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集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宋史研究集

宋史研究集(共36册)

资料编号:KW55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6.59G

作者:宋史座谈会编辑

一、宋史座谈会之前身是宋史研究会,于1957年由方豪、姚从吾、蒋复璁、赵铁寒及程光裕诸教授共议成立,并在是年底以该会名义编辑《宋史研究集》第一辑,于1958年6月由教育部中华丛书委员会印行。
1963年11月,刘子健教授自美返台,推动将宋史研究会改组为宋史座谈会,发起人为:
1. 刘子健,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
2. 姚从吾,台湾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3. 蒋复璁,中央图书馆馆长、师範大学教授
4. 全汉昇,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台湾大学教授
5. 赵铁寒,师範大学教授、大陆杂誌主编
6. 方 豪,台湾大学教授
7. 屈万里,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台湾大学教授
时至今日,该会仍保持自由开放的精神,不拘形式,既无组织,也无收费。历届主持人是赵铁寒教授(1963-1972)、中国文化大学宋晞教授(1973-1999)、台湾大学王德毅教授(1999-迄今)。
据王德毅教授所述,该会的宗旨是「倡导宋史研究,提掖青年学子,志在共同开创宋史研究的新局,期与世界各国研究宋史学者齐头并进,若能本一贯之精神,持永恆的努力,进一步能领导国际宋史学界,则更是大家所企盼的了。」为达到此宗旨,该会的重要工作有三:一是举行座谈会,从1963年11月17日迄2003年11月9日,40年间共举行了151次;第二是编印《宋史研究集》,从1958年迄2003年,45年间已出版33集;三是联络外国研究宋史的学人,先后由中国文化大学宋晞教授筹办了两次国际宋史会议(1988年6月、1995年12月)。

参考资料:
1.王德毅,〈宋史座谈会简介〉,《宋史座谈会一百次特刊》(台北:宋史座谈会,1988),页15-19。
2.宋晞,〈宋史座谈会成立三十週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典礼致词〉,《宋史座谈会成立三十週年学术研讨会文集》(台北:宋史座谈会,1994)

