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光绪陵县乡土志》全一卷 清钱应显修 邢宝英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山东省德州市地方志
书名:光绪陵县乡土志
卷数:全一卷
作者:清钱应显修 邢宝英等纂
版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印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
大小:4.35 MB
页码:37双页
山东省德州市地方志,清钱应显修,邢宝英等纂。一卷。应显,安徽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官知县。宝英,山东陵县人。光绪师范毕业生。是书按部颁条例纂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书。约二万字。首冠陵县地舆图一幅,末有钱应显撰拟陵县乡土志序。
乡土志又称风土志,诞生于清光绪末年的教育改革,延及民国时期,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各级行政区划,大至省,小至乡,都是乡土志记录的对象。同时它也是一种乡土教科书,旨在发扬和培养爱乡、爱土,以至爱国的民族精神,主要是为蒙童和初级学生了解本乡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物产等情况。清朝末年,西学东渐,新的文化思想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迫于形势,开始推行“新政”。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颁行了《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广开新式学校。各地纷纷兴学堂、办教育,蔚然成风。光绪二十九年(1903),根据《癸卯学制》编制《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法令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近代学制。其中《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了我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学制、教育宗旨、课程设置、各学科的要义及教学进度。随着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教材。但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频繁,各地典章制度繁杂,要编纂适用于各地小学生易学易懂的乡土教材,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也非其所能独自承担的。光绪三十一年( 1905) , 京师编书局监督黄绍箕遵照《奏定学堂章程》的要求编订并由学部下发了《乡土志例目》, 要求由府、厅、州、县各撰乡土志,作为初等小学历史、地理、格致(包括动植物及生理卫生常识)3 科的课本,“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植物、动物、矿物”。编订乡土教材的指导体例《乡土志例目》获准颁行全国后,各地掀起了编纂乡土志的热潮。从光绪末年至民国(1905—1949) , 全国各省、府、厅、州、县共编了乡土志(乡土教科书)680 种。
《陵县乡土志》就是这股热潮中诞生的产物。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徽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钱应显任陵县知县。其执掌陵县后发现,“县志岁久失修”,而且当时的儿童教育现状是“仅知摭拾掌故,蹈袭陈因”,缺少易学易懂的乡土教材。正值清廷学部颁行通饬各地编纂乡土志,其积极响应号召,为了备初级教科之用,能“使童蒙启发性灵,易知易明。不忽于近而后可期于远,无忘其本而乃能齐其末。 ”更想借此书达到“俾后进誉髦,知所采择”的目的。于是由他亲自挂帅“为之披览”,以陵县本地师范毕业生邢宝英具体负责编修事宜。参与人员有:邢宝英之弟名士邢宝奇、士绅刘云阁、训导张文栋4人,经“数月告竣”。
《陵县乡土志》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陵县乡土志》共纂约2万字,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书。它是按学部颁条例纂修,“所颁条则亦相符合”。开篇首页为当时的陵县地舆图一幅,并标注面积“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四十里,每方五里。 ”末页是时任知县钱应显撰拟的陵县乡土志序。正文部分,分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十五个条目。“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幼稚之知识,邃求高深之理想,势必凿难入。惟乡土之事,为耳所习闻,目所常见,虽街谈巷论,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时供儿童之嬉戏者,一经指点皆成学问。其引人入胜之法,无遗此者”。现将重要条目简介一二。历史部分讲述“本境建置年代”。从“唐虞夏商”的“兖州之域”直到“国朝”(清朝)的“直属济南府”,展示了陵城区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置沿革及政治隶属。政绩录分为“兴利”、“去害”和“听讼”三部分,主要展现了以隋朝的房恭懿、赵元淑、唐朝的韩思复、韦安石、张知骞、颜真卿等三十六位在陵县任内历朝历代的政绩卓然的名宦及其主要事迹。他们怀着爱民、忧民意识,勤于政务、刚正不阿,采取种种利民措施,解除黎民痛苦,改善百姓生活,实现了社会清明和民安邦宁。陵城百姓念其政功,历次修志都将他们录记在册,以示感恩戴德。兵事录记载了从东汉到清朝十二次兵事,其中以天宝十三的安禄山谋反,颜真卿忠义守城和捻军、义和团来扰等较为重要。
耆旧录占据本书最大篇幅。耆旧释义为年高望重者,在此处主要是指在当地有名望、有影响力、命高德召的士绅、乡贤。耆旧录分成了“事业”、“学问”和“其乡”三部分,记述了东方朔、石鉴、东方老、东方举等六十多位乡贤及其事迹,还载有东方朔、康丕扬等文学名家的着作,另载有各个不同时期的善事、孝事和各种感动乡邻之事。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精英,不仅以其德望、学识而非权势、财富为乡民所敬仰,而且在兴学宣教、赈济孤苦、建祠修路等公益事业上也是身体力行,尤其是在维护政治秩序、推行教化、和谐乡里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地理记各乡古迹、学堂、市镇、祠庙、教堂等数量及位置。
《陵县乡土志》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现可见的是由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年出版的《中国方志丛书》之一。晚清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从而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及与世界各国的竞争力。而爱国从爱乡始,此书将陵城区的历史沿革、地理、人物记录非常翔实,“所载于地理、人物尤特加详”,而且它以儿童亲近的乡土事物和社会现实为教学内容,把现实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这对当时的儿童启蒙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的还有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填补了光绪元年到光绪末期陵城区三十多年的一段历史空白。其成书于光绪《陵县志》与民国《陵县志》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了解和研究陵城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史料之一。此志文笔简洁典雅,详而有体,其中以政绩录、耆旧录等目内容丰富,其中不乏重要史料。政绩录中收录了三十六位外籍在陵最高父母官的事迹,其中像史飏廷、翟栋、高明、易谟等一些虽不如房恭懿、韩思复、颜真卿等名臣在历史上名气大,但确为难得的循吏、廉吏和能吏的记载;其旧录中收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先贤孝行善举,这些为以后史学者或文学爱好者做研究、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素材。但是其自身也存有不足之处。由于成书时间较短,故而其框架和篇幅过于简略,而且对收录对象的时间范围、收录标准掌握不够严格,有堆砌之感。另外在文字书写上亦有些许小错误。知县钱应显也坦言:“虽于教科不敢云,有小补然”。总体来说,这本《陵县乡土志》是乡土志中的佳本,值得大家一读。
