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三十六卷图一卷 明 王应麟修 王樵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江苏省镇江市地方志
书名:万历重修镇江府志
卷数:三十六卷图一卷
作者:明 王应麟修 王樵等纂
版本:明万历24年(1596)刻本
格式:据日本藏本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274MB
页码:908双页
备注:万历重修镇江府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很难见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江苏省镇江市地方志,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三十六卷图一卷(明)王应麟修,王樵等纂,明万历24年(1596)刻本;清康熙间抄本。应麟,字仁卿,福建龙溪(今属福建省龙海县)人,万历8年进士,万历21年来任镇江知府。樵,字明远,号方麓居士,金坛人,嘉靖26年(154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山东佥事,尚宝卿、右都御使、刑部侍郎等职,善经学,《易》、《书》、《春秋》皆有纂述,所着《读律私笺》,甚精核。早在正德初年,镇江府推官史宗道重纂《镇江府志》,正德8年知府林魁刊刻,凡32卷。王应麟莅任后,读之,见多残缺放失,于是聘王樵为总纂,历数月而辑成此志。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书中记事迄于万历24年,抄本卷14官守志府同知记至清康熙4年(1665),府通判记至康熙9年,当是抄者所增。全书共36卷首1卷,分设9志。卷1郡邑志:建置沿革、坊巷;卷2~3山川志;卷4户口志;卷5~13赋役志:盐钞、均徭、赋役册、马政、驿传、屯田籽粒、征解库藏事宜等;卷14~20官守志:宰贰、学校、武卫、祠祀等;卷21~26士品志:古先贤哲、进士、乡举、贡、隐德;卷27文翰志;卷28~30物产志;卷31~36杂志:古迹、宫室、寺观、祥异、释道、方技、杂记。前有林魁正德8年《旧刻府志序》、王应麟《重修镇江府志序》。卷首为图,叙例。《士品志》设古先贤哲、进士、乡举、贡、隐德等,类似于一般志书的选举志和人物志。其中进士题下注:“即古选士之遗意,而释褐诸科以类附焉”,非明、清狭义上的进士。《文翰志》相当于后来的艺文志。万历重修镇江府志户口与赋役,官守、郡邑等相并列,单立专志,为他志罕见,所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若不经由者,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回里甲老人审断”,是研究当时法律和里甲职能的第一手资料。镇江地处南国,上地肥沃,濒临长江,得鱼虾之利,向来是统治者经济剥削的重灾区之一,《赋役志》则以9卷的篇幅,详细记述历代各种名目的赋役状况,内容恰占全书的四分之一,为方志中绝无仅有。各分志记述中,先府治,次丹徒,次丹阳,次金坛,结构井然,纲目清晰。对于历代政治的得失,古今人物的评价,也比较公正。王应麟《序》曾称道说;“诚一郡之信史也”。
总的来说,地方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和文化遗产,对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地方文化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增进人们对各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共同努力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江苏省镇江市的《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志,经过王应麟修订和王樵纂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民俗等信息。这本地方志原本是明代镇江府地方的权威性资料,经过重修后,修订版本被许多人所推崇。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如今,PDF电子版的《万历重修镇江府志》在数字化平台上的发布,使得更多的读者能够便捷地查阅这部地方志的详细内容,尤其对于历史学者、地理学者以及有志于地方文化研究的人来说,这一电子版无疑是重要的工具。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历史背景、版本特点、内容详解以及数字化下载意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这部地方志的价值和影响。
1、《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历史背景
《万历重修镇江府志》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王应麟修订,王樵编纂的一部地方志。镇江作为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深受历代王朝的重视,镇江府的地方志也成为了当地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地方志作为记录地方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理的工具,能够为后代了解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提供可靠依据。《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不仅仅是镇江的地方志,也承载了明代社会的政治风貌、民众生活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
这部地方志的修订历时多年,历经几代学者和修订者的努力,最终定型为《万历重修镇江府志》。其编纂的意义不仅在于记载当地的历史,也在于反映了当时地方治理、文化积淀和经济发展。地方志的编纂不仅是一项学术任务,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它帮助后人理解和继承文化遗产。
从历史背景来看,镇江自古就是中国东南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有着“水陆要冲”的地理优势。而《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编纂,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进行的,它在当地历史的传承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这部地方志的修订,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明代时期镇江的地方事务,还能透视当时镇江社会的经济、文化及风俗。
2、《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版本特点
《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版本特点体现了明代地方志编纂的严谨性和系统性。首先,作为一部官方编纂的地方志,其内容广泛,覆盖了地理、历史、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全书分为36卷,图一卷,其中包含了镇江地区的地理图、各地风物、名人事迹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镇江的全面概貌,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明代地方社会的复杂性。
其次,王应麟在修订过程中,注重将传统的地方志编纂模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了史实的准确性与资料的丰富性。通过王樵的细致纂写,地方志的语言简洁而不失典雅,既符合当时的文学风格,又容易为当地百姓所理解。对于后来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种编纂方式为他们提供了详细的原始资料。
另外,《万历重修镇江府志》还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尤其是地方地图和历史遗址的详细图示,这些图文资料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对地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些特色版本的地方志为后代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研究明代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键资源。
3、《万历重修镇江府志》的内容详解
《万历重修镇江府志》涵盖了镇江地区的多个方面,内容结构严谨,体系完善。首先,书中对镇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做了详细的描述,为后代了解镇江的自然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地方志中还详细列举了镇江的行政区划、地方名胜、重要建筑以及当地的经济状况。这些内容反映了明代镇江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其次,《万历重修镇江府志》还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人物与重大事件。书中不仅对地方上有影响的名人如历史人物、官员、文人等做了详细的传记和评述,还对镇江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这些记录不仅帮助后人了解历史人物的风采,还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书中的民俗文化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镇江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民俗风情的记录尤为重要。地方志中详细描述了镇江人民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使我们能够了解明代时期镇江人民的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特色。这些民俗资料不仅对地方历史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也为当代人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4、数字化下载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为更多人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式。通过PDF电子版的下载,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不再受限于纸质书籍的借阅和保存问题。电子版的地方志可以轻松地在各种设备上进行查阅和存档,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电子版《万历重修镇江府志》还具有数据检索功能,可以迅速定位到某一特定内容,无论是查找历史人物、地方事件还是地理数据,都能够高效进行。这种数字化格式使得过去冗长的查找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此外,数字化版本的发布,也使得这部地方志得以保存于互联网,便于未来世代的传承与研究。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镇江历史、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学者来说,电子版无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总结:
通过对《万历重修镇江府志》各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不仅是镇江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地方文化的宝贵遗产。无论是从历史背景、版本特点、内容详解还是数字化下载的角度来看,这本地方志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随着电子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够通过现代化手段,轻松地获取这部珍贵的地方志资料。
因此,数字化的《万历重修镇江府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源,也为学术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对历史学者、地方文化研究者,还是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一电子版地方志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