宋史研究集第一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二十五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南宋蜀本南华真经梭记 24
二 宋泉州等地之祈风 54
三 宋代摩尼教 22
四 宋代东京对于杭州都市文明的影响 6
五 陆象山学述 24
六 北宋稻米的产地分布 46
七 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 30
八 关于宋明刊本水经注 8
九 宋余玠设防山城对蒙古入侵的打击 12
十 宋金海上联盟的概观 16
十一 南宋杭州之国立大学 8
十二 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之乱 22
十三 北宋几个大思想家的井田论 6
十四 宋代川茶之产销 16
十五 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跋 10
十六 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后跋 10
十七 宋刊本魏了翁周易集义跋 2
十八 宋代的太学 40
十九 范仲淹对于宋代学术之影响 10
二十 宋代的学规和乡约 26
二十一 辛稼轩的一首菩萨蛮 6
二十二 辛稼轩题造口菩萨蛮抉隐 8
二十三 宋代一个砺策的检讨 48
二十四 论宋代相权 8
二十五 朱子与陆象山的交谊辩学的经过 10
宋史研究集第二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二十三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朱子与校勘学 30
二 鹅湖之会朱陆异同略说 8
三 宋儒的思想方法 28
四 宋代闰秀艺文考略 18
五 国立中尺图书馆藏元刊本刘隶分韵题记 4
六 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12
七 跋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4
八 南宋已国史补 18
九 宋蒙钓鱼城战役中能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州获得保全考 18
十 梅尧臣碧云騢与庆曆政争中的士风 16
十一 澶渊之盟的研究 42
十二 宋代士大夫对商人的态度 14
十三 北宋台谏争与濮议 22
十四 宋代伪组织之始末 10
十五 宋金与元的乡里制度概况 10
十六 宋代河流之迁徒与水利工程 28
十七 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 44
十八 南宋人体牺牲祭 16
十九 宋代的州学 20
二十 东坡先生在杭事述 8
二十一 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 34
二十二 洪容斋先生年谱 70
二十三 徐梦莘考 42
宋史研究集第三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二十二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唐宋时代文化 6
二 契丹汉化的分析 26
三 宋代四明之学风 40
四 中国学术史上汉宋两派之长短得失 22
五 四库提要与宋史艺文志之关系 8
六 两宋春秋学之主流 20
七 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 26
八 宋太宗晋邸幕府考 22
九 元代在缅设置缅中行省考 18
十 元初李璮事变的分析 26
十一 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 30
十二 宋代宰相名称与其实权之研究 20
十三 宋代通商口岸简述 16
十四 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之输入 40
十五 宋代的商税网 30
十六 释女真 34
十七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分析 28
十八 南宋小报 4
十九 耶律大石新传 28
二十 李焘评传 44
二十一、二十二 茶与唐宋思想界的关系、宋乾兴曆积年月法朔余考 52
宋史研究集第四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九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原本与删节本 16
二 张棣金国志即金图经的探讨 12
三 蔡襄着作考 18
四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6
五 宋元之际的学者-金履祥和他的遗着 32
六 余玠评传 64
七 刘后村之家世与交游 30
八 略论宋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消长 20
九 宋代的学校教育 30
十 宋代贡举制度 36
十一 论宋宰辅互兼制度 34
十二 宋代出售度牒之研究 52
十三 辽朝于越考 42
十四 南宋地方志中有关两浙路商税史料之分析研究 8
十五 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 40
十六 西域和中原文化对蒙古帝国的影响和元朝的建立 18
十七 论北宋国防及其国运的兴废 32
十八 宋高宗「赐岳飞死于大理寺」考注 10
十九 宋词配宋乐的尝试 38
宋史研究集第五辑
简介:
本辑收宋辽金元四史研究论文十九篇,约三十三万言。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朱子的辨伪学 26
二 朱子家学与师承 20
三 涵养与察识 22
四 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 26
五 黑鞑事略中所说窝润台汗时代胡丞相事蹟考 24
六 张留孙与元初政治 16
七 王铣生平考略 34
八 刘恕及其史学 18
九 朱弁和他的曲洧旧闻 16
十 刘祁与归潜志 26
十一 北宋商税在国计中的地位与监税官 8
十二 宋代考场弊端兼论士风问题 20
十三 宋代人口考实 44
十四 谈元代的马政 28
十五 关于中国军队的编制名称-都与指挥 12
十六 宋代市舶司的设置 62
十七 元朝的录事司考 26
十八 论宋太祖之创业开国 50
十九 南朱建炎御营司制度 14
宋史研究集第六辑
简介:
本辑收宋辽金元四史研究论文二十一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申请文献传递【说明】
一 元初封龙山三老之一的李治与关于他的若干问题 38
二 白仁甫交游生卒考 22
三 岳飞 22
四 元代金华文人方凤与柳贯 26
五 巖叟墨梅卷的时代 8
六 岳飞在南宋当时的声誉和历史地位 10
七 宋代佛教对史学之贡献 30
八 宋代史学的发展 52
九 由宋史之取材论私家传记的史料价值 34
十 辽朝御帐官考(二本) 62
十一 辽代千人邑之研究 8
十二 宋元时代泉州之桥樑研究 22
