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探原(共10册)
资料编号:KW3804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17G
作者:罗君惕
出版机构: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3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字书,对于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一部辞书的范围。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决心光大许慎所言之精论,订正许慎所言之谬误,廓清同代之疑团。由此开始撰《说文解字探原》。”
本书首举甲金篆隶字形,次辨文字本义、后起义以及文献中的误解,次以本义与字音相比,说明某字得声之由,分出古音、近音或误读。本书尤重对会意兼形声字的发明。
作者手编索引,详细注明重文及互见之字,不仅检索方便,且使索引本身即成一部简明字典,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罗君惕先生(19051984),别号艮厂,生于江苏镇江。蒙古族人,本姓那。海上着名文字学家、书法家。先后任教于暨南大学、英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着有《说文解字探原》《中国汉文字和汉文字学的源流》、《汉文字学要籍概述》、《秦刻十碣考释》等。
第一册
罗君惕自
文解字探原自序
撮 凡
文解字探原目
文解字探原第一上(一一至二六七)
文解字探原第一下(三一至六五三)
第二册
文解字探原第二上(七一至一四)
文解字探原第二下(一一一至一二六七)
文解字探原第三上(一三一至一五三六)
第三册
文解字探原第三下(一五三六至一八**)
文解字探原第四上(一九一至二二四一)
第四册
文解字探原第四下(二三一至二五五三)
文解字探原第五上(二六一至二八一七)
文解字探原第五下(二八一八至二九五五)
第五册
文解字探原第六上(三一至三二四九)
文解字探原第六下(三三一至三四五八)
文解字探原第七上(三五一至三六五二)
第六册
文解字探原第七下(三七一至三九三一)
文解字探原第八上(四一至四二五三)
文解字探原第八下(四三一至四三五三)
文解字探原第九上(四四一至四五三一)
第七册
文解字探原第九下(四五三二至四六七四)
文解字探原第十上(四七一至四九四九)
文解字探原第十下(五一至五二四九)
第八册
文解字探原第十一上(五三一至五六二九)
文解字探原第十一下(五六三至五七五九)
文解字探原第十二上(五八一至**)
第九册
文解字探原第十二下(六一一至六三三七)
文解字探原第十三上(**一至六六五三)
文解字探原第十三下(六七一至六八五七)
第十册
文解字探原第十四上(六九一至七六)
文解字探原第十四下(七一一至七二七五)
文解字探原第十五上 文解字
文解字探原第十五下 文解字后
文解字探原引用籍目
一 字及其有着作
二 籍及其有着作
三 子及其有着作
四 百家及其有着作
五 史及其有着作
六 地理及其有着作
七 政及其有着作
七 别集集及其有着作
八
文解字探原字部首目
文解字探原通
文解字探原分及索引
目录介绍如下:
说文解字探原第01册_13613660.pdf286.93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2册_13613661.pdf364.41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3册_13613662.pdf315.30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4册_13613663.pdf284.87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5册_13613664.pdf314.79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6册_13613665.pdf342.97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7册_13613666.pdf304.98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8册_13613667.pdf340.76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09册_13613668.pdf349.71 MB
说文解字探原第10册_13613669.pdf337.44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通过“说文解字探原”这一主题,探讨了文字与字形、字义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从字源学角度揭示汉字的文化内涵。首先,文章从“说文解字”这一古代语言学著作入手,阐述其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说文解字”对汉字字形、字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探究,分别论述了“字形的起源与演变”、“字义的深层次含义”、“‘说文解字’的文化价值”以及“‘说文解字’与思维方式的关系”这四个主题。最后,文章总结了通过“说文解字”这一工具,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字形的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作为汉字字形学的重要文献之一,最初通过对古文字形态的解析,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的字形不仅是对某一物象的描绘,更是文化、历史与思想的反映。许多字的形成,尤其是象形字,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物象或人类活动的表现。例如,“日”字最早象形太阳,表示其光明与圆形;“山”字则模仿山峦的形态,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影响。在“说文解字”的字形解释中,这些象形字的源头清晰可见。
汉字的字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经历了形态的演变。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隶书和楷书,字形的变化是汉字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一次字形的演变,都是文字在适应时代需求、书写工具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自然结果。“说文解字”通过对这些变化的详细记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字字形演变的重要线索。
此外,“说文解字”中也提到了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手”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就像一个握拳的手掌,清晰展现了手的动作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字形不仅代表了具体的“手”这一事物,还引申为“手段”、“助手”等抽象概念,这种字形与字义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语言与文化的互动。
2、字义的深层次含义
在“说文解字”中,字义的探究不仅仅是表面意义的解析,更注重字义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例如,“力”字的基本意义是力量,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下,字义逐渐扩展为“努力”、“气力”等概念,这种字义的延伸体现了汉字在思想、哲学层面上的深厚底蕴。
此外,许多字的意义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并不完全相同。“木”字最初表示树木,但随着文化的深入,字义逐渐涉及到“木材”、“木工”以及象征的意义,如“本”字中的“木”就代表了根基、起点,这些字义的扩展与汉字文化的演变息息相关。
“说文解字”在字义的探讨上,并非局限于字形的直接解释,而是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字的语境等多个角度,去挖掘字背后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等。例如,“天”字最初指的是天空,但它在许多成语和经典文献中,又成为了象征“天命”、“天理”的象征,反映了人类对宇宙和命运的思考。
3、“说文解字”的文化价值
“说文解字”不仅仅是一本辞书,更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字形、字义的逐一剖析,展现了古代汉字背后所蕴藏的哲学思想、历史观念及世界观。例如,很多汉字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及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透露出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
通过“说文解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文化象征意义。许多字的构成,不仅是单纯的符号,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例如,“家”字最早由“宀”(屋顶)和“豕”(猪)组成,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家庭生活的物质基础与精神象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汉字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的体现。
“说文解字”还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连贯性和深远影响。从《周易》到儒家经典,再到后世的文学作品,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延续了几千年。通过研究“说文解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汉字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历程,还能触及到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整体性的理解。
4、“说文解字”与思维方式的关系
“说文解字”的研究不仅是对字形和字义的分析,还涉及到对汉字所承载的思维方式的探讨。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构成方式直接反映了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汉字的构造往往依赖于形象和象征,这与西方语言的抽象逻辑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例如,许多汉字都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种结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便于书写,更是反映了古人“象形”思维的特征。通过对“说文解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中体现的“形象思维”与“直观认知”,这一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影响了古代文化的形成,也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说文解字”对古人思维方式的揭示,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与哲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关联。汉字的每一笔画、每一结构,都可能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观念或思维逻辑,反映了古人如何观察世界、理解自然和社会的方式。
总结:
通过“说文解字”的研究,我们不仅仅是了解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更深入地理解了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与思维方式。汉字的每一个变化、每一层含义,都与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紧密相连,反映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
总之,学习和研究“说文解字”,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更能加深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字形、字义的细致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语言背后的深刻思想和历史意义,从而使我们的文化认同更加坚定。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