围皇后失踪.pdf66.75 MB
029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八辑 晚唐暮景 甘露事变 大中之治.pdf79.95 MB
030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八辑 晚唐暮景 黄巢民变 狼虎谷.pdf68.56 MB
031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八辑 晚唐暮景 军阀混战 大黑暗.pdf50.55 MB
03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八辑 晚唐暮景 元和中兴 牛李党争.pdf75.24 MB
03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儿皇帝横挑强邻.pdf79.80 MB
034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高平之战分裂尾声.pdf67.32 MB
035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千里白骨半截英雄.pdf71.23 MB
036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五代十国五代时代小分裂.pdf64.78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柏杨根据中国古代历史名著《资治通鉴》所编写的白话版,旨在将原书中复杂的古文翻译成易于理解的现代白话语言。这一版本的《资治通鉴》不仅保留了原书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历史智慧,还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呈现,令广大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柏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解读,揭示了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教训。文章将从《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语言特色、历史价值、对现代人的启示以及柏杨的翻译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了解这一版本的《资治通鉴》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1、柏杨白话版的语言特色
柏杨的《白话版资治通鉴》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语言的平实和通俗易懂。作为对原文的现代化翻译,柏杨去除了许多繁复难懂的古文词汇和结构,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书中,他使用了大量日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语言风格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使得历史内容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与此同时,柏杨在翻译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传达。他不仅保留了历史的原意,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对事件的评价,使得《资治通鉴》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事实,而是生动的历史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柏杨保持了客观冷静的态度,尽管有时也会在文中加入对某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论,但总体上仍保持着较为中立的立场。
这种简洁明了的语言特色,使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成为了许多历史爱好者和普通读者能够轻松接触和阅读的版本。它的语言直白而有力,生动而真实,既能体现出历史的深度,又不失其可读性。无论是历史学者还是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2、历史价值与启示
《资治通鉴》本是司马光为了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教训而编写的历史巨著。它不仅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还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柏杨通过白话翻译,使这些历史经验与智慧更为生动地呈现给现代读者。尽管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变化,但其中的许多治国理政的道理仍然适用于今天。
比如,书中对历史人物的性格刻画和政治手腕的分析,至今依然能为当代政治家提供一定的借鉴。无论是关于权力斗争的深刻揭示,还是对国家管理方法的反思,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柏杨在翻译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历史价值做过多修改,仍旧保留了司马光原本的历史观点,让现代读者能够透过历史事件,看到治国理政中的成功与失败。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特别突出了人性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领导者性格的分析。书中通过大量历史实例,告诉我们如何看待权力、如何掌控局势、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不仅对了解古代历史有帮助,对今天的社会和政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3、柏杨的翻译策略与创新
柏杨的翻译并非单纯的语言转换,他在《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融入了许多个人的理解与创新。他不仅在语言上进行了简化,还通过某些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本充满古典色彩的历史更加接地气。例如,柏杨在描述一些历史事件时,往往会使用当代的类比,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历史背景与情节。
柏杨在翻译过程中也注重了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在原本的《资治通鉴》中,许多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并没有过多展开,而在柏杨的版本中,他往往会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态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例如,在描述历史人物的权谋斗争时,柏杨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这使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更具戏剧性和故事性。
此外,柏杨在对历史事件进行翻译时,还加入了更多的背景解释和注释。他通过对历史背景、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简短说明,让现代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这种注重背景的翻译策略,使得《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与再现。
4、现代读者的历史认知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发布,可以说是历史经典的现代化再造,使得古老的历史不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围,普通读者也能够在其中获得启发。柏杨通过白话化的语言,不仅仅让历史更加亲近现代读者,也促使现代读者对历史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已不再是单纯的过往,它对于当代社会和政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陈列,而是生动的故事,是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通过柏杨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背景,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智慧。
更重要的是,这一版本让历史成为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仅仅记忆的负担。柏杨通过深入浅出的翻译,让现代人能够从历史中提取有用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不仅在政治和社会上具有启发意义,也对个人的成长与自我认知有所帮助。
总结: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不仅仅是历史的翻译,它是一部充满现代智慧的历史经典。柏杨通过白话的语言,使得古老的历史更加生动易懂,成为现代读者了解历史、思考政治、汲取智慧的宝贵资源。无论是从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看,这一版本的《资治通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柏杨的翻译和现代化的呈现,历史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源泉。《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古至今的历史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