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清史稿

清史稿(全48册)

资料编号:KW024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6.38G

作者:赵尔巽 等撰

出版社:中华书局1976年7月至1977年8月第一版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

清史稿发刊缀言

尔巽承修清史十四年矣。任事以来,栗栗危惧。盖既非史学之专长,复值时局之多故,任大责重,辞谢不获,蚊负贻讥,勉为担荷。开馆之初,经费尚充,自民国六年,政府以财政艰难,锐减额算。近年益复枯竭,支绌情状,不堪缕述。将伯呼助,垫借俱穷,日暮途远,几无成书之一日。窃以清史关系一代典章文献,失今不修,后来益难着手,则尔巽之罪戾滋重。瞻前顾后,寝馈不安。事本万难,不敢诿卸。乃竭力呼籥,幸诸帅维持,并敦促修书同人黾勉从事,获共谅苦衷,各尽义务,竭蹶之馀,大致就绪。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奈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厖杂,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于万不获已之时,乃有发刊清史稿之举,委讬袁君金铠经办,数月后当克竣事。诚以史事繁钜,前史每有新编,互证得失。明史之修,值国家承平,时历数十年而始成,亦不无可议之处,诚戛戛乎其难矣。今兹史稿之刊,未臻完整,夫何待言。然此急就之章,较诸元史之成,已多时日。所有疏略纰缪处,敬乞海内诸君子切实纠正,以匡不逮,用为后来修正之根据。盖此稿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除查出疏漏另刊修正表外,其他均公诸海内,与天下人以共见,绳愆纠谬,世多通人。尔巽心力已竭,老病危笃,行与诸君子别矣,言尽于此。以上所述,即作为史稿披露后向海内诸君竭诚就正之语,幸共鉴之。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八月二日 赵尔巽时年八十四岁

目录介绍如下:

├─清史稿-1(0 folders, 24 files, 3.01 GB, 3.01 GB in total.)
│001清史稿.第01册.目录.pdf69.16 MB
│002清史稿.第02册.卷一至卷八.pdf150.13 MB
│003清史稿.第03册.卷九至卷一六.pdf157.22 MB
│004清史稿.第04册.卷一七至卷二五.pdf210.61 MB
│005清史稿.第05册.卷二六至卷三四.pdf116.97 MB
│006清史稿.第06册.卷三五至卷四四.pdf146.31 MB
│007清史稿.第07册.卷四五至卷五三.pdf95.21 MB
│008清史稿.第08册.卷五四至卷六七.pdf150.32 MB
│009清史稿.第09册.卷六八至卷八一.pdf152.41 MB
│010清史稿.第10册.卷八二至卷九三.pdf119.89 MB
│011清史稿.第11册.卷九四至卷一〇五.pdf169.80 MB
│012清史稿.第12册.卷一〇六至卷一一九.pdf197.14 MB
│013清史稿.第13册.卷一二〇至卷一二九.pdf214.94 MB
│014清史稿.第14册.卷一三〇至卷一四一.pdf164.58 MB
│015清史稿.第15册.卷一四二至卷一四八.pdf141.44 MB
│016清史稿.第16册.卷一四九至卷一六〇.pdf151.78 MB
│017清史稿.第17册.卷一六一至卷一六二.pdf64.99 MB
│018清史稿.第18册.卷一六三至卷一六七.pdf64.98 MB
│019清史稿.第19册.卷一六八至卷一七一.pdf81.45 MB
│020清史稿.第20册.卷一七二至卷一七三.pdf67.79 MB
│021清史稿.第21册.卷一七四至卷一七七.pdf44.75 MB
│022清史稿.第22册.卷一七八至卷一八四.pdf133.50 MB
│023清史稿.第23册.卷一八五至卷一九六.pdf135.75 MB
│024清史稿.第24册.卷一九七至卷一九九.pdf80.36 MB
└─清史稿-2(0 folders, 24 files, 3.37 GB, 3.37 GB in total.)
025清史稿.第25册.卷二〇〇至卷二〇一.pdf71.29 MB
026清史稿.第26册.卷二〇二至卷二〇四.pdf87.34 MB
027清史稿.第27册.卷二〇五至卷二〇八.pdf100.48 MB
028清史稿.第28册.卷二〇九至卷二一〇.pdf89.10 MB
029清史稿.第29册.卷二一一至卷二一三.pdf65.91 MB
030清史稿.第30册.卷二一四至卷二二四.pdf141.80 MB
031清史稿.第31册.卷二二五至卷二三七.pdf168.33 MB
032清史稿.第32册.卷二三八至卷二五六.pdf161.87 MB
033清史稿.第33册.卷二五七至卷二七八.pdf156.40 MB
034清史稿.第34册.卷二七九至卷三〇〇.pdf174.44 MB
035清史稿.第35册.卷三〇一至卷三一九.pdf168.76 MB
036清史稿.第36册.卷三二〇至卷三三九.pdf170.45 MB
037清史稿.第37册.卷三四〇至卷三六二.pdf165.66 MB
038清史稿.第38册.卷三六三至卷三九一.pdf175.47 MB
039清史稿.第39册.卷三九二至卷四一四.pdf167.35 MB
040清史稿.第40册.卷四一五至卷四三五.pdf160.91 MB
041清史稿.第41册.卷四三六至卷四五七.pdf163.08 MB
042清史稿.第42册.卷四五八至卷四七五.pdf153.65 MB
043清史稿.第43册.卷四七六至卷四八三.pdf181.93 MB
044清史稿.第44册.卷四八四至卷四九一.pdf146.85 MB
045清史稿.第45册.卷四九二至卷五〇一.pdf131.88 MB
046清史稿.第46册.卷五〇二至卷五一一.pdf157.38 MB
047清史稿.第47册.卷五一二至卷五二二.pdf140.18 MB
048清史稿.第48册.卷五二三至卷五二九.pdf150.51 MB

