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萃编(共160卷)
资料编号:KW442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5.20G
作者:[清]王昶
版本:清嘉庆十年刻同治钱宝传等补修本
出版时间:1805
《金石萃编》是一部石刻文字和铜器铭文的汇编。王昶撰。昶字德甫,一字兰泉。松江青浦(今属上海市)人。《金石萃编》成于嘉庆十年(1805)。该书共160卷,所收资料以历代碑刻为主,共达1500余种,铜器和其他铭刻仅有十余则。年代从秦到宋、辽、金。所收碑刻文字之多,在其前或以后,都还不曾有过。书的体例是,题目下注明碑刻、器物的尺寸和存处,汉以前的按原来的篆文或隶书摹写,汉以后的用楷书,碑文之后附有见于各金石书或文集中的有关题跋,最后为编者的考释或按语。参与全书编纂工作的有朱文藻、钱侗二人。道光、咸丰时,为此书作补编、续编者有好几家,其中以陆耀遹的《金石续编》21卷为最着,共收从汉到宋、辽、金、西夏的石刻文字400余种,另外还有铜器、钟铭等十余种。书的体例和《萃编》一样,只是在许多条之后又有陆氏的题识。1918年,罗振玉刊印《金石萃编未刻稿》3卷,其中收集元碑80种。此稿为王昶未竟之作。罗氏印此稿是为补《萃编》、《续编》不录元碑的空白
目录介绍如下:
├─金石萃编-01(0 folders, 4 files, 2.30 GB, 2.30 GB in total.)
│001金石萃编(001卷-020卷).pdf614.73 MB
│002金石萃编(021卷-040卷).pdf540.62 MB
│003金石萃编(041卷-060卷).pdf610.20 MB
│004金石萃编(061卷-080卷).pdf592.48 MB
└─金石萃编-02(0 folders, 4 files, 2.90 GB, 2.90 GB in total.)
005金石萃编(081卷-100卷).pdf568.12 MB
006金石萃编(101卷-120卷).pdf0.98 GB
007金石萃编(121卷-140卷).pdf736.10 MB
008金石萃编(141卷-160卷).pdf668.4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金石萃编》这一重要文献的内容、背景、学术价值、以及对历史研究的贡献。通过四个方面的阐述,首先,我们将介绍《金石萃编》的历史背景及其编纂过程,揭示其形成的时代环境及其对后代学者的影响。其次,分析该书所涵盖的金石文物资料,探讨它对考古学与古文字学的促进作用。第三部分,将从《金石萃编》的学术价值出发,讨论它在文献学、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文章将结合《金石萃编》在当代的学术地位进行总结,探讨它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启发与影响。通过全面的分析,本文力求为读者呈现一部集历史、考古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经典之作。
1、《金石萃编》的历史背景及编纂过程
《金石萃编》是一部收录古代铭文和石刻的文献,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书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金石学家董其昌主编,至清朝乾隆年间完成。董其昌在这一过程中,致力于整理、录制和解释各类金石铭文,力图保存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金石萃编》的编纂背景可追溯到清代的文化复兴运动。自明清之际,中国学术界开始注重对古代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尤其是对金石文字的关注逐渐深入。董其昌作为这一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在古文献学和金石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古代铭文的整理与学术应用。因此,《金石萃编》不仅是对金石文物的收集,也是对当时学术思想的总结与发扬。
在编纂过程中,董其昌借助了大量历史文献,并前往各地考察收集实物。他并非单纯的铭文记录者,更是一位深入思考的学者。为了确保铭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他还通过多方比对,尽可能将各类不同版本的铭文资料进行校订和比较。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得《金石萃编》成为了中国古代金石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2、《金石萃编》中的金石文物与铭文
《金石萃编》收录了大量的金石文物资料,尤其是刻有铭文的石刻、青铜器铭文等,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帝王陵墓、名将墓葬、政治事件等方面的铭文。通过这些铭文,学者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能洞察到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与思想观念。
其中,一些铭文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帝王的登基、战争胜利的庆典、国家政策的变动等,这些铭文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例如,《金石萃编》中的部分铭文揭示了周朝的礼制、汉代的政治变革等,这些铭文资料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历史事件的记载,许多铭文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及技术水平。金石文物本身的雕刻工艺也反映了古代工艺技术的精湛与艺术家的创作才能。通过对这些铭文的研究,学者们不仅能探讨历史,还能深入理解古代人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
3、《金石萃编》的学术价值与贡献
《金石萃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贡献不仅在于保存了大量的铭文资料,更在于它为中国的金石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这些铭文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学者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古代社会的语言、文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金石萃编》对于古文字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铭文中的古文字形态、字形变化以及用法,都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字演变的重要线索。此外,书中还记录了许多古代地方性语言和方言的痕迹,这对于研究古代方言和地方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史学的角度来看,《金石萃编》作为一部汇集金石资料的工具书,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史料。在传统的历史学研究中,文字记载往往是唯一可供依靠的资料来源,但金石铭文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它们能够补充和验证文献中的空白和漏洞。通过对这些铭文的深度研究,学者们得以修订历史上的错误认知,重新诠释某些历史事件。
4、《金石萃编》在当代学术研究中的地位
《金石萃编》在当代学术研究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考古学、历史学和古文字学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学者们对《金石萃编》中的资料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数字化处理与分析,使得这部经典文献在当代研究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学者们可以对《金石萃编》中的铭文进行比对,揭示出更多铭文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此外,现代考古学的发掘成果也不断补充着《金石萃编》中的内容。通过对新出土的金石文物与《金石萃编》中的铭文进行对照,学者们可以进一步检验历史的准确性,发现历史研究的新维度。
此外,《金石萃编》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金石文物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对古代文明的理解,还能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在当代学术界,《金石萃编》作为一部经典文献,仍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
总结:
通过对《金石萃编》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金石学的重要经典,也是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有力支持。它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历史,也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无论是在金石学、古文字学,还是在历史学、考古学领域,《金石萃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总之,《金石萃编》不仅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当代依然展现出其深远的学术影响力。随着现代学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学术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为后代学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