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稀见抗战影像集(共6册)
资料编号:KW6565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663M
作者:马晓娟,郭蕾执行主编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内容简介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和北京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家领衔主编的1800余张海外稀见抗战影像出版近日出版,这套大型丛书共分六卷,分别为《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日本社会与侵华战争》《中缅印战场》《战时中美合作》《大后方的社会生活》《从反攻到受降》,几乎涵盖了抗日战争的方方面面。
《国家记忆:海外稀见抗战影像集(套装1-6册)》图片主要来源于史迪威家族、顾维钧家族复制、捐赠的照片、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战时美军随军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MILITARYOPERATIONSINCHINA和AMRICANFORCESINCHINA两种图片档案),还有从东京神保町旧书街购置的老照片和部分日本战时出版的各类画册、写真集如《大东亚战争写真集》、《满洲事变从军纪念写真帖》、《从军:满洲事变关东军纪念写真帖》、《从军:上海派遣军》等,以及从台湾搜集的各种老照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新闻界曾派遣了部分记者,跟随日本侵略军到中国。例如,在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的随军记者的镜头中,就记录了大量日军侵略中国华北、华中各地的战斗、行军与日常生活照片。这些照片部分在《支那事变画报》等战时出版的杂志中公开。同时,还有许多照片,在日本军方审查时被认为有损天皇和日本军队声誉,或者暴露日军武器等军事秘密而都被盖上了“不许可”的印章后遭到雪藏。战争失败前后,日本政府曾要求销毁所有不利于日本的档案、资料,但仍然有一部分照片得以秘密保存下来。这也是本书照片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内容提要:
本书是海外稀见抗战影像丛书的第一卷,记录的是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的历史,全部由照片和图注构成。这些照片来自美国档案馆,最初由侵华日军随军记者拍摄,恰恰记录了当时日军的侵华暴行。在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推出,意义重大。
目录介绍如下:
001从反攻到受降_高莹莹,郭蕾 执行主编13880670.pdf110.33 MB
002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_马晓娟,郭蕾 执行主编13880669.pdf107.21 MB
003大后方的社会生活_刘萍 执行主编13892035.pdf92.27 MB
004日本社会与侵华战争_徐志民 执行主编13880671.pdf88.60 MB
005战时中美合作_李学通 执行主编13880815.pdf132.26 MB
006中缅印战场_卞修跃 执行主编13892394.pdf132.38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海外稀见抗战影像集”展开深入探讨,重点分析其历史价值、文化意义、保存现状和影响力。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战局的关注与参与。通过对海外稀见抗战影像的分析,本文将深入揭示这些影像在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国际视野和历史研究中的独特作用,力求呈现出它们在当代社会中仍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1、历史价值:海外影像资料的珍贵性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不仅面临来自日本的军事威胁,也遭遇了国际社会的复杂态度。在这场全球性战争中,海外的影像资料成为了记录中国抗战历史的宝贵遗产。由于当时的战争环境以及战局的特殊性,许多西方记者、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都积极参与到对中国抗战的报道中。因此,海外稀见的抗战影像成为了历史的重要见证。
首先,这些影像资料不仅是当时世界各地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和支持的体现,更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许多反映中国抗战的影像资料已经成为历史学者研究这段历史的原始资料,它们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还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
其次,海外的抗战影像常常通过西方视角来展现中国的抗战历程,这使得它们在记录历史时具有了多元的视角。这种跨文化的影像资料为我们今天解读抗战历史提供了不同的解读空间,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2、文化意义:传递抗战精神与民族认同
海外稀见抗战影像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它们作为历史记忆的承载体,还在于它们传递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韧不拔和团结一心的精神。这些影像资料通过展示中国战士与平民的抗争场景,塑造了深刻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在海外拍摄的抗战纪录片和新闻片中,常常可以看到中国民众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战斗的场景。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士,还是城市中的平民,他们的顽强意志与对家国的深情都通过镜头传递给了世界。这些影像成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展示自信和力量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海外影像还帮助了许多国外观众形成对中国抗战的认知和情感认同。这些影像不但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持,还在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外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政治合作。
3、保存现状:海外影像的珍稀与保护挑战
虽然许多海外稀见的抗战影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其保存现状却并不乐观。由于历史上拍摄这些影像的条件有限,加之战争中的破坏,很多影像资料早已面临丢失或损坏的危险。
首先,很多海外的抗战影像资料大多散存在欧美的私人档案馆、博物馆和影视制作公司中,这些资料并未得到系统化的整理与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影像资料因保存不当而遭到不可逆的损坏,尤其是那些早期的胶片影像,极易因环境因素导致退色、腐烂或碎裂。
其次,由于历史意识的淡化与资源的限制,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尽管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和组织开始致力于抗战影像的数字化与修复,但依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人员的多重挑战。这使得不少海外影像资料依旧未能广泛公开,难以为公众所熟知。
4、影响力:对历史研究与当代社会的启示
海外稀见抗战影像不仅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它们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这些影像通过展示抗战的历史场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经历,不仅帮助我们回顾历史,更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社会如何面对挑战。
首先,这些影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学者们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不仅能深入了解抗战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战争局势,还能考察战争对民众的影响。这些影像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这些影像还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应。许多海外观众通过观看抗战影像,逐渐形成了对中国抗战历史的认知与共鸣,进一步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它们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在和平年代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教材。
总结:
总的来说,海外稀见抗战影像集不仅是历史资料,更是文化瑰宝。它们不仅揭示了抗日战争的真实面貌,还传承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影像的保护与传播,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这些影像资料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为世界各国提供珍贵的历史见证。我们应当携手努力,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历史的记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