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乡楼丛书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敬乡楼丛书

敬乡楼丛书(共75册)

资料编号:KW257

文件格式:Djvu

文件大小:643M

作者:黄群辑

出版日期:1928年

黄群,(1883一1945)原名冲,宇旭初,后改为溯初。祖藉平阳郑楼,父辈以经商迁居温州朔门。他是冠傲第三子,伯父冠圭无子,以他承嗣。他说自己“幼时情绪异,怠学好深思,意构游仙境,胸存命世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群到杭州师从陈介石、宋恕。时陈介石在养正书塾(后改名杭州府中学堂)任总教习,宋恕执教于求是书院,因此结识了两校的高材生蒋尊簋、蒋百里、周承荚、许寿裳、马叙伦、汤尔和、杜士珍等人。

光绪三十年(1904)黄群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湖北督署调查局、政法学堂工作。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黄群赶回浙江协助新军八十二标标统周承荧光复杭州,周任浙江军政府总司令,11月,黄群与汤尔和等五人被推为都督府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中华民国元年(1912)黄群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参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年,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黄群为国事奔走,却不忘乡邦的文化、教育、卫生的建设。自民国七年开始,敦聘刘景晨、刘绍宽选辑、校勘,编成《敬乡楼丛书》共4辑38种257卷。于1928年至1935年印行。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所藏的乡邦先哲的书画,“八.一三”的烽火将其毁于一旦,包括他讲学、政论的文稿。

民国十年,伯父冠圭公九十大寿,“命溯初移称觞之资于郑楼,购地筑屋,设小学焉,命曰郑楼乡村小学,来学者均免费,一二年后,学生大增,校舍亦年有添建,更造育蚕室,筑埘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在创办郑楼小学的同时,黄群与友人潘鉴宗、吴璧华、杨五生等在温州积谷山麓创建瓯海医院,占地13亩,设有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学校和医院的“建筑费及历年经常费几达十万金”。

抗战时期,黄群避居九龙时,将五十岁以后所作的诗仔细删存,计成三卷,即今存的《敬乡楼诗》,分《初学集》、《小滨集》、《香岛集》共454首,托徐寄顾带到上海保藏。徐寄顾在《敬乡楼诗·跋》中说:“溯初在渝,居友人谢侠逊宅,外忧国防,内忧战局,频年失眠之症,伤及心主。……遂于是月二十六日长逝。盖棺三月顽寇即呈降表。天乎!竟不令爱国志士易箦之前,闻而含笑,何其酷也。”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谢侠逊自重庆扶送黄群灵柩至上海。安葬于上海虹桥公墓。同年,他的《诗集》出版。

目录介绍如下:

001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不繋舟渔集1.djvu8.17 MB
002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不繋舟渔集2.djvu11.61 MB
003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二雁山人诗集.djvu8.16 MB
004敬乡楼丛书第一辑·芳兰轩诗集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二薇亭诗集.djvu6.59 MB
005敬乡楼丛书第一辑·浣川集.djvu11.78 MB
006敬乡楼丛书第一辑·谏垣奏议.djvu5.69 MB
007敬乡楼丛书第一辑·六斋卑议.djvu5.28 MB
008敬乡楼丛书第一辑·涉斋集1.djvu8.28 MB
009敬乡楼丛书第一辑·涉斋集2.djvu7.87 MB
010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djvu5.01 MB
011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1.djvu8.25 MB
012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2.djvu9.73 MB
013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3.djvu10.13 MB
014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4.djvu10.02 MB
015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5.djvu10.00 MB
016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6.djvu8.25 MB
017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7.djvu9.91 MB
018敬乡楼丛书第一辑·习学记言序目8.djvu6.59 MB
019敬乡楼丛书(第二辑)·春秋讲义1.djvu9.60 MB
020敬乡楼丛书第二辑·陈文节公年谱敬乡楼丛书第二辑·红寇记.djvu8.71 MB
021敬乡楼丛书第二辑·春秋讲义2.djvu6.52 MB
022敬乡楼丛书第二辑·春秋讲义3.djvu7.09 MB
023敬乡楼丛书第二辑·李诗辨疑.djvu9.17 MB
024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墨商三卷补遗.djvu7.81 MB
025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1.djvu6.96 MB
026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2.djvu6.24 MB
027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3.djvu5.99 MB
028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10.djvu8.77 MB
029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11.djvu7.67 MB
030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4.djvu6.17 MB
031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5.djvu6.23 MB
032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6.djvu6.30 MB
033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7.djvu11.54 MB
034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8.djvu7.09 MB
035敬乡楼丛书第二辑·宋宰辅编年录9.djvu6.76 MB
036敬乡楼丛书第二辑·无冤录.djvu9.63 MB
037敬乡楼丛书第二辑·育德堂外制.djvu10.66 MB
038敬乡楼丛书(第三辑)·浮沚集.djvu7.23 MB
039敬乡楼丛书(第三辑)·浮沚集2.djvu9.70 MB
040敬乡楼丛书第三辑·管窥外篇1.djvu5.88 MB
041敬乡楼丛书第三辑·管窥外篇2.djvu9.21 MB
042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黄文简公介菴集1.djvu9.57 MB
043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黄文简公介菴集2.djvu12.66 MB
044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黄文简公介菴集3.djvu13.53 MB
045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黄文简公介菴集4.djvu8.65 MB
046敬乡楼丛书第三辑·黄文简公介菴集5.djvu9.70 MB
047敬乡楼丛书第三辑·江南征书文牍.djvu9.96 MB
048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千氏易注疏证.djvu9.38 MB
049敬乡楼丛书第三辑·省愆集敬乡楼丛书第三辑·泉村诗选.djvu10.07 MB
050敬乡楼丛书第三辑·石鼓论语答问1.djvu9.28 MB
051敬乡楼丛书第三辑·石鼓论语答问2.djvu6.19 MB
052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四书管窥1.djvu10.21 MB
053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四书管窥2.djvu9.04 MB
054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四书管窥3.djvu9.77 MB
055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四书管窥4.djvu8.91 MB
056敬乡楼丛书第三辑·四书管窥5.djvu10.16 MB
057敬乡楼丛书第三辑·永嘉先生集.djvu12.11 MB
058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半山藏稿1.djvu7.79 MB
059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半山藏稿2.djvu7.48 MB
060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半山藏稿3.djvu9.39 MB
061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半山藏稿4.djvu9.76 MB
062敬乡楼丛书第四辑·谏垣奏议补遗 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珤研斋吟草.djvu7.91 MB
063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困志集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章恭靖公年谱.djvu6.11 MB
064敬乡楼丛书第四辑·两汉博议.djvu10.67 MB
065敬乡楼丛书第四辑·两汉博议1.djvu6.58 MB
066敬乡楼丛书第四辑·两汉博议2.djvu8.78 MB
067敬乡楼丛书第四辑·两汉博议3.djvu9.75 MB
068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瓯滨摘稿.djvu7.42 MB
069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畏菴集.djvu9.07 MB
070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章恭毅公集1.djvu8.18 MB
071敬乡楼丛书第四辑·章恭毅公集2.djvu8.05 MB
072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张文忠公集疏1.djvu7.17 MB
073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张文忠公集疏2.djvu9.13 MB
074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张文忠公集疏3.djvu8.41 MB
075敬乡楼丛书第四辑·张文忠公集疏4.djvu10.57 MB