十三 说旧元史中的秃鲁花(质子军)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 34
十四 元代中书省的地位与组织 8
十五 宋代南方的虚市 14
十六 北宋商人的入中边粮 8
十七 宋代的养老与慈幼 30
十八 宋代信用通货之演变 28
十九 宋代猺乱编年纪事 30
二十 宋代屯田与边防重要性 10
二十一 黑风峒变乱始末 50
宋史研究集第七辑
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二十篇 ,都四十五万言,承国内及旅居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赐稿。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理学与艺术 22
二 宋太祖时太宗与赵普之政争 26
三 曹元山坐世牛考 10
四 司马光之史学及其政术 24
五 判院讨源 32
六 辽金贡举制度 36
七 宋代佛教对中国印刷及造纸之贡献 24
八 从科举与舆服制度看宋代的商人政策 12
九 岳坷的事蹟与着作 18
十 宋辽金史的纂修与正统之争 28
十一 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 38
十二 真元妙道要略的由坚骨时代及相关的火药史问题 20
十三 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上 102
十四 北宋解盐的生产、运销和财政收入 14
十五 宋代公使库、公使波与公用钱间的关系 34
十六 李楼年与南宋土地经界 40
十七 宋代市舶司的职权 76
十八 「荒阳比事」之史料价值 16
十九 宋代蚕丝业的地理分布 34
二十 宋元丰改制前之宰相机关与三司 16
宋史研究集第八辑
简介:
本辑共收论文十八篇,都四十六万言,承国内及旅居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学者赐稿。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黄东发学述 28
二 宋代正统论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 26
三 辽太宗的中原经营与石晋兴亡 86
四 宋代相权形成之分析 30
五 宋代佛教对旅游之贡献 36
六 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下 72
七 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 22
八 熙宁变法丛考 12
九 宋朝的刑书 34
十 宋代户等考 10
十一 宋代和买绢之研究 58
十二 宋代茶书考略 30
十三 宋代太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42
十四 印刷术对于书籍成本的影响 10
十五 五代迄宋初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领州沿革考略 8
十六 徐梦莘年表 28
十七 蒙古帝国时代对土番的经略 42
十八 宋元以来湖南东南的瑶区 58
宋史研究集第九辑
简介:
第九辑计收论文十六篇,都四十余万言。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宋代佛教对书法之贡献 62
二 宋初弭兵论的检讨(九六○-一○○四) 36
三 宋王台与宋季之海上行朝 48
四 北宋积弱的三种新分析 52
五 宋代官制探微 70
六 北宋选人七阶试释 8
七 北宋台谏制度之转变 62
八 辽金文官任用制度 54
九 宋代的宗学 24
十 论宋代书院制度之产生及其影响 58
十一 宋代中央对地方施政之路的区划 10
十二 游牧民族军事行动的动机 28
十三 李心传年谱 62
十四 吴郡志考略 6
十五 判院讨原賸义 8
十六 「杨家将」的事蹟 14
宋史研究集第十辑
简介:
第十辑计收论文十五篇,都三十四万言。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宋代佛教对绘画的贡献 58
二 北宋庆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 34
三 北宋对吐蕃的政策 52
四 宋代古文运动之发展研究 72
五 元祐六年宋朝向高丽访求佚书问题 12
六 南宋之督府制度 16
七 宋孝宗及其时代 58
八 欧阳修五代史记之研究 52
九 朱熹的政治论 16
十 宋代注辇国使娑里三文入华行程考 16
十一 蒲甘国史事零拾 16
十二 汶莱宋碑的发现及其价值 26
十三 蔡京与讲议司 16
十四 石湖集考略 12
十五 岳飞生平任官职称与其身后之殊荣 16
宋史研究集第十一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五篇,都三十五万言。书尾编印第六至十辑的总目录和第一至十辑的着者索引,以利查阅。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上) 72
二 宋代之祠禄制度 26
三 宋代佛教对泉源之开发与维护 26
四 宋代边郡之马市及马之纲运 22
五 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48
六 宋代走马承受公事考 28
七 宋商在宋丽贸易中的贡献 40
八 宋夏关系之研究 68
九 契丹族源流考 28
十 辽金地方政治制度之研究 100
十一 重谈宋人图书之学 6
十二 两宋十三朝会要篡修考 24
十三 相台岳氏九经三传刻梓人为岳浚考 16
十四 石湖纪行三录考略 8
十五 宋代陈?的「农书」 8
十六 附录 16
宋史研究集第十二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五篇,都三十九万言。其中四篇系民国三十八年以前学者在国内个学术刊物所发表的论文,两篇是有关外交方面的,两篇是有关海外贸易方面的。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宋代佛教建筑举隅 30
二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下) 82
三 宋代兵制初探 34
四 宋金议和之新分析 22
五 宋金攻辽之外交 16
六 宋金海上联盟的研究 62
七 南宋农村户口概况 50
八 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 52
九 宋代海上通商史杂考 54
十 契丹对女真统治的反抗 46
十一 女真族系考 18
十二 读宋史筌高丽传 20
十三 从遵尧录观宋初四朝之军事与政治 14
十四 由宋史质谈到明朝人的宋史观 26
十五 桂海虞衡志考略 8
宋史研究集第十三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三篇,包括宋代的理学、宗教、政治、经济、财政、科技、人物以及书誌等都三十万言。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 38
二 南宋湘学与浙学 22
