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法律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历代法律

历代法律(共71册)

资料编号:KW4886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1.7G

目录介绍如下:

001大陆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何勤华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10.06_12619647_P608_.pdf265.16 MB
002大明律 附大明令 问刑条例 点校本_怀效锋点校_辽沈书社_1990.08_10786984_P466_.pdf118.99 MB
003大唐六典_[日]广池千九郎训点 [日]内田智雄补订_广池学园事业部_1973.12_10510891_P535_.pdf331.11 MB
004大唐六典_[唐]李隆基撰 [唐]李林甫注 [日]广池千九郎校注 内田智雄补订_三秦出版社_1991.06_10824295_P535_.pdf280.37 MB
005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元典章校补释例六卷_陈垣撰_古籍出版社_1931.02_12201130_P204_.pdf85.93 MB
006大元通制条格(1-2)_[元]至正中敕撰_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_1968.11_10490314_P866_.pdf271.58 MB
007多元的法律文化_何勤华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7.09_11874802_P673_.pdf298.98 MB
008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_何勤华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1.01_10481398_P514_.pdf211.13 MB
009法典中的西夏文化: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研究_杨积堂着_法律出版社_2003.12_12065806_P279_.pdf88.05 MB
010法律、社会与思想:对传统法律文化背景的考察_何勤华 陈灵海着_法律出版社_2009.11_12502956_P360_.pdf146.92 MB
011法律和社会科学 第6卷_苏力编_法律出版社_2010.06_12593859_P295_.pdf134.16 MB
012法律书评 第1辑_苏力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3.12_11285309_P204_.pdf92.28 MB
013法律移植论_何勤华等着_北京大学出版社_2008.06_12150621_P344_.pdf98.40 MB
014法律与革命(中文修订版) 第1卷_[美]哈罗德·J.伯尔曼着 贺卫方 高鸿钧 张志铭 夏勇译_法律出版社_2008.04_11986599_P663_.pdf352.52 MB
015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_[美]伯尔曼着 贺卫方等译_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_1993.09_10344360_P821_.pdf372.12 MB
016汉律遮遗 上_沈家本编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09_12507320_P267_.pdf81.90 MB
017汉律遮遗 下_沈家本着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09_12507324_P225_.pdf67.58 MB
018汉律遮遗 中_沈家本着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09_12507323_P263_.pdf80.70 MB
019行万里路:探寻法律成长的足迹_何勤华等编着_清华大学出版社_2009.05_12283545_P351_.pdf113.15 MB
020混合的法律文化_何勤华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8.06_12043079_P622_.pdf268.33 MB
021近代私法史 上_[德]弗朗茨·维亚克尔着 陈爱娥 黄建辉译_上海三联书店_2006.01_11589978_P342_.pdf172.54 MB
022历代律令 上_沈家本着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6.11_12254244_P242_.pdf47.38 MB
023历代律令 下_沈家本着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6.11_12254239_P279_.pdf60.87 MB
024历代刑法分考 上 特号456_沈家本着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6.10_12280902_P278_.pdf64.91 MB
025历代刑法分考 下 特号458_沈家本着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6.10_12271813_P242_.pdf59.25 MB
026历代刑法分考 中 特号457_沈家本着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6.10_12271807_P274_.pdf49.37 MB
027历代刑法考_[清]沈家本着 张全民点校_中国检察出版社_2003.08_11993746_P540_.pdf202.55 MB
028历代刑官考_沈家本着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08_12261440_P129_.pdf31.53 MB
029历代狱考_沈家本着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08_12258519_P65_.pdf21.04 MB
030龙筋凤髓判校注_[唐]张鹞撰 田涛 郭成伟校注_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_1996.01_10242955_P202_.pdf61.62 MB
031论一般法律_[英]杰里米·边沁着 毛国权译_上海三联书店_2008.04_11982862_P312_.pdf170.31 MB
032律学考_何勤华编_商务印书馆_2004.12_11411972_P604_.pdf232.85 MB
