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全14册)
资料编号:KW726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49G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1996
该套丛书1992-1996年间共出版14本:《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方东美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唐君毅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内在超越之路:余英时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刘述先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着辑要》1992;《默然不说声如雷:马一浮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精神自由与民族文化:张君劢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孔子学说的重光 : 梁漱溟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极高明而道中庸 : 冯友兰新儒学论着辑要》1995;《中国人文精神之阐扬:徐复观新儒学论着辑要》1996;《现代新儒学的根基:熊十力新儒学论着辑要》1996;《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着辑要》1996。这套书每本均以40万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一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生平、思想和主要代表作
目录介绍如下:
001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pdf200.28 MB
002极高明而道中庸.pdf162.42 MB
003精神自由与民族文化.pdf166.84 MB
004孔子学说的重光.pdf281.32 MB
005默然不说声如雷.pdf141.93 MB
006内在超越之路.pdf154.03 MB
007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pdf176.68 MB
008儒家思想的新开展.pdf143.02 MB
009儒家思想与现代化.pdf176.83 MB
010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pdf178.04 MB
011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pdf173.09 MB
012现代新儒学的根基.pdf152.40 MB
013知识与价值.pdf303.89 MB
014中国人文精神阐扬.pdf138.10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现代新儒学作为对传统儒学的现代化再创造,承载着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复兴与传承任务。以《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为中心,本书汇集了众多新儒学学者的经典论著,展示了新儒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的学术价值、编纂特色、思想贡献与社会影响,力求通过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对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最终,文章结合该丛书的核心理念与时代背景进行总结,强调新儒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独特意义。
1、学术价值: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的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它对儒学经典的现代诠释与再造。这些论著不仅保留了传统儒学的核心理念,如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还结合了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例如,丛书中的一些学者对儒学的道德伦理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再定义,以更符合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此外,《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不仅重视传统儒学的学术继承,还推动了儒学思想的现代转型。学者们通过深入分析西方哲学与现代社会问题,构建了具有全球视野的儒学理论体系。例如,部分学者在该丛书中的作品中,讨论了儒学如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其文化活力与哲学力量。
总的来说,该丛书提供了一个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儒学框架,不仅对儒学的学术传承进行了完善,也为当代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成为当代新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编纂特色:多元视角与跨学科研究
《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在编纂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学术视角与跨学科的研究方式。这些作品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儒学研究,而是吸收了现代社会科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展现出儒学研究的广阔边界。例如,书中的一些篇章探讨了儒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影响,提出了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性应用。
此外,丛书的编纂还强调了学术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它不仅包括了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也纳入了大量国外学者的视角。这种跨文化的学术交流,拓展了儒学的研究视野,使其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广泛讨论,也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编纂团队对于不同流派的儒学思想给予了尊重和包容,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呈现与比较,展现了儒学多样化的发展路径。这种包容性不仅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也为儒学的学术探讨带来了更具活力和深度的内容。
3、思想贡献:新儒学的理论创新
《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在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尤其体现在对传统儒学理念的重新阐发与更新。现代新儒学的学者们不仅对儒学的经典进行了细致的解释,还通过现代哲学的工具,对儒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创新。例如,有学者将儒学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探讨了儒学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潜力,提出了“儒家政治哲学”的新范式。
此外,丛书中的一些作品也深入探讨了儒学与现代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关系。例如,学者们分析了儒学思想如何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更为人本的经济伦理指导,强调了儒家伦理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制衡功能。这些理论创新,不仅为儒学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为现代社会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路径。
现代新儒学的思想贡献,不仅仅是对儒学理论的创新,更是对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深刻反思。它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困境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4、社会影响:儒学的当代价值
《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的出版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儒学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复兴与再认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冲击与挑战。现代新儒学的学者们通过对儒学的重新审视和阐释,提出了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尤其在社会伦理、教育、家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在教育领域,新儒学提倡的“仁爱精神”与“德育教育”理念,已经成为许多教育机构推崇的思想核心。学者们通过该丛书中的文章,呼吁在现代教育中注重学生的道德培养与人格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这一思想的传播,不仅对教育体制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依据。
此外,现代新儒学的学术成果还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新儒学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将儒学思想的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对话。这一社会影响,不仅帮助中国文化找到了与全球文化的互动之道,也让儒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新的认同与重视。
总结:
《现代新儒学辑要丛书》作为新儒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不仅承载了儒学经典的再生与创新,更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道德指导。通过对儒学的现代解读与跨学科的探讨,该丛书在学术、思想及社会层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儒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未来,随着新儒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应用,该丛书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儒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启迪。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