三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上)-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上) 130
四 南宋君主和言官 8
五 北宋之边防 32
六 宋代僧徒对造桥的贡献 28
七 宋代役法与户等的关系 22
八 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 38
九 宋代书禁与椠本之外流 10
十 罗愿着作考 16
十一 郑着袁枢年谱补正 14
十二 遵尧录史事疏证 114
十三 岳武穆夫人李孝娥女士事蹟 8
宋史研究集第十四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四篇,包括宋、辽、金、元的思想、史学、政治、经济、财政、军事、人物以及书誌等,都三十七万言。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金代与南宋在思想史上的再估价 8
二 南宋浙东的史学 44
三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下)-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下) 138
四 元代科举制度 30
五 宋代监牧 16
六 宋枢密院与宋国势之关系 10
七 北宋对西夏的和市驭边政策 34
八 补宋史周麟之传-兼论宋史中的缺传 34
九 我国饮茶成风之原因及其对唐宋社会与官府之影响 98
十 契丹二元政制与元魏之关系 14
十一 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 48
十二 略论南宋时代的归正人 44
十三 石湖纪行三录考 8
十四 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山)岛民作乱姞末考 28
宋史研究集第十六辑
简介:
本辑收有论文十四篇,都四十五万言,内容包括政治(科举、官制、外交)、社会、经济、科技、区域研究(地区、城市、山脉)及人物研究等。本辑内容以宋代为主,元代只有一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1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进士诸科之殿试试法(中) 126
2 宋代制科考 28
3 北宋宰相的名称与官阶 48
4 北宋科技进步原因之探讨 62
5 宋代之中越关系 52
6 北宋茶之运销制度 76
7 论南宋乡都职役之特质及其影响 130
8 北宋对四川的经营 76
9 南宋时四川特殊化之分析 48
10 南宋城市的发展 78
11 元丽关系中的王室皇姻与强权政治 34
12 晁公武研究 26
13 论范成大知处州 12
14 新安志中之黄山 16
附录 8
宋史研究集第十八辑
简介:
本辑收有宋史、西夏史论文一十三篇,都三十万主言。论其内容,有关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军事、名蹟与史料等方面。
章节 名称 页数
1 宋徽宗的决策避敌与内禅 28
2 史浩与南宋孝宗朝政局─兼论孝宗之不久相 50
3 宋代官员数的统计 26
4 宋代两浙路的寺院与社会 40
5 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 54
6 明州在宋丽贸易史上的地位 12
7 宋代太学之取士及其组织 50
8 宋代四川地区的州县学 88
9 南宋时代邑州的横山寨 40
10 浅探北宋兵器之一─「枪」的种类及其用途 26
11 宋代明州之着名山寺 38
12 宋元地方志的史料价值 22
13 「西夏」国名杂谈 26
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七辑
简介:
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七辑承国内宋、辽、金、元史学者惠稿,约三十万言。内容以宋史居多,计有十篇;辽史、元史各一篇。宋史包含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学术及人物等方面。
章节 名称 页数
1 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再续 58
2 宋代同居制度下的所谓「共财」 86
3 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 32
4 北宋蕃兵 42
5 南宋浙东的理学 16
6 南宋对地方武力的利用和控制:以镇抚使为例 72
7 南宋的淮浙盐场 88
8 南宋广东摧锋军 48
9 孙甫的生平及其史学 22
10 《鲒崎亭集》中之胡舜陟 16
11 汉人世家与边族政权-以辽朝燕京一大家族为中心 62
12 元史札记 20
宋史研究集第二十八辑
简介:
本辑收有宋、辽、金、西夏与元史之论文十五篇,约三十五万言。内容包含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学术及人物等方面。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观 28
二 北宋英宗濮议之剖析 36
三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一) 116
四 论北宋与高丽间的文化与贸易关系 14
五 赵宋敦煌曹氏之睦邻政策与多边外交 12
六 宋人生子不育风俗试探-经济性理由的检讨 58
七 南宋福建钞盐法的推动及其失败 36
八 福建左翼军-南宋地方军演变的个案研究 74
九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 66
十 胡三省史学新探:简论《通鉴胡注》与《胡注表微》 22
十一 耶律休哥与辽宋战争 36
十二 女真族系源流考异 24
十三 李纯甫之三教思想 20
十四 党项拓拔氏之崛起 34
十五 元色目文人金哈剌及其《南游寓兴诗集》 30
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九辑
简介:
本辑收论文十八篇。内宋史十三篇,辽史与西夏史各一篇,元史二篇,及唐、五季、宋初沙史事论丛一篇。
章节 名称 页数
一 宋代国子祭酒初探 14
二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二) 136
三 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 34
四 北宋西北地区官方木材产销 28
五 宋神宗时期中书检正官之研究 60
六 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 46
七 两宋闽南广东外贸瓷产业的空间模式:一个比较分析 72
八 南宋建炎御营司制度 22
九 南宋四川官盐与地方财政 26
十 李觏「国家战略」思想初探 42
十一 朱熹知南康军时之治绩 32
十二 宋代的成都范氏及其世系 24
十三 读宋史筌蒙古传 16
十四 辽与北汉兴亡的关系-兼论辽与后汉、后周政权转移的间接关系 70
十五 李德明时代的西夏政权 30
十六 元初儒士郝经的理念及其际遇 48
十七 元代的通事和译史:多元民族国家中的沟通人物 80
十八 瓜沙史事论丛 24

