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考古(共6册)
资料编号:KW6698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2.04G
作者:张勋燎, 白彬
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内容简介
道教考古是中国宗教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宗教学和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与古代道教活动有关的遗物遗迹,以达到复原古代道教活动历史的目的。
本书作者遍查道家典籍、中国考古资料,对道教的起源,不同时期道教不同教派活动的地区和特点,不同时期不同教派之间的关系,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关系,造像崇拜的起源和神系的发展问题,道教斋醮仪式、法术,以及道教的注鬼学说和尸解学说等均有独到见解,是一本研究中国道教史、道教思想与学说的重要着作。同时运用众多考古材料,如铜镜、印章、钱币、造像(石、铜、陶、瓷等质地的各种道教神像)、简牍、写纸、石刻(碑刻、墓志、镇墓卷、画像石、刻绘)、陶瓷器、药物、烧炼用具设备材料,以及宫观建筑、摩崖石窟、壁画、墓葬等遗迹,对中国古代道教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解决了许多考古发现未曾解答的问题,是一本重要的中国宗教考古着作。全书资料详赡,论证精辟,见解独到,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道教考古的着作,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的空白。书后附有“道教考古文献目录”与“引用书目”,方便读者查阅使用。本书适宜于道教史、道教思想、比较宗教学学者以及中国考古学学者使用,也是道观收藏使用之书。全书有彩图和黑白图约600幅,大16开精装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道教考古-1.pdf349.53 MB
中国道教考古-2.pdf364.29 MB
中国道教考古-3.pdf343.62 MB
中国道教考古-4.pdf359.09 MB
中国道教考古-5.pdf305.60 MB
中国道教考古-6.pdf367.34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对于3000字的文章,按照你的要求,我将以“中国道教考古”为中心进行撰写。以下是文章的结构和摘要:
摘要:中国道教考古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分支,涉及道教起源、发展、文物考古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本文从道教起源与发展、文物考古发现、宗教仪式与礼俗、道教文化遗产保护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道教考古的重要性与深远意义。
1、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于中国古代,深受道家思想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宗教体系。从道教经典的发现与解读到历史上的道教传播与演变,道教的初期形成和发展脉络展开。
道教在汉代的兴起,与社会变迁、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揭示了当时道教在政治、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
道教在隋唐时期的发展高峰,道教文化与中原文明的融合,以及对民间信仰与宗教仪式的深远影响。
2、文物考古发现
中国各地道教文物的考古发现,如敦煌莫高窟中的道教壁画与经书、山西五台山的道教建筑遗址,为道教历史与信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证据。
道教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物的完整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考古发现的道教文物,重新审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展现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力。
3、宗教仪式与礼俗
道教的宗教仪式与礼俗,如道士的生活与修行、道观的建筑布局与功能,反映了道教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仪式中的重要角色。
道教的祭祀仪式与节日庆典,如清明节的起源与发展,道教文化在节庆习俗中的深远影响。
道教礼俗与当代社会文化的互动,以及传统仪式在现代社会中的保留与传承。
4、道教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对道教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与实践,如道教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文物档案的整理与数字化保存。
道教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如何通过教育与社会活动促进道教文化的传播与理解。
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总结:
中国道教考古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关键窗口,其通过考古发现、文物保护与宗教实践的综合研究,不仅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多样性,也为今日社会的宗教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这样的格式能够清晰地呈现出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符合你的要求吗?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