敬乡楼丛书敬乡楼丛书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敬乡楼丛书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化丛书,承载了许多历史文献和地方文化的记忆。本篇文章将从“敬乡楼丛书”的历史背景、编辑理念、内容特色及其在当代的学术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我们将回顾其创办初衷和历史沿革,了解该丛书如何在历史的潮流中崭露头角。接着,分析丛书的编辑理念,探讨其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随后,我们将深入挖掘丛书的内容特色,了解其中所汇聚的地方历史、民俗等丰富内容。最后,文章将结合“敬乡楼丛书”对当前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进行总结,探讨它如何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财富。

1、敬乡楼丛书的历史背景

敬乡楼丛书的创办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它是在一批文化志士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地方性的文化丛书,敬乡楼丛书的创立源于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迫切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籍,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对地方历史、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丛书的创办背景与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20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和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敬乡楼丛书的创办者看到了这一点,决定通过系统整理和编辑地方文献,防止传统文化的遗失。通过此举,丛书不仅承载了过去的文化,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敬乡楼丛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文化复兴息息相关。在经历了几代文化人的努力后,敬乡楼丛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编纂体系和学术价值,成为了地方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之一。如今,敬乡楼丛书已不再局限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它的学术影响力也渐渐扩展到了全国范围。

2、敬乡楼丛书的编辑理念

敬乡楼丛书的编辑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的核心思想是“保护与传承”。丛书的编纂者强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必须进行科学的整理和编辑,确保所选文献的历史真实性和学术价值。每一部丛书中的作品,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证,确保其对研究者和读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此外,敬乡楼丛书注重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编纂者在选择书籍内容时,不仅仅关注文献的历史性和学术性,还关注其对地方民俗、语言、风物等的表现。这种编辑理念使得敬乡楼丛书中的内容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又具有普遍的文化价值。

敬乡楼丛书的编辑理念还体现了对跨学科研究的支持。丛书中的许多内容涵盖了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使其不仅仅是历史文献的汇编,更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平台。通过这种多学科的融合,敬乡楼丛书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地方文化的视角。

3、敬乡楼丛书的内容特色

敬乡楼丛书的内容特色主要体现在它所收录的地方性文献上。这些文献涉及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民俗、语言、风物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宝库。例如,某些卷册收录了各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本窥见过去的社会生活。

另一个显著的特色是,敬乡楼丛书关注地方语言的保存。丛书中不仅包括了方言词汇的整理,还涉及到各地民间口头文学的记载。这些内容为研究中国各地的方言变迁、口头文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敬乡楼丛书还特别注重民俗文化的整理和保存。从节令习俗到婚丧嫁娶,再到民间工艺,丛书中均有详细的记载。这些内容为研究中国传统民俗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敬乡楼丛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地方的历史,还能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

4、敬乡楼丛书的学术意义与当代影响

敬乡楼丛书不仅在地方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对当代学术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丛书的整理,许多地方性的历史文献得到了重新发现和利用,这对于当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无论是在地方史学、民俗学,还是在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敬乡楼丛书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敬乡楼丛书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在它对当代文化自信的推动上。通过研究这些地方文化的珍贵文献,现代人可以重新认识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启示。

最后,敬乡楼丛书的影响力超越了学术领域。它成为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历史研究者和普通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敬乡楼丛书,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提升。

总结:

敬乡楼丛书作为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学术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也在社会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敬乡楼丛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它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也为当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敬乡楼丛书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认识到每一个地方的文化遗产都应当被珍惜和传承。未来,我们应当继续发挥敬乡楼丛书的学术价值,并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