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全集(全16册)
资料编号:KW1543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4.04G
作 者: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9-1
《中国青铜器全集》从国内外一百九十家文物机构现存的数万件
青铜器中,遴选三千多件精品,按时代分地区编排,共十六卷。它是
迄今为止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一次最系统的整理,全面反映了中国青铜
器的发展面貌。《中国青铜器全集》共十六卷。第一卷,“夏、商
(一)”,收录夏代和商代早中期作品;第二、三卷“商(二)”、
“商(三)”,收录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作品;第四卷,“商(四)”,
收录河南安阳殷墟以外的商代晚期作品:第五卷,“西周(一)”,
收录岐周、成周、宗周所谓西周三都作品;第六卷,“西周(二)”,
收录西周诸侯国作品;第七卷,“东周(一)”,收录东周中原地区
小国以及黄、蔡、秦国作品;第八卷,“东周(二)”,收录东周晋
国作品;第九卷,“东周(三)”,收录东周齐、鲁、燕、中山国作
品;第十卷,“东周(四)”,收录东周曾、楚国作品;第十一卷,
“东周(五)”,收录东周吴、越、徐国作品;第十二卷,“秦汉”,
收录秦汉时期作品;第十三卷,“滇、昆明”,收录云南古代滇、昆
明族作品;第十四卷,“巴蜀”,收录四川古代巴蜀族作品;第十五
卷,“北方民族”,收录古代北方草原民族作品;第十六卷“铜镜”,
收录历代铜镜代表作。
目录介绍如下:
001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卷夏、商一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6.pdf315.54 MB
002中国青铜器全集第2卷商二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7.pdf255.59 MB
003中国青铜器全集第3卷商三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7.pdf73.82 MB
004中国青铜器全集 四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8.pdf292.43 MB
005中国青铜器全集第5卷西周一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6.pdf332.61 MB
006中国青铜器全集第6卷西周二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7.pdf312.04 MB
007中国青铜器全集第7卷东周 (一)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8.pdf240.30 MB
008中国青铜器全集第8卷东周二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5.pdf299.08 MB
009中国青铜器全集第9卷东周三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张囤生编辑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7.12.pdf291.37 MB
010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0卷东周四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8.pdf275.72 MB
011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1卷东周五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7.pdf276.37 MB
012中国青铜器全集12秦汉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文物出版社 1998.12.pdf272.38 MB
013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3卷巴蜀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4.06.pdf270.93 MB
014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4卷滇昆明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3.12.pdf285.41 MB
015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5卷北方民族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5.pdf264.46 MB
016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6卷铜镜 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市:文物出版社 1998.pdf87.7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中国青铜器全集(共十六册)》这部重要的学术著作。整部全集是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深刻研究,它不仅全面展示了青铜器的历史演变,还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成果,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全集的学术价值、青铜器的分类与特征、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这部全集对未来研究的意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青铜器的独特魅力,并深入探讨其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1、中国青铜器全集的学术价值
《中国青铜器全集(共十六册)》是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系统地整理了中国青铜器的类型、年代、地区分布及其相关的历史背景。这部全集不仅是考古学领域的宝贵财富,还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每一册书籍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精确的补充与完善,是当代学者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
该全集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它广泛收录了各种类型的青铜器,包括鼎、簋、卣、戈、剑等,涵盖了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青铜器。每一件青铜器的描述都非常详尽,包含了器物的外形、铭文、纹饰及其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这使得学者们能够通过这些资料,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发展规律和文化特色。
此外,《中国青铜器全集》还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它对青铜器铭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注释,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度分析。它不仅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文学研究者了解古代文献、铭文及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通过这部全集的研究,学者们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方面内容。
2、中国青铜器的分类与特征
中国青铜器具有极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化的造型。根据不同的用途、形态和装饰,可以将青铜器大致分为礼器、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几大类。礼器是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主要用于祭祀、礼仪和宴会等场合,如鼎、簋、盉等器物。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宗教观念。
兵器类青铜器则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技术与装备。青铜剑、戈、矛等兵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青铜兵器的精美造型和先进的铸造工艺,是古代中国军事力量的重要象征。
此外,中国青铜器的装饰纹饰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云雷纹、几何图案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和文化意义。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当时的社会习俗、信仰和审美观念。
3、中国青铜器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从早期的夏朝到商、周,再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态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增加,其铸造技术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铭文的出现,赋予了青铜器更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在历史文化背景上,青铜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密切相连。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尤其是祭天祭祖的仪式中,鼎、簋等器物扮演了重要角色。青铜器不仅作为宗教活动的工具,还象征着王权的神圣与不容侵犯。
另外,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息息相关。古代青铜器的生产往往是由专门的铸造工匠完成的,他们掌握了复杂的铸造技术和模具制造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分工的细致与技术的高度发展。
4、中国青铜器全集的未来研究意义
《中国青铜器全集》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未来青铜器研究的重要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考古学中的新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扫描、物理化学分析等)不断更新,青铜器的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该全集为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价值将随着新的研究方法而更加丰富。
未来,随着更多青铜器遗址的发掘和相关文献的发现,我们对中国青铜器的认识将不断深化。通过对青铜器铭文的进一步解读,学者们有可能揭示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同时,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也有待进一步发掘,尤其是在青铜器装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
《中国青铜器全集》不仅是一个学术工具,更是未来青铜器研究的一个方向标。它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也激励着学者们不断拓展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无论是考古学、历史学,还是艺术学,青铜器的研究都将继续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发光发热。
总结:
总体来说,《中国青铜器全集(共十六册)》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框架。它不仅整理了大量青铜器的实物资料,还结合多学科的成果,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青铜器的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体现了这一领域的学术深度。
在未来,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青铜器的研究将会更加细致和深入。而《中国青铜器全集》作为该领域的重要著作,其所提供的资料将继续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