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史料
资料编号:KW468
文件格式:pdf,djvu
文件大小:4.69G
版本:综合版本
目录介绍如下:
├─明代史料-01(2 folders, 45 files, 2.02 GB, 2.18 GB in total.)
│├─001石匮书(1 folders, 0 files, 0 bytes, 135.74 MB in total.)
││└─石匮书(0 folders, 78 files, 135.74 MB, 135.74 MB in total.)
││石匮书001.djvu1.56 MB
││石匮书002.djvu2.43 MB
││石匮书003.djvu1.28 MB
││石匮书004.djvu1.35 MB
││石匮书005.djvu1.52 MB
││石匮书006.djvu2.40 MB
││石匮书007.djvu2.07 MB
││石匮书008.djvu1.71 MB
││石匮书009.djvu1.14 MB
││石匮书010.djvu1.42 MB
││石匮书011.djvu3.33 MB
││石匮书012.djvu1.73 MB
││石匮书013.djvu1.50 MB
││石匮书014.djvu1.70 MB
││石匮书015.djvu832.48 KB
││石匮书016.djvu2.17 MB
││石匮书017.djvu1.31 MB
││石匮书018.djvu4.22 MB
││石匮书019.djvu1.78 MB
││石匮书020.djvu1.62 MB
││石匮书021.djvu1.67 MB
││石匮书022.djvu1.51 MB
││石匮书023.djvu1.76 MB
││石匮书024.djvu1.35 MB
││石匮书025.djvu1.31 MB
││石匮书026.djvu1.36 MB
││石匮书027.djvu2.15 MB
││石匮书028.djvu1.65 MB
││石匮书029.djvu1.30 MB
││石匮书030.djvu1.26 MB
││石匮书031.djvu1.95 MB
││石匮书032.djvu3.36 MB
││石匮书033.djvu1.15 MB
││石匮书034.djvu1.18 MB
││石匮书035.djvu1.09 MB
││石匮书036.djvu1.21 MB
││石匮书037.djvu1.41 MB
││石匮书038.djvu1.19 MB
││石匮书039.djvu1.45 MB
││石匮书040.djvu1.51 MB
││石匮书041.djvu1.23 MB
││石匮书042.djvu1.63 MB
││石匮书043.djvu1.38 MB
││石匮书044.djvu2.04 MB
││石匮书045.djvu1.33 MB
││石匮书046.djvu1.25 MB
││石匮书047.djvu2.10 MB
││石匮书048.djvu1.17 MB
││石匮书049.djvu1.37 MB
││石匮书050.djvu1.35 MB
││石匮书051.djvu1.27 MB
││石匮书052.djvu1.66 MB
││石匮书053.djvu2.00 MB
││石匮书054.djvu1.59 MB
││石匮书055.djvu1.17 MB
││石匮书056.djvu1.82 MB
││石匮书057.djvu1.25 MB
││石匮书058.djvu1.10 MB
││石匮书059.djvu1.61 MB
││石匮书060.djvu1.21 MB
││石匮书061.djvu1.47 MB
││石匮书062.djvu1.62 MB
││石匮书063.djvu2.40 MB
││石匮书064.djvu1.25 MB
││石匮书065.djvu2.00 MB
││石匮书066.djvu1.48 MB
││石匮书067.djvu2.82 MB
││石匮书068.djvu1.35 MB
││石匮书069.djvu2.03 MB
││石匮书070.djvu2.01 MB
││石匮书071.djvu3.53 MB
││石匮书072.djvu3.41 MB
││石匮书073.djvu1.77 MB
││石匮书074.djvu2.66 MB
││石匮书075.djvu2.35 MB
││石匮书076.djvu2.20 MB
││石匮书077.djvu2.24 MB
││石匮书078.djvu1.77 MB
│└─002《石匮书后集》(0 folders, 17 files, 29.19 MB, 29.19 MB in total.)