目录介绍如下:

├─宋史研究集-01(0 folders, 18 files, 3.48 GB, 3.48 GB in total.)
│001宋史研究集第一辑.pdf372.92 MB
│002宋史研究集第二辑.pdf414.10 MB
│003宋史研究集第三辑.pdf446.04 MB
│004宋史研究集第四辑.pdf411.82 MB
│005宋史研究集第五辑.pdf168.06 MB
│006宋史研究集第六辑.pdf412.58 MB
│007宋史研究集第七辑.pdf147.15 MB
│008宋史研究集第八辑.pdf153.54 MB
│009宋史研究集第九辑.pdf142.80 MB
│010宋史研究集第十辑.pdf101.27 MB
│011宋史研究集第十一辑.pdf115.91 MB
│012宋史研究集第十二辑.pdf120.88 MB
│013宋史研究集第十三辑.pdf105.13 MB
│014宋史研究集第十四辑.pdf127.39 MB
│015宋史研究集第十五辑.pdf68.65 MB
│016宋史研究集第十六辑.pdf114.10 MB
│017宋史研究集第十七辑.pdf69.65 MB
│018宋史研究集第十八辑.pdf72.68 MB
└─宋史研究集-02(0 folders, 18 files, 3.11 GB, 3.11 GB in total.)
019宋史研究集第十九辑.pdf83.85 MB
020宋史研究集第 廿 辑.pdf216.31 MB
021宋史研究集第廿一辑.pdf139.13 MB
022宋史研究集第廿二辑.pdf156.30 MB
023宋史研究集第廿三辑.pdf76.97 MB
024宋史研究集第廿四辑.pdf64.50 MB
025宋史研究集第廿五辑.pdf151.70 MB
026宋史研究集第廿六辑.pdf67.35 MB
027宋史研究集第廿七辑.pdf69.64 MB
028宋史研究集第廿八辑.pdf75.10 MB
029宋史研究集第廿九辑.pdf101.52 MB
030宋史研究集第 卅 辑.pdf73.53 MB
031宋史研究集第卅一辑.pdf426.31 MB
032宋史研究集第卅二辑.pdf400.53 MB
033宋史研究集第卅三辑.pdf164.81 MB
034宋史研究集第卅四辑.pdf75.21 MB
035宋史研究集第卅五辑.pdf422.88 MB
036宋史研究集第卅六辑.pdf414.37 MB

