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剧史论丛书(共14册)
资料编号:KW8006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92G
作者:叶长海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2017
中华戏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形态从未断绝,但常变化出新,使之成为一种最为根深叶茂而又独具风貌的艺术门类。对中华戏剧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面世,展示了中华戏剧在各个时代的风貌及在各有关元素、层面、领域的表现。现在是到了有必要亦有可能展开总结提高、深入开掘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华戏剧史”乃至“中华戏剧学”的系统学科。《中华戏剧史论丛书》的编辑出版正是对此一时代需求的一种回应。
本丛书十分关注当代戏剧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十分关注近期来戏剧观念的变化,亦努力关注在研究中选取行之有效的新视角、新方法,以期别开中国戏剧研究的生面。基于此,本丛书着重刊布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着意选择前辈学者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但因故未能广为传播的、至今依然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着作,予以重版刊行。希望能于数年间形成中华戏剧史论研究的新系列。
目录介绍如下:
01 戏曲电视研究.pdf175.39 MB
02 曲学与戏剧学.pdf232.91 MB
03 戏剧的发生与本质.pdf207.90 MB
04 曲话文体考论.pdf200.80 MB
05 明清才子佳人剧研究.pdf210.26 MB
06 明清戏曲——剧目、文本与演出研究.pdf198.57 MB
07 剧史新说.pdf247.00 MB
08 东亚戏剧互动史.pdf196.46 MB
09 元代杂剧艺术.pdf145.80 MB
10 中国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研究 1902-1919.pdf284.28 MB
11 昆曲史考论.pdf230.60 MB
12 演剧符号学.pdf177.22 MB
13 二十世纪昆曲研究.pdf224.69 MB
14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pdf258.06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华戏剧史论丛书(共14册)是对中国戏剧历史和理论的深入探索,是戏剧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丛书通过对中国戏剧的演变、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进行全面梳理,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也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戏剧传统的窗口。本书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涵盖了不同地域的戏剧形式,深入分析了中国戏剧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戏剧艺术的多维度解析,丛书呈现了中国戏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揭示了其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本文将从丛书的整体构架、内容深度、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全面解读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1、丛书的整体构架与内容安排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由14册组成,涉及了从中国戏剧的起源到现代戏剧的发展全过程。每一册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分别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戏剧风格、流派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丛书的整体结构设计非常合理,既保留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又具备一定的可读性,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戏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丛书的前几册聚焦于先秦至唐宋时期的戏剧发展,详细阐述了元代杂剧与宋元杂剧的创新与繁荣。接下来的几册则重点探讨了明清时期的戏曲与京剧的崛起,分析了这些时期戏剧形式的演变与艺术成就。最后几册则着重研究了现代戏剧的兴起与发展,尤其是近现代话剧和实验戏剧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每一册都结合大量的史料与文献分析,通过对戏剧文本和剧作家生平的深入解读,展现出戏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独特魅力。丛书还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戏剧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使得整部丛书呈现出多元化的学术视角和文化宽度。
2、对中国戏剧历史的深度剖析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通过细致的历史梳理,深入剖析了中国戏剧的演变过程。丛书不仅关注戏剧的艺术形式,更注重其背后的历史与社会变迁。例如,丛书对唐宋时期的杂剧做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戏剧的社会功能及其与宗教、民间信仰的紧密联系。
同时,丛书还对元代杂剧的辉煌时期进行了全面阐述,分析了元代杂剧的艺术风格和其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之一。通过对元杂剧代表作品的分析,丛书阐明了这一时期戏剧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尤其是它在表现内容、形式和艺术表达上的突破。
丛书对于近现代戏剧的分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探索西方戏剧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话剧及其发展过程中,丛书结合了社会变革与艺术潮流,指出了中国戏剧从封建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复杂性。这一部分不仅涉及艺术发展,还探讨了戏剧如何反映和参与社会政治变革。
3、丛书的学术价值与贡献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不仅是一部学术性的史料汇编,更是对中国戏剧学科体系建设的积极贡献。该丛书通过综合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戏剧作品及其文化背景,为中国戏剧学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将传统戏剧研究与现代戏剧研究相结合,打破了传统学术界对中国戏剧历史研究的局限。
丛书在学术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跨学科的视角,不仅结合文学、历史、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还引入了心理学、艺术学等现代学科的视角,对戏剧的艺术表现和观众的心理反应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种多维度的研究方法,丛书为中国戏剧学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参考框架。
此外,丛书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它对中国戏剧的国际传播和影响上。丛书对中国戏剧各个发展阶段的独特贡献进行全面阐释,帮助国际学术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从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丛书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意义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的出版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对社会公众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丛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戏剧知识,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戏剧中的体现。它帮助读者理解戏剧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层意义,推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复兴与传承。
丛书还对当代中国戏剧的创作和演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对历代戏剧艺术形式的深入分析,丛书指出了当代戏剧创作可以借鉴的传统元素和艺术风格。这为现代戏剧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促进了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的融合与创新。
此外,丛书在推动戏剧教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高校戏剧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系统的教材和研究参考,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中国戏剧的历史与艺术。丛书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学术圈,更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文化认同。
总结: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作为一部涉及中国戏剧历史全景的学术著作,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与深刻性。它不仅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戏剧的演变历程,而且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刻揭示了戏剧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紧密联系。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对中国戏剧传统的有力传承。
从整体构架到内容深度,丛书在每一册的设计与呈现上都达到了高水平,充分体现了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与贡献。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中,丛书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推动了中国戏剧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当代戏剧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养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