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康熙城武县志》全十卷 赵嗣晋 王孙延纂修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地方志
书名:康熙城武县志
卷数:全十卷
作者:清赵嗣晋 王孙延等纂修
版本: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琴崔堂刻本
格式:据日本珍藏本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下载
大小:117.26 MB
页码:569双页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地方志,康熙城武县志十卷,图一卷。清赵嗣晋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赵嗣晋字桐严,广德人,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七年(1698)任城武县知县。赵嗣晋莅任后,见邑志虽创于明、再修于康熙年间,惟旧志皆极为简略,且距康熙旧志已30余年,这期间,钱粮户口,尚有增减,人物古迹,亦多异同。即与邑中绅士、父老同为修葺较订,并开馆纂述,网罗采辑,分类别例,缺者补之,冗者删去,历时五月而告成。《城武县志》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康熙城武县志全书十卷图一卷,分为:卷一舆地志:星野、沿革、山川、社村、风俗、方产,建置志:城池、河堤、官廨、仓廒、邮铺、桥梁、坊表、祠庙、义冢、保甲、兵防;康熙城武县志卷二学校志:文庙、儒学、祭器、乐器、书籍、学田、典籍、义学、义田,赋役志:户口、地亩、科制、盐课;康熙城武县志卷三至卷四职官志表、职官志传;康熙城武县志卷五人物志:宦迹传、文学传、武将传、隐逸传、节烈传、流寓传、武将传;康熙城武县志卷六至卷九艺文志:序、记、诗、赋、书;康熙城武县志卷十典社志:文祀、乡饮等,秩祀志,古迹志,杂志。康熙城武县志卷首有图十八幅。此志体例谨严,记述详确。其中以人物、职官两志记载最精赅。此外,将舆图单列一卷,为它志少见。然学校志、秩祀志、古迹志中,所记尚有重复,可为合并。
成武县作为千年古县,县名来历及沿革少有人考证。笔者二十多年来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出《“成武”来历及沿革考》,今摘要如下。
“城武”旧址在曹县梁堌堆
夏朝时,楚人移居于今曹县东境梁堌堆(位于今成武县城西南约三十里),名以楚丘。商汤驱赶楚人南去,占有楚丘,伐夏前于楚丘告天会盟诸侯,称“吾甚武”。以武力行天之罚,灭桀而代之,此地遂名武城。西周至春秋处鲁宋之交。
《左传》载:楚灵王:“王田于武城。”楚欲称霸中原,会盟诸侯于武城,此武城不在楚国而在宋国,楚灵王称为楚国属地,行猎祭祖于此,又拒不见宋大子佐以欺宋。考宋地名武城且楚于此有宗祧之事者,正是夏时楚人所居之楚丘。楚灵王到武城,是因为武城境内有楚丘,此为楚人发源地,是其祭祖之所。此时楚北上中原,欲复前人故土,几年后驱宋迁都彭城,占有楚丘,后又置楚丘县为近齐国的淮北十二县之一,是今山东省最早设县之地,距今已二千四百年。
楚丘为城武的前身
清代乾隆年间所修《曹州府志·建置沿革表·城武》记:“周为郜国地,又为楚丘地。”清道光《城武县志·沿革》载:“春秋时,郜亡入宋;鲁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襄公十年,公享晋侯于楚丘,即今之城武西南境,为宋属邑。”清康熙本《曹县志·疆域志·沿革·周》记:“鲁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杜注言曰:‘楚丘……在济阳城武县西南。’襄公十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即此时楚丘已为宋属邑也。战国,周赧王二十五年,齐、楚、魏灭宋,三分其地。齐得宋之济阴,东南为楚丘己氏邑。今县有楚丘地,而又分济阴定陶南境以附之。”据上二县志所言与《春秋三传》,知春秋时楚丘邑先属鲁国武城(子由为宰,澹台灭明故里),后属宋国;战国初属楚国楚丘县。
战国末,秦人东进。《六国年表》载:“(周显王)二十六(年),(秦)城武城……”周显王二十六年时,秦孝公出兵已到今山东西部,所城之武城应是天下之中的陶附近之原宋国武城,武城有商周二代先王告天之所景山,即楚丘。周显王二十七年,秦孝公在武城受诸侯贺,会诸侯,事后又朝见周天子。此时秦已驱楚南去,占有楚丘,仍名武城,筑城驻军,显示秦中原霸主地位。
刘邦改楚丘为城武
秦代设县仍名武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载:“(秦)二世三年十月、(汉)十五(月):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武城南。”《史记》人物传记为“成武南”。王离率大军为什么驻武城?《秦始皇本纪》载:“列侯武城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与议于海上。”王离的封邑就是武城,列侯按封区户数拥有土地,并征收地税供其享用,称食邑。所以,王离为了保护自己的封地和利益,率军驻守武城,与周勃作战,却被打败。及至西楚霸王时,又废武城县名,恢复楚丘县名。
清康熙版《城武县志》记载:“汉高祖过鲁祀孔子,驻跸文亭,以武功告成,改楚丘为城武。”刘邦灭项羽后,韩信封楚仍称楚丘县。汉王十二年,刘邦灭英布,西行回京,驻跸文亭山,一因发迹武城,今武功告成,正应其名;二因项羽、韩信已灭,为绝楚人怀思,改楚丘为城武。此是“城武”的由来,同时,解开了“城武”的“城”字是土字旁的两千多年之谜。
吕后当政,恢复秦代旧称,又改称武城县。文帝十六年仍名武城县,之后改称成武县。王莽秉政,改成武为成安,改秺县为万岁县,改郜城为告成。东汉时省万岁、告成二县,成安又改为成武,将二县并入,治所迁今县城西文亭湖一带,为三县之中。西晋、唐、宋、元时期县名曾更名武城(成)县,明初名城武县,明洪武十八年“以城武为武成”(《清史稿·地理志·山东·曹州府》),后改称城武县。1958年,改称成武县。
地方志的内容通常涵盖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等方面。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人口情况、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重要信息。地方志的编纂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以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的《康熙城武县志》是一本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志。全书共十卷,由赵嗣晋和王孙延等人纂修,详细记录了该地区在康熙年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电子版PDF格式的《康熙城武县志》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从该志书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地方文化价值、电子版的便利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1、《康熙城武县志》背景与历史价值
《康熙城武县志》由赵嗣晋和王孙延等人纂修,是清朝康熙时期成武县的地方志。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是历史悠久的古县之一。地方志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记录,不仅对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记录,也为后代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本志书自成书以来,便一直是学者研究该地区历史的主要文献之一。
