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时刻永远只有一个,
那就是现在。
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动作,
都应当充满觉知。
不要做未来的俘虏,
不要烦恼你未来做的那些事
觉知食物中蕴含着整个宇宙,
吃下的是宇宙给予我们的
能量、关爱和缘分。
存在本身就是个奇迹与不可思议的实相。
我们可能被夺取很多东西,
但没人能偷走我们的决心或自由,
也没人能偷走我们的联系。
只要能够呼吸、行走和微笑,
我们就能平静,就能快乐。
—— 一行禅师

01
慢慢地、欢喜地吃饭
不想将来,也不悔过去
在我四岁的时候,我母亲每次从集市上回来,都会给我带回一块香蕉叶包裹的点心。我会跑到屋子前面的场地上,一点一点地吃;有时候吃掉一块点心要花上半个小时或者四十五分钟。我会咬上一小口,抬头看看天空,然后用脚碰碰小狗,再咬上一小口。
我就是享受待在那里,跟天空、大地、竹林、猫、狗和鲜花在一起。我能花上这么多时间吃点心,是因为我心无忧虑。我不想将来,也不悔过去。
我全然地身处当下,跟我的点心、那狗、那竹林、那猫以及那万事万物待在一起。
就像我童年吃点心那样,慢慢地和欢喜地吃饭,这也是可以做到的。
或许你觉得自己已经丢失了童年的那块点心,但我确信它还在那里,还在你心灵的一角。一切都还在那里,如果你真的想要,你还可以找到它。
正念饮食是禅修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修行。我们可以将童年时吃点心的感觉带入现在的吃饭中去。当下一刻充满喜悦和幸福,如果你留心,一定会亲身体验到。

02
喝茶的两个小时,
我们赚不到钱,但可以拥有生活
在我小时候,越南人的生活与现在大不相同。无论是生日派对、诗歌朗诵会,还是某位家人的忌日,都会举行一整天,而不是几个小时。
在那一天,你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不用汽车,不用自行车,只用两条腿走。如果你住得很远,那就在前一天出发,途中在朋友家过夜。无论你什么时候到达,主人家都会欢迎你,并且热情招待。只要来了四个人,就可以坐成一桌,开始用餐;如果你是第五个到达的,也没关系,只要再等三个人,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吃了。
汉字中的“闲(闲)”字,以“门窗”为框,里面是个“月”,寓意只有那些真正悠闲的人,才有时间赏月。
而如今,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奢侈的悠闲时刻。虽然口袋里的钱更多了,物质生活也更丰富了,但我们却没有以前快乐了。而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彼此的陪伴。
但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寻常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比如,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专心饮茶,享受茶味开始。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去喝茶?
从经济角度来讲,这样很浪费时间。
但这与金钱无关。时间比金钱更为重要。时间就是生命,而金钱无法匹敌时间。在一起喝茶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挣不到钱,但却可以拥有生活。
03
在乡间小路上行走
我喜欢独自一人在水稻和野草间的乡间小路上行走。我会在大地上正念地踏出每一步,感受我正在奇妙的地球上行走。在这样的时刻里,存在变成了一种奇迹和神秘的现实。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认为真正的奇迹并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气里行走,而是在地球上行走。
每一天,我们都活在一种未被我们察觉到奇迹中:
蓝天、白云、青草,还有孩子清澈的眼睛,全都是一种奇迹。
当我们行走时,我们并非独自在行走。我们的父母和祖先都与我们一同在行走。他们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
所以,带给我们治愈和快乐的每一步,也能带给我们父母和祖先治愈和快乐。正念的每一步都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我们,而万物所有的祖先,包括我们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祖先,都在我们的身体里。
我们并非仅为自己而行走,当我们行走时,我们还为我们的家人、为整个世界行走。

04
“妈妈,我是你的莴苣”
当你种植莴苣时,你不会因为它没有生长好而责怪它。
你会认真思考为什么它没有生长好。也许它需要肥料,或者更多的水,或者更少的阳光。你永远不会责备莴苣。
然而,我们与朋友或家人之间出现问题,我们却责备别人。但如果我们知道如何“照料”他们,他们就会像莴苣一样“生长”得很好。
“责备”丝毫不会产生积极效应,说理式的劝说或争论亦是如此。如果你理解,并表现出你理解,那么你就能去爱,任何困难也就会迎刃而解。
一天,在我们位于巴黎郊区的仙人掌花禅修中心,我进行了一场关于不要责备莴苣的讲座。讲座结束后,我自己便开始行禅。
当我走到花园里一个温室的拐角处时,听到一个八岁的小姑娘对她妈妈说:“妈妈,记得给我浇水,我可是你的莴苣。”
我很高兴,她完全理解了我的话。
随后,我听到她母亲回答:“好的,宝贝,我也是你的莴苣。所以,请你也不要忘记给我浇水。”
母亲和女儿一同修行,这真美。