│1.djvu3.78 MB
│10.djvu1.18 MB
│11.djvu1.11 MB
│12.djvu1.26 MB
│13.djvu1.17 MB
│14.djvu1.76 MB
│15.djvu1.14 MB
│16.djvu1.70 MB
│17.djvu4.01 MB
│2.djvu1.64 MB
│3.djvu1.52 MB
│4.djvu1.98 MB
│5.djvu1.28 MB
│6.djvu1.43 MB
│7.djvu1.39 MB
│8.djvu1.67 MB
│9.djvu1.17 MB
││003[明]蒋一逵:《长安客话》.pdf3.13 MB
││004[明]明太祖《逆臣录》.pdf7.12 MB
││005[明]叶廷祥等撰《南溪书院志》.djvu4.66 MB
││006《稗说》《出劫记略》《利玛窦日记》.pdf4.47 MB
││007《李东阳集》[第二卷].pdf12.08 MB
││008《李东阳集》[第三卷].pdf13.94 MB
││009《李东阳集》[第一卷].pdf12.11 MB
││010《明代辽东档案汇编》(上下二册).PDF25.34 MB
││011《宛署杂记》[明.沈榜.北古社61版].pdf10.13 MB
││012《宛署杂记》[明[1].沈榜.北古社80版].pdf7.66 MB
││013《万历野获编》■ [明] 沈德符 着.exe1.18 MB
││014按辽疏稿 熊廷弼(续修四库).pdf25.01 MB
││015白苏斋类集_明_袁宗道.pdf5.92 MB
││016百川书志__古今书刻.pdf4.86 MB
││017北大图书馆善本何乔远《名山藏》.pdf166.32 MB
││018北大图书馆善本雷礼《明大政记》.pdf129.33 MB
││019布衣陈先生存稿01.djvu1.73 MB
││020布衣陈先生存稿02.djvu2.44 MB
││021布衣陈先生存稿03.djvu2.89 MB
││022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吴晗 中华书局 1980.pdf215.38 MB
││023大明律集解附例.pdf357.56 MB
││024大明律例附解残二卷.pdf26.50 MB
││025焚书(全五册).pdf18.24 MB
││026国朝典故.pdf45.56 MB
││027国朝典汇(1-12).pdf206.13 MB
││028国初群雄事略 清钱谦益 中华书局 1982.pdf10.88 MB
││029国榷 明谈迁 中华书局 1958.pdf223.49 MB
││030纪录汇编.pdf208.55 MB
││031教民榜文.pdf2.48 MB
││032客座赘语.pdf12.43 MB
││033琅嬛文集.pdf3.39 MB
││034李心壮《重编明儒学案》(上册).pdf6.61 MB
││035李心壮《重编明儒学案》(下册).pdf12.58 MB
││036李贽文集 (第1卷).pdf4.80 MB
││037李贽文集 (第2-3卷).pdf28.34 MB
││038李贽文集 (第4卷).pdf13.29 MB
││039李贽文集 (第5卷).pdf5.76 MB
││040李贽文集 (第6卷).pdf10.79 MB
││041李贽文集 (第7卷).pdf8.88 MB
││042李贽文集.pdf72.41 MB
││043练兵实纪.pdf7.38 MB
││044茅鹿门先生文集_[明]茅坤_万历刻本.pdf56.59 MB
││045明会要.龙文彬.中华书局.1956.pdf41.95 MB
││046明季北略 清计六奇 中华书局 1984.pdf28.18 MB
││047明季南北略.exe1.50 MB
└─明代史料-02(0 folders, 58 files, 2.51 GB, 2.51 GB in total.)
048明季南略 清计六奇 中华书局 1984.pdf21.27 MB
049明季史料题跋 朱希祖编 中华书局 1961.pdf5.88 MB
050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等 中华书局 1962.pdf282.98 MB
051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pdf45.46 MB
052明实录安徽史料.pdf24.82 MB
053明实录类篡(文教科技卷).pdf19.50 MB
054明实录类纂(妇女史料卷).pdf21.03 MB
055明实录类纂(宫廷史料卷).pdf25.31 MB
056明实录类纂(经济史料卷).PDF21.00 MB
057明实录类纂(军事史料卷).PDF20.27 MB
058明实录类纂(人物传记卷).pdf20.58 MB
059明实录类纂(职官任免卷).pdf28.68 MB
060明实录类纂(自然灾异卷).pdf9.47 MB
061明实录类纂职官任免卷.pdf23.78 MB
062明实录自然灾异卷.pdf9.53 MB
063明史 清张廷玉等 中华书局 1974.pdf142.62 MB
064明文海.清黄宗羲编.中华书局.1987.pdf379.85 MB
065农政全书校注 上.pdf53.83 MB
066农政全书校注 下.pdf40.35 MB
067农政全书校注 中.pdf64.41 MB
068宋诩《宋氏家规部》.pdf10.13 MB
069万历邸钞 (上、中、下册).pdf30.95 MB
070万历明会典.pdf76.02 MB
071万历起居注01.pdf17.58 MB
072万历起居注02.pdf18.79 MB
073万历起居注03.pdf20.68 MB
074万历起居注04.pdf21.26 MB
075万历起居注05.pdf17.94 MB
076万历起居注06.pdf17.31 MB
077万历起居注07.pdf19.13 MB
078万历起居注08.pdf21.21 MB
079万历野获编.exe1.12 MB
080万历野获编补遗.exe362.67 KB
081万曆十年浙江省地图.pdf286.67 KB
082王廷相集(二).pdf12.65 MB
083王廷相集(三).pdf12.75 MB
084王廷相集(四).pdf15.17 MB
085王廷相集(一).pdf8.43 MB
086王阳明全集.pdf62.97 MB
087魏叔子文集.pdf42.90 MB
088武备志(明)茅元仪.pdf122.32 MB
089夏燮《明通鉴》.PDF62.22 MB
090献征录(上海书店).pdf183.28 MB
091新安名族志.pdf35.56 MB
092徐三重《家则·野记》.pdf7.68 MB
093徐渭集.pdf43.88 MB
094弇山堂别集 明王世贞 中华书局 1985.pdf59.72 MB
095夜航船.pdf11.89 MB
096永历实录.exe441.38 KB
097鱼鳞图册1-10.pdf138.04 MB
098玉镜新谭 明朱长祚 中华书局 1989.pdf5.38 MB
099玉堂丛语.pdf10.41 MB
100郁离子.exe661.35 KB
101增订徐文定公集(徐光启).pdf27.27 MB
102张岱石匮书后集.pdf9.63 MB
103张龙湖先生文集.pdf1.15 MB
104昭代典则.pdf97.91 MB
105罪惟録.pdf62.42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明代史料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明代史料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明代史料的种类和特点,其次探讨明代史料的来源和采集方式,再次分析明代史料的价值与作用,最后讨论明代史料的保存与整理。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剖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帮助理解明代历史研究中史料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1、明代史料的种类与特点