清史稿清史稿

有需要联系v;hx-hx4It looks like you’re aiming to create a structured and detailed essay focusing on the “Qing Shi Gao” (Draft History of Qing). Here’s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your request:

摘要:清史稿是一部集中反映清朝历史、政治、文化的重要史书。本文从其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学术价值和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旨在全面解读这部史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1、编纂背景

清史稿编纂始于乾隆年间,是为了彰显清朝的统治合法性及其与明朝的关系,深受政治因素影响。初期的编纂工作涵盖了广泛的史料收集和整理,体现了当时历史观念和官方史学的标准。

随着时间推移,清史稿的编纂经历了多次修订与扩充,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编纂体系和学术框架。

到乾隆晚期,清史稿不仅是一部官方史书,更是清朝统治者维护政治合法性和历史形象的重要工具。

2、内容特点

清史稿以清朝历史为主线,详细记载了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过程。其内容不仅包括政治军事,还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史料来源广泛,不仅收录了官方文献,还包括了地方志、家族档案等民间资料,呈现出多视角的历史图景。

清史稿在史料的丰富性和深度上,为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

3、学术价值

作为一部官修史书,清史稿在史学方法和体例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其编纂过程不仅促进了史学思想的发展,还对后世的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史稿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其史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成为研究清代政治、制度及社会变迁的重要依据。

尽管在史料选择和解读上存在一定的官方色彩,但其整体编纂水平和历史记载的系统性,仍受到广泛认可。

4、影响与传承

清史稿不仅对于清代历史研究具有直接影响,其编纂方法和理念也影响了后世的史学著作。例如,在编纂手法上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成为后来编纂类史书的重要参考。

另外,清史稿在历史文化传承上,对于维护清朝历史形象和政治合法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时政治思想及历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总体而言,清史稿作为清代史书的代表,不仅是历史记录的集大成者,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

总结:

清史稿作为清代官修史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其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历史反思,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和思想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This structur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Qing Shi Gao” as requested.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adjustments or further details!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