这本地方志的撰写,紧密结合了康熙年间的政治环境、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以及文化背景,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这部地方志,后人可以深入了解成武县在清朝康熙时期的各方面状况,如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志书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当时成武县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记录,还体现在其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上。
在历史研究中,地方志作为历史资料的来源之一,其可信度和价值常常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尤其是像《康熙城武县志》这样的地方志,它记录了清朝时期地方社会的细节,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它不仅是研究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理解和解析清朝时期中国地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2、《康熙城武县志》的内容概述
《康熙城武县志》全书共十卷,内容覆盖了成武县的各个方面。志书的内容分为若干篇章,涵盖了该地区的地理、历史、人口、经济、政治、风俗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篇对成武县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记录了县域的山川、河流、气候等因素;历史篇则深入探讨了成武县的历史沿革,追溯了县域的起源、发展及重大历史事件。
在经济篇中,志书详细记载了成武县当时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流通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康熙年间成武县经济的运作方式和其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此外,政治篇中也对当时成武县的政府组织、地方官员的职责和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风俗篇则是这本地方志的一大特色。成武县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通过这一篇章展现出来,从节令活动到地方习俗,从宗教信仰到民间传说,这些内容反映了成武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通过这些详细的描述,后人得以窥见当时人们的生活面貌,以及文化传统在地方社会中的根深蒂固。
3、《康熙城武县志》的地方文化价值
《康熙城武县志》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它更是一部地方文化的宝库。地方志书通过对地方历史、社会、风俗的详细记录,不仅保存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也为后人提供了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成武县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在康熙年间,表现出丰富的地域特色与独特的社会风貌,这些都通过《康熙城武县志》得以传承。
通过《康熙城武县志》,我们能够了解成武县在清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这些文化不仅包括民间的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也包括了地方语言、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成武县在当时的艺术、文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这些在《康熙城武县志》中得到了全面的记载。
地方文化的传承往往依赖于地方志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认同的源泉。《康熙城武县志》通过详细记载成武县的风土人情,使后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地方文化,也为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的途径。
4、《康熙城武县志》电子版的便利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方志书逐渐走向数字化,电子版地方志成为现代研究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康熙城武县志》这种厚重的地方志,它的电子版不仅让研究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阅,还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和分享。通过PDF电子版,用户可以轻松获取这本地方志的全部内容,无需担心纸质书籍的损坏或丢失。
电子版的地方志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阅读体验。借助搜索功能,读者可以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避免了翻阅纸质版时的不便。此外,电子版地方志的传播速度快,尤其适用于远离纸质书籍的地方,为学术界和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广泛的获取途径。
电子版的《康熙城武县志》还具备了便于存档和共享的特点。研究人员可以将其存储在个人电脑或云端,随时进行整理、分析和引用。而在学术交流中,电子版资料的共享大大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对于历史学者、地方志研究者来说,电子版的《康熙城武县志》无疑是一个值得珍视的工具。
总结:
《康熙城武县志》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的宝贵历史文献,它详细记录了清朝康熙年间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这本志书不仅对研究地方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电子版的《康熙城武县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查阅,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康熙城武县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方志,不仅具备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也为地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化传承,电子版《康熙城武县志》的发布都为各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