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共12册)
资料编号:KW4766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44G
作者:陈尚君 辑纂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
内容简介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12卷),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的*辑本。《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逸书,现在的通行本是清代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邵晋涵从《永乐大典》和《册府元龟》等书中辑出,不是原书。这个辑本曾得到梁启超的高度评价,但其工作疏忽而漏辑文献、因政治忌讳而任意篡改原文等问题非常严重。抗战以前,史学大师陈垣就曾提出重新校订此书的设想,近二十年间,海峡两岸也有许多学者作此倡议,但因所涉文献极其浩博繁杂,此项工作始终没有完成。
陈尚君教授从1994年接受复旦大学出版社约稿,历时十一年,方得完成。全书约375万字,内容方面有很大增加和修订,据不完全的统计,共重新辑录纪、传、志53篇,新增列传60篇,删去清人误收者9篇,增补逸文数万字,改动、补订、删除、乙正史文近万处,适当调整了原书的编次,同时附录了该书据以编修的五代实录的遗文达100多万字。本书的学术价值,一是提供了这部正史的相对完整可靠的文本,是清代二十四史定型后的一个新文本,二是对五代时期的纷繁史事作了全面的清理,三是提供了五代实录为主的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揭示了该书编撰时所依据和删除文献的基本面貌,开创了正史注本的一种新范例。
目录介绍如下:
001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1册梁书(上册)_11543022.pdf128.11 MB
002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2册梁书(下册)_11543023.pdf124.95 MB
003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3册唐书1_11543024.pdf130.16 MB
004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4册唐书2_11543025.pdf166.54 MB
005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5册唐书3_11543026.pdf132.15 MB
006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6册唐书4_11543027.pdf126.85 MB
007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7册晋书(上册)_11543028.pdf135.42 MB
008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8册晋书(下册)_11543029.pdf124.49 MB
009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09册汉书周书(上册)_11543030.pdf155.38 MB
010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10册汉书周书下_11543031.pdf84.22 MB
011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11册傅_11543032.pdf113.19 MB
012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第12册志_11543033.pdf50.57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是对五代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补充与提升,旨在通过新的史料收集与考证,弥补原有《旧五代史》的不足,为学界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历史视角。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首先是对《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背景与成书过程的概述,接着讨论其在五代史研究中的贡献与创新,随后分析其对五代史学术界的影响,最后对该书的学术意义与未来研究的展望进行总结。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希望能够全面展示《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史学界的重要地位。
1、背景与成书过程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成书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学术追求。五代历史的复杂性、文献资料的缺乏以及史料的散乱,使得传统的《旧五代史》存在了诸多疏漏和偏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学者们开始着手对五代历史的相关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和深入考证。这一过程中,学者们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历史文献、翻阅已知的史料和发掘新的文献,为《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问世提供了有力支持。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不仅仅是对原有《旧五代史》的一次简单补充,而是在更广泛的学术视野下进行的一次系统性重构。研究者结合了大量尚未公开或未被充分挖掘的史料,尤其是地方志、私人档案、文献补遗等不为人知的历史资源。这些新资料的加入,使得五代历史的叙述更加丰富,视角也更为全面。
在编纂过程中,编辑团队不仅重视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例如,在对五代时期各个政权兴衰的考证时,学者们通过地理、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的交叉验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五代历史图景。正是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创新的研究方法,成就了《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这部巨著。
2、五代史研究的贡献与创新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问世,对五代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史料的补充与考证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创新。传统的《旧五代史》虽然在中国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所依据的史料来源较为单一,且在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上存在着偏差。而《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则通过广泛收集各类史料,特别是地方志和私人文献,为研究五代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多元的材料。
在史料的运用上,《旧五代史新辑会证》进行了精确的校勘和辨识,排除了历史记载中的虚假与错误,力求还原五代历史的真相。书中不仅对已知的史料进行了整理,还通过分析未曾被重视的文献,揭示了不少原有史书未曾提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一创新之举,不仅拓宽了五代史研究的领域,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基础。
在内容上,《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对五代政权的兴亡更为注重多角度的分析。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事件的叙述,更深入探讨了五代历史的复杂原因,如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对政权更替的深远影响。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该书在五代史研究中具有了更高的学术价值。
3、对五代史学术界的影响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一经问世,便对五代史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的研究方法和史料创新,不仅为五代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促使了整个学术界对于五代历史的重新审视。学者们纷纷在该书的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推动了五代史学的不断发展。
该书对五代历史事件的准确还原,不仅纠正了历史中的偏误,也帮助学术界更好地理解了五代时期政权更替的规律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书中对后梁、后唐、后晋等政权的细致研究,揭示了各自兴衰的内在因素,推动了对五代政治史的深入研究。同时,书中的史料整理与分析,也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资料。
此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影响还体现在它对后续学者的启发与激励上。书中的创新思维和严谨方法,成为了学术界的典范。许多学者在该书的启示下,开始更加重视史料的多元化、跨学科的整合以及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可以说,《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为五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术意义与未来展望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学术意义不仅体现在其对五代史的再阐释上,更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传统的史料学与现代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还深入探讨了历史背景和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为今后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考方式。
展望未来,随着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的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所揭示的五代历史仍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未来的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探索更多尚未揭示的历史细节。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将为五代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学术界带来新的突破。
总结:
《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是五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其贡献不仅体现在对五代史资料的补充与校勘,还在于创新性地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五代史的全面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该书的研究与阐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掌握五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将继续在《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的基础上,发掘更多的史料,探索更加丰富的历史层面。相信这一经典之作将在五代史学术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