明代史料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官方史料与私人史料两大类。官方史料一般由政府或皇帝直接参与编纂,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系统性。最具代表性的如《明史》、《明实录》等,这些史料以纪传体和编年体为主要形式,详细记载了朝政、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明代政治历史的重要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地方志、家谱、民间文献等私人史料,这些资料虽不如官方史料权威,但它们提供了更加细致、具体的社会风貌和民间生活的描写。例如,许多地方志中记录了地方的风土人情、经济状况等,这些对于理解明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明代史料的另一个特点是其资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大量的图像、地图、碑铭、文物等非文字材料,这些可以为研究明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信息。总的来说,明代史料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为后人研究该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2、明代史料的来源与采集方式
明代史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由政府和皇帝组织编纂的正式史料;二是由学者、官员或地方民众所编写的非正式史料。官方史料的采集方式通常由专门的官员组织和管理,按照一定的编纂规则进行,具有较为严密的体系。例如,《明实录》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史官负责记录,这些史料的采集方式相对规范。
除了官方史料外,私人史料的采集方式则相对松散,往往由地方志书作者、士族家庭或地方官员等自行编纂。许多家族历史、地方志等私人史料,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在反映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尽管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但它们仍然是历史学家了解明代社会状况的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史料的采集工作还包括一些特殊形式的记录方式,如民间口述历史。许多地方或特定群体会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保存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事迹,这些口述历史虽然未必被正式记录,但却是了解民间文化、风俗的重要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口述历史逐渐被学者整理和归纳,成为珍贵的史料。
3、明代史料的价值与作用
明代史料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明朝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析,历史学家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决策、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例如,通过《明实录》和《明史》,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皇帝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针,分析当时的内外政策对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
此外,明代史料在揭示明代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地方志、家谱和民间文献详细记载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群体的生活画面。它们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尤其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另外,明代史料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研究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治理以及文化繁荣的经验与教训,现代社会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为当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明代史料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宝贵财富,也能为当代人提供反思历史、理解现实的智慧。
4、明代史料的保存与整理
明代史料的保存与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当时纸质资料易于破损、丢失的情况下。为了保留历史记忆,明代政府及部分士族家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史料的保管和整理。许多官员和学者不仅负责史料的编纂,还承担着史料的保存工作。例如,明代的“大典”工程就不仅是为了编撰历史,还涉及到大规模的资料收集与保存。
然而,由于战乱、天灾以及时代变迁,许多史料并未能得以完好保存。明代末期的战乱和清朝建立后的政治变动,导致了大量明代史料的散失。即便如此,仍然有大量明代史料得以流传下来,尤其是在地方上的民间保存形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明代史料通过私人收藏或民间流传被保留下来,成为现代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
现代学者对于明代史料的保存和整理采取了更多的措施,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进行电子化保存,极大地提升了史料的可存取性和安全性。如今,很多明代史料不仅在国内的档案馆、图书馆得以保存,还通过互联网共享给全球的学者和研究者。这一方面促进了明代历史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结: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代史料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在研究明朝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官方史料还是私人史料,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让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文化背景。
同时,明代史料的保存与整理工作也是历史学者和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史料的保护和传播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这为我们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总的来说,明代史料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