033美国法律辞典_[美]彼得·G·伦斯特洛姆编 贺卫方 樊翠华 刘茂林 谢鹏程译_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_1998.08_11586850_P380_.pdf142.19 MB
034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_高道蕴等编_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_1994.06_10003432_P514_.pdf198.35 MB
035明末清初法律思潮研究_苏凤格着_郑州大学出版社_2010.01_12488773_P202_.pdf131.66 MB
036破万卷书:享受法律思想的智慧_何勤华等编着_清华大学出版社_2009.04_12203330_P417_.pdf138.93 MB
037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_徐忠明着_上海三联书店_2009.04_12201706_P301_.pdf96.05 MB
038秋审条款_[清]齐秋审_秦中观书局_1902_12322691_P149_.pdf66.81 MB
039宋本大唐六典_[唐]唐玄宗撰 母煚等执笔_中华书局_1991.01_10329194_P458_.pdf178.28 MB
040宋刑统_[宋]宝仪等撰 吴翊如点校_中华书局_1984.06_10285118_P550_.pdf193.12 MB
041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_苏力着_北京大学出版社_2011.01_12758065_P348_.pdf187.74 MB
042唐六典_[唐]李林甫等撰 陈仲夫点校_中华书局_1992.01_10284347_P766_.pdf280.49 MB
043唐律初探_杨廷福着_天津人民出版社_1982.05_10242991_P228_.pdf84.12 MB
044唐律疏义新注_钱大群撰_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_2007.03_12024253_P1064_.pdf657.46 MB
045唐律疏议 30卷_[唐]长孙无忌等撰 刘俊文点校_中华书局_1983.11_10242992_P678_.pdf236.41 MB
046唐律疏议译注_曹漫之主编_吉林人民出版社_1989.09_10718687_P1168_.pdf530.43 MB
047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_[美]约翰·罗尔斯着 姚大志译_上海三联书店_2002.04_10656860_P511_.pdf172.65 MB
048唐律通论_戴炎辉编着_正中书局_1964.04_11013418_P639_.pdf275.74 MB
049唐律通论_徐道邻着_中华书局_1945.05_10109650_P94_.pdf27.15 MB
050唐律研究_乔伟着_山东人民出版社_1985.04_10242985_P419_.pdf164.79 MB
051唐明律合编 上 特号541_[清]薛允升撰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7.12_12273560_P199_.pdf61.35 MB
052唐明律合编 下 特号543_[清]薛允升撰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7.12_12271808_P707_.pdf74.16 MB
053唐明律合编 中 特号542_[清]薛允升撰_台湾商务印书馆_1977.12_12271806_P430_.pdf61.04 MB
054唐明律合编(影印本)_[清]薛允升编_中国书店_2010.09_12774234_P315_.pdf221.53 MB
055西方法学名着述评_何勤华主编_武汉大学出版社_2007.08_11857450_P500_.pdf235.67 MB
056西方法学史读本_何勤华编着_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_2010.04_12556599_P517_.pdf314.40 MB
057刑具及行刑之制考_沈家本着_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_1976.11_12507319_P97_.pdf31.61 MB
058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_[美]刘易斯着 徐爽译_法律出版社_2010.05_12620976_P198_.pdf60.92 MB
059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_何勤华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9.06_12310836_P549_.pdf241.96 MB
060元典章年代索引_植松正编_宗青图书出版公司_1986.05_10522444_P203_.pdf73.36 MB
061战国秦代法制管窥_刘海年着_法律出版社_2006.03_11579287_P541_.pdf242.57 MB
062折狱龟鉴译注_[宋]郑克编撰 刘俊文译注点校_上海古籍出版社_1988.03_10797358_P560_.pdf162.39 MB
063真诰校注_[日]吉川忠夫 麦谷邦夫编 朱越利译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2006.12_11815259_P660_.pdf241.19 MB
064中国传统行刑文化研究_孟祥沛着_法律出版社_2009.11_12599585_P265_.pdf101.80 MB
065中国传统侦查和审判文化研究_王立民主编_法律出版社_2009.11_12556583_P403_.pdf157.25 MB
066中国法典编纂沿革史_何勤华主编_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_2007.02_11841999_P273_.pdf87.93 MB
067中国法学家访谈录 第1卷_何勤华主编_北京大学出版社_2010.01_12489182_P481_.pdf268.01 MB
068中国法学史(修订本) 第1卷_何勤华着_法律出版社_2006.08_11761471_P559_.pdf190.97 MB
069中国古代判例法运作机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为比较的考察_胡兴东着_北京大学出版社_2010.06_12593415_P398_.pdf174.82 MB
070自然法的观念史和哲学_[德]海因里希·罗门着 姚中秋译_上海三联书店_2007.05_12038724_P279_.pdf149.52 MB
071自然权利与历史_[美]斯特劳斯着 彭刚译_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_2003.01_11049366_P336_.pdf157.14 MB