05
购物时的正念和慈悲心
记得有一天,我与一群孩子一起去超市。我们准备做一张桌子,于是决定出去买几颗钉子。去超市前,我告诉他们这是一次禅修之旅。孩子们非常开心参与这次特别的出行。
我们达成一致,除了我们需要的几颗钉子外,不买别的东西。
我领着孩子们在超市的每个走道里慢慢地、正念地来回行走,慢慢地看望存放的所有货物。
我们的目的不是买更多东西,而是深入地观察。我们时不时地停下来,我会指着架子上的某件物品,解释它们包含什么,制作时添加了什么,使用它们之后会有什么效果。
我们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该购买某些产品,如此他们便知道该如何照顾自己,照顾彼此,照顾地球。
快乐不是个人的事。在超市里,有不少物品是童工——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们制作的;还有些物品在制作时毒害很大。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以这种方式购物,让心中保持慈悲。修习正念消费,我们就可以治愈自己,治愈社会,治愈地球。
那天,我和孩子们在超市里花了一个半小时,而我们买回的东西只有一把钉子。
06
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禅修
有时,孩子们会问我:“你为什么禅修?”我因为热爱而禅修。我不仅热爱坐禅,还热爱行禅甚至站立禅。
试想,就餐前,你需要排队等候购买餐食,如此,你就有了修习正念呼吸的机会,觉知你的吸气和呼气,感受自己和周遭所有人的存在。
禅修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开车时,你也可以带着正念。只要你能深刻地吸气与呼气,你就是在禅修。洗碗时,如果你能感受吸气与呼气,并因此露出轻松的微笑,洗碗也就会变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我个人就非常喜欢洗碗,洗碗不光要将碗筷洗净,更要享受洗碗时的每分每秒。
只要心存正念的力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充满快乐。
每天,我都会这样修习。记得我还是一个沙弥时,师父曾让我帮他做一件事。我十分爱戴师父,非常高兴能为他做事,所以便急匆匆地出门了。但因为高兴过头,我做事不够正念,出去时“砰”地甩上了门。
师父马上将我叫住:“孩子,请你回来,重新关门。”听到他的话,我才知道自己忘乎所以。我向师父鞠躬致歉,然后念念分明地走到门前,每一步都在正念中。慢慢地,我以正念之心,走了出去,关上了门。后来,无须师父再叮嘱,我每次开门和关门时,都会念念分明,同时会想起我的师父。

07
他能做到,我们也能
有个男孩会在每个夏天和他的妹妹来到梅村。每一次他摔倒受伤,他的父亲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训斥他。
男孩发誓,等他长大了,绝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他发誓,如果自己有孩子,如果他们中有人摔倒受伤了,他绝不会训斥他们,而是去帮助他们。这是他坚定的决心。
后来,又一个夏天,他们来到梅村,男孩的妹妹与另一个女孩在吊床上玩耍,而吊床却坏了,妹妹掉了下来,膝盖流起了血。男孩发现自己变得非常愤怒,他只想大吼一句:“你怎么这么蠢?”
由于他曾经修习觉知自己的感受,而不立即将感受宣泄出来,因此,他能够停下来,没有对妹妹大吼。他转过身,开始修习行禅,好让自己平静下来。
行走的时候,他意识到,他所感受到的愤怒正是由他父亲传递给他的。
如果他没有去修习正念呼吸、平静地行走,那么他很可能会变得和他父亲一样。在梵语中,这就叫轮回,让消极或破坏性的行为反复持续。
男孩突然很想回家,邀请父亲与他一起静坐。当这个美好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时,他对于父亲的所有愤怒和不满都烟消云散。
那个夏天,那个男孩十二岁。他只有十二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能有如此见悟去转化自己的苦恼确是莫大的成就。
既然他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当然也能。