地方志的研究可以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文化遗产。通过对地方志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地方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问题,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围绕“山东省德州市《光绪陵县乡土志》全一卷 清钱应显修 邢宝英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展开,分析并详细探讨了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修订过程、重要性与应用价值以及电子版下载的相关信息。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本文力求全面揭示《光绪陵县乡土志》作为一部重要地方志的独特之处,展现其在历史研究、文化传承以及现代应用中的深远意义。此外,文章还对该电子版的下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途径。最后,结合整个地方志的特点,本文对其文化价值和保存意义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地方志在保护地方文化和传承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1、历史背景与地方志的地位
《光绪陵县乡土志》是清朝光绪年间,由钱应显修编、邢宝英纂写的一部地方志。这部地方志记录了陵县(今德州市)自古至清朝光绪时期的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陵县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地方志的编纂不仅具有地方历史的研究价值,也为研究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地方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尤其在清代,地方志的编纂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许多地区都开始了志书的编纂工作。《光绪陵县乡土志》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见证,也是当时学术风气、政治生态与地方治理的一种反映。
在中国的地方志体系中,《光绪陵县乡土志》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详细记载了陵县的山川河流、人口分布、乡土风情等内容,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地方历史画卷,帮助后人了解这个历史时期地方的民生与社会状况。
2、修订过程与编辑背景
《光绪陵县乡土志》的修订工作由钱应显主修,邢宝英纂写,历时多年才完成。这部地方志的修订工作不仅涉及到庞大的历史资料搜集,还需要对大量的地方文献、地方历史的实地考察进行认真审定。钱应显作为主修人,他的学术背景和地方志编纂经验,保证了该志书在历史记载方面的严谨性。
修订过程中,编辑团队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对陵县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详尽的整理。邢宝英在纂写时特别注意民俗文化的记载,力求真实还原陵县人民的生活面貌。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编辑者不仅要依赖历史文献,还要广泛采集地方居民的口述历史,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这种“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的双重方式,使得《光绪陵县乡土志》在资料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3、地方志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光绪陵县乡土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首先,它记录了陵县从古至清朝光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变迁,为研究该地区历史变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本地方志,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陵县从古代到清代的各个时期的社会形态。
其次,这部地方志是对地方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它不仅记录了陵县的地理环境、行政区划、人口变迁,还详细描述了当地的民间习俗、节庆活动以及传统的工艺制作。许多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通过这本地方志得以保存下来,成为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此外,《光绪陵县乡土志》对研究清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及社会风貌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方志的阅读,可以深入了解清代地方治理的具体措施,如何调动地方资源,如何管理民众,这些都为研究清代的社会和政治提供了直接的历史证据。
4、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与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被数字化,电子版《光绪陵县乡土志》也应运而生。PDF电子版的发布大大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和研究。电子版不仅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方便快捷地查看,还能在需要时随时下载、保存,避免了传统纸质书籍的保管和携带上的不便。
下载该地方志的PDF电子版,不仅方便学术研究人员获取资料,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阅读途径。通过网络平台,读者可以随时找到该电子版,并且可以利用现代搜索工具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资料检索的效率。
此外,电子版的下载还有助于对该地方志的长期保存。相较于纸质版容易老化、损坏,电子版可以通过云存储等技术手段进行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备份多份,确保珍贵的历史资料不被遗失。这样一来,《光绪陵县乡土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更加长久地传承下去。
总结:
通过对“山东省德州市《光绪陵县乡土志》全一卷 清钱应显修 邢宝英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志在保存地方历史、文化及社会风貌方面的重要性。《光绪陵县乡土志》不仅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在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电子版的发布进一步提高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为更多人提供了便捷的学习和研究途径。
地方志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远超于纸面上的文字,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地方志的电子版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传承文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光绪陵县乡土志》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必将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