历代法律历代法律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石,自古以来便是国家管理与社会规范的重要工具。中国历代法律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彰显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法律的不同理解和应用。从夏、商、周的“礼法”并行,到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主导,再到唐宋时期法治精神的完善,再到明清时期法制的成熟与复杂化,历代法律制度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将从法律的起源与演变、法家的影响与实践、唐宋法治的创新、明清法制的深化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历代法律的演变过程,分析法律制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变化与作用。

1、法律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的法律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法律形式是“礼法”并行的体制。在夏、商、周三代,礼仪和法律并未完全分离,礼不仅是道德规范,也具有法律效力。尤其在周朝时期,礼制已经开始形成一种有法律约束力的体系,周朝的“周礼”便是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代表。周礼注重“仁义礼智信”,而这些内容不仅仅是道德要求,很多内容逐渐转化为法律条文,开始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原本以“礼”为主的法律体系开始显现出局限性,特别是在战国时期的动荡中,国家需要更为严厉和统一的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这时,法家的思想开始兴起,代表人物如商鞅、韩非等提出了法治思想,主张通过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法家强调法律的严苛性和普遍适用性,认为通过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确保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帝国的诞生,秦朝法制的推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秦朝的法律制度基于法家的思想,执行严格的法治政策,虽然秦法严苛,但也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秩序的维护。秦朝的“法制”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法治序幕,成为后世法律制度的重要基石。

2、法家的影响与实践

法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秦朝的法律实践中,法家的理念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法家主张以法律为主导,强调国家的权威和法律的绝对性。这种思想与先前以“礼”为主的法律理念完全不同,法家认为国家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维护社会秩序,避免人性中的贪婪和恶劣行为扰乱社会。

秦始皇推行的“法治”政策,虽然以暴力手段执行,但却在当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确保了社会的高度统一。秦法对后来的各朝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制度设计上,许多朝代的法律仍然继承了秦法的许多基本原则,如中央集权、法治至上等。

法家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赏罚分明”,这一理念在秦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商鞅变法期间,秦国通过严厉的法律手段,提高了国家的生产力,强化了军队的战斗力。商鞅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条款,确保了政府的集权和民众的服从。尽管秦朝最终因法制过于严苛而灭亡,但法家思想却在中国历史上留有浓厚的痕迹。

3、唐宋法治的创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法制发展的一个高峰。唐朝的“唐律”被誉为古代中国最为完善的法律之一,它不仅继承了之前法家的一些思想,还吸收了儒家的道德理念,使得法律体系更加人性化和宽容。在唐朝,法律不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也成为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唐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宽刑”与“重礼”并行。唐朝的法律体系中,刑罚并不苛刻,更多地注重道德教育和人道主义的原则,强调法律的温和性和社会宽容。唐律的内容详细、体系完备,它对于后来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各朝代的法律制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法制则在唐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注重法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尤其是在民事法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宋朝的法律条文明确,特别是在土地、婚姻等民生问题上,宋代的法律体现出较高的理性和细致。宋代法律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实践中也逐渐强调法律与社会习俗的结合,使得法律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4、明清法制的深化与完善

明清时期,中国的法律体系经历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完善。明朝时期,法律更加注重规范性和执行力,明律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重要阶段。明律强调以“刑法”为核心,对各类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在对官员的惩治方面,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手段。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法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清朝的法律不仅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也加强了对民众的规范。清律尤其注重维护皇权,许多法律条文都涉及到对皇帝的维护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清朝的法律体系虽然庞大且复杂,但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明清法制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贪污腐败的严格打击。两朝法律制度中有着大量关于官员行为规范的规定,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然而,明清法制的缺陷也十分明显,过于繁琐且难以灵活运用,导致了部分地区法律制度的僵化。

总结:

中国历代法律从“礼法”并行到法治建设,再到唐宋的创新与明清的深化,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法律体系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无论是法家的严苛,还是唐宋时期的宽松与理性,都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整体框架。法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既是社会发展的反映,也是政治、文化的需求和历史局势的产物。

历代法律不仅塑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也为后代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今天,我们回顾这些法律遗产,可以更好地理解法治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 有需要联系v;hx-hx4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刺梨占星塔罗刺梨占星塔罗
易学资料

对占星塔罗感兴趣关注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