08
我们真正的家便是此时此刻
无论此时此地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真正的家是一个没有歧视,没有仇恨的地方;我们在真正的家中不再寻觅任何事物,不再渴求任何事物,不再遗憾任何事物。
当我们带着正念之力量回归此时此地时,我们将能在此时此刻建立真正的家。
“解脱”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在此时此刻就能接触到所有心灵和血缘上的祖先。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回到此时此刻,如何安住于这一时刻,以便发现我们真正的家。当我们能感受到这些祖先此时此刻与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不必再担心或受苦。
当我们不再试图寻找自身之外的时间、空间、文化、地理、国籍或种族意义上的“家”时,我们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真正的家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我们的双脚、双手和我们的心在每时每刻都能触碰到的实实在在的现实。如果我们明白这些,那么就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真正的家。
你也许想知道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否已经在你身后;你也许会认为它们尚未到来,但终将到来。
但,这一刻,才是我们一直等待的时刻。佛陀有云:你必须将此时此刻变成你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刻。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1926年10月11日出生于越南中部,现代着名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
16岁出家,后创立青年社会服务学校、万行佛教学院和Tiep Hien接现团体。
1982年在法国西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禅修道场,推广正念禅修,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及儿童,毕生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与正念生活之道。
1967年,被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他通晓越、英、法及中文,着有佛学、诗集、小说、传记等100多部作品,被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长居畅销书榜单。
本书《活在此时此刻》为一行禅师第一本自传作品。
有需要联系v;shuij56
摘要:本文围绕“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禅修!慢慢地、欢喜地吃饭,不想将来,也不悔过去”这一主题,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实践禅修。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吃饭这一日常行为进行禅修、如何培养对当下的全然专注、如何放下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过去的悔恼、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动作感受生活的欢喜。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禅修不仅仅是静坐或修行的形式,它能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从而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找到宁静与喜悦。
1、从吃饭开始,体验禅修
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然而,很多人在进餐时,并未真正用心去感受食物的滋味与享受这一刻的宁静。我们通常心不在焉,可能在看电视、与他人交谈,或是匆忙地完成这件事。然而,如果我们能将吃饭的过程当作禅修的实践,它将成为我们回归当下的一扇门。
慢慢地、安静地吃饭,是禅修的第一步。我们可以试着集中注意力于食物的色香味,感受每一口食物进入口中的触感与味觉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更是一次对自己心灵的滋养。每一粒米、每一块菜,都承载着自然的恩赐,吃饭时,我们与自然合一,身心都在这一刻得到滋润。
通过吃饭的禅修,我们能够学会如何在日常中培养觉察力。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它可以是一种对内心的修行。每一次咀嚼,每一次吞咽,都是对当下的深刻体验。当我们停下匆忙的步伐,去认真体验这一过程,生活中的烦恼和焦虑也会慢慢消散。
2、全然专注于当下
禅修的核心在于对“当下”的专注与体验。当我们全然专注于某一件事情时,内心的杂念与烦恼会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忧虑牵绊,难以专注于眼前的每一个瞬间。然而,禅修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回归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洗手、走路、听水声等,去体会这些简单动作中的禅意。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动作,都是我们活在当下的体现。通过全然的专注,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放下那些无谓的烦恼。
当我们专注于当下时,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事情已经远去,未来的担忧也不过是空想。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现实。而这种专注的力量,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3、放下对过去与未来的执着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陷入对过去的悔恼或对未来的焦虑,这使得我们常常无法安然生活。禅修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会放下这些执着,回到当下的生活中。过去已经成为历史,未来仍然未可知,唯一可以掌控的,只有此时此刻。
我们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或是简单的静坐,帮助自己放下对过去的悔恼与对未来的忧虑。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学习接受一切的发生,理解人生的无常,并不执着于任何结果。当我们放下对过去的執念时,内心将变得更加宽广与自由。
放下对未来的忧虑也是禅修的重要内容。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过度的忧虑不仅让我们无法享受当前的生活,也可能使我们失去对生命本身的感知。在禅修中,我们学会如何接纳不确定性,并在变化中找到宁静。
4、从日常小事中感受欢喜
禅修并不一定需要在寺庙或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它可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感受每一个小事,发现其中的欢喜与宁静。比如,沏一杯茶、听一首音乐、甚至是整理房间,都可以是我们感知生命美好的途径。
欢喜并非外在的成就或物质的获取,而是一种内心的状态。通过禅修,我们能够更敏锐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当我们意识到每一件小事背后的意义时,我们的生活便不再是单调的机械重复,而是充满了爱与感恩的流动。
禅修的欢喜并不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深层的内在满足。它源自于我们对生活每个瞬间的感知与体验,而非对未来某个目标的期待。通过将这份欢喜融入日常,我们能够拥有一种深沉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结:
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禅修。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不妨停下来,体验吃饭、走路、说话这些简单的行为,学会在其中找到宁静与喜悦。通过这些日常的禅修实践,我们可以在喧嚣中保持清明,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禅修并不需要脱离现实生活,它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我们只需要慢慢地吃饭、安静地走路、专注于当下,就能在平凡中发现非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也能找到面对生活挑战的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