宋史研究集宋史研究集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围绕《宋史研究集》这一学术著作展开详细分析。文章首先简要介绍《宋史研究集》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第一部分将分析《宋史研究集》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书中对宋代历史事件的解读,第三部分则从文献来源的角度评述该书的创新与贡献,最后通过探讨《宋史研究集》对现代学术界的影响,总结该书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旨在全面展示《宋史研究集》在宋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贡献。

1、《宋史研究集》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宋史研究集》作为一部专注于宋代历史的学术著作,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作者在书中广泛运用了史料批判法,这种方法强调对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严格的筛选与验证。通过这种方式,书中的许多结论都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随意性与片面性。

其次,《宋史研究集》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作者不仅仅依赖传统的历史学理论,还吸收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成果。这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使得《宋史研究集》不仅限于对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简单叙述,而是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宋代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

最后,作者在分析宋代历史事件时,采用了多角度的分析方式。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事件、跨国史料的比较,作者能够揭示出宋代历史中的深层次结构与动态变化,这为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2、《宋史研究集》对宋代历史事件的解读

《宋史研究集》在分析宋代历史事件时,着重关注了宋代社会的内外矛盾及其变化。作者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揭示了宋代时期的统治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书中对于宋代“中兴”与“衰退”时期的政治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宋代的政治体制虽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始终未能形成足够的制度保障来应对外部压力与内部动荡。

此外,书中对宋代的战争史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作者特别强调了宋代与金、元等外族的冲突,这些历史事件不仅仅是政治层面的博弈,更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催化剂。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剖析,作者认为宋代虽然在军事上较为薄弱,但在外交与经济领域采取的灵活策略,部分弥补了这一不足,促进了宋代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宋史研究集》中,作者还通过细致的事件解读,分析了宋代的文化现象,特别是文人阶层的兴起与文化认同的形成。书中认为,宋代不仅是政治变革的时代,也是文化复兴的黄金时期,许多文化成就与思想潮流在这一时期得以集中体现。

3、《宋史研究集》的文献来源与创新贡献

《宋史研究集》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文献来源的创新性。作者不仅依赖传统的官方史料,还充分挖掘了大量的地方志、私人信札、民间文献等非正式史料。这些资料不仅补充了传统史料的空白,还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帮助更全面地还原宋代的社会面貌。

此外,书中对宋代史料的解读也具有创新性。传统的史学研究常常受到“正史”范畴的限制,而《宋史研究集》则通过对其他类史料的重视,突破了这一局限。例如,作者通过对宋代诗文的分析,揭示了文人阶层在历史书写中的独特作用,并通过文献中的隐性信息解读了宋代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最值得注意的是,《宋史研究集》还对现有的宋史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评述。作者在全面考察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和思路,这不仅推动了宋史研究的学术发展,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框架。

4、《宋史研究集》对现代学术界的影响

《宋史研究集》自出版以来,在现代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本书在宋史研究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它不仅把传统的宋史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还通过新的视角和方法,将宋史研究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接轨。例如,在对宋代经济和文化的分析中,作者结合了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使宋史研究走向更加多元化与综合化。

其次,《宋史研究集》对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许多研究者在本书的启发下,开始探索宋代历史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生活、日常文化、民间信仰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拓宽了宋史学科的研究视野,也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最后,《宋史研究集》的出版推动了学术界对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讨论。它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史料批判法和创新性视角,使得宋史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和叙述的层面,而是上升到更为深刻的理论与方法的层面。这对于整个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宋史研究集》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在宋史研究领域提出了新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还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揭示了宋代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通过这本书,学者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历史的内在联系,还能从中汲取新的研究思路,推动宋史学科的不断发展。

因此,《宋史研究集》不仅对宋史的学术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宋代历史的视角与方法。这本书无疑是宋史研究中的一部重要之作,值得每一位历史研究者深入阅读和思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