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民国牟平县志》全十卷 宋宪章 周义章修 于清泮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地方志
书名:民国牟平县志
卷数:全十卷首一卷
作者:宋宪章 周义章修 于清泮纂
版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刊本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文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
大小:114.74 MB
页码:910双页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地方志,牟平县志[民国版]十卷,首一卷,宋宪章、周义章修,于清泮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次年铅刊本。民国牟平县志全书分十卷,首一卷,是书分地理、政治、文献三纲。子目依类归属,举纲张目,简要明晰。纂修旨在讲求实用,以“全民生活为重”,故地理类内物产、社会;政治类内财政、实业;文献类内艺文、方言诸目,采备颇为周详,从中尤能反映当日社会状况,是山东民国时期少有的方志佳作。
于清泮(1874——1957),字芹泉,又字琴泉,山东牟平县八里甸村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生。幼时即发愤读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举;宣统元年(1909年),因道德端正、事亲孝顺被举为孝廉方正,自辞不就。
1912年当选首届山东省议员,而且在三年之后的第二届议员选举中亦获连任;1918年第二届省议员任职期满后,1920年始任民国山东省公署顾问兼秘书;1921年又被选为民国山东公署众议员;1932年被选为民国山东省政府参议。 于清泮一生在推动和发展地方教育上贡献良多。于清泮利用自己的广泛社会影响倾力而为,与同仁一道,大力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实行的男女同校,开当地教育之先河。1922年于清泮出任我国最早的水产试验研究机构–山东省立水产试验场场长兼水产讲习所所长,后任登州初级师范学堂堂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和师资。此外,于清泮还在省内外多所学校讲学,为培育人才倾注心血。
于清泮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方志学、儒学研究及其传世文集《安遇堂集》等方面,而其方志思想,则集中体现在他所纂的共计24卷的三部志书中。一部是民国《牟平县志》(十卷),一部是民国《沾化县志》(八卷),一部是民国《齐东县志》(六卷)。而最能代表其方志学成就的,则是他任总纂的、历时三年完成的民国《牟平县志》。
1932年夏重修《牟平县志》时,于清泮被举为总纂。是时县志已多年未修,困难重重,“访稿既未缴齐,县卷又多散失,参考书更左支右绌,在在俱形棘手”,为征集资料,于清泮自1933年始即与其他参与编纂的同仁跋山涉水,历尽艰辛,走访了全县大部分村庄,多方征集,续旧增新,历时两年方粗脱初稿。
其间,对故里一些存有疑义的古城遗址的确定及其沿革,于清泮往往事必躬亲,重视实地调查和考察,1935年,为确定汉育犁古城遗址的确切方位,并纠正谬说,于清泮曾亲临古城遗址勘校凭吊,并立“育犁故城碑”,撰文记叙育犁古城之沿革,现其碑犹存育黎镇城阴村。另有《观阳故城碑记》亦为其亲临考察观阳故城后所撰。
1935年于清泮“以事赴济南去”,后地方官携方志初稿至济南,于清泮即在济南一面修稿一面付印。由于其与地方官皆以为对初稿要补充大量材料,重新整理,所以修正工作艰苦备尝。于在书成之后的“序言”中记叙此过程道:“是役也,历时八阅月,用书数百种,助理四、五人,奔走各机关与图书馆及遍访通人,殆无虚日,参互考证,将原稿翻修过半。”正是如此艰苦劳作,翻阅了无数书卷,呕心沥血,广收博采,随查随编,随编随印,随印随校,经许多繁杂手续,穷三年之功,乃终于在1936年的动乱的岁月中使十册《牟平县志》告成。
民国《牟平县志》的问世,为历史保存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其写作之严谨,分类之科学,考据之精详,新说之雄辩,记载之完备,内容之广博,图说之相资,书目之附列等,使其不仅成为至今仍为学者推重、称许的编纂精良的历史着作,也为后世之学者、专家的各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可靠、翔实的文献资料。现时诸多研究山东航海史、捻军兴衰、全真道教、民族、教育、盐业、水产、地名、战事、民俗、方言、艺文等的论着,都以民国《牟平县志》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以其中的相关记载以为据,可见这部70年前编纂的方志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志可以记录地方的民间传说、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等,传承和弘扬地方的文化精神。通过地方志的编纂和传播,可以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山东省烟台市的《民国牟平县志》全十卷由宋宪章、周义章修、于清泮纂编而成,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地方志。作为牟平县的地方史志,它详细记载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等各个方面,涵盖了民国时期牟平县的历史风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这部地方志已经被整理成PDF电子版,极大地方便了学者、研究者以及普通读者的阅读与研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民国牟平县志》的内容、其历史价值、电子版下载的意义及其对地方志研究的影响,带领读者了解这部珍贵文献的丰富内涵。
1、《民国牟平县志》的历史背景
《民国牟平县志》是由宋宪章、周义章修、于清泮纂编成的地方志,成书时间大约是在民国时期。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始于清朝末期,经过多次修订和补充,最终定型于民国。其编纂不仅是对牟平县历史的记录,也是对民国时期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系统总结。地方志的编纂通常伴随政治环境和社会变化而发展,因此《牟平县志》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时代变迁的见证。
牟平县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民国时期的牟平县,正处于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志的编纂者不仅要在乱世中保持历史的客观性,还要处理和记录地方在变动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民国牟平县志》在编纂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口述历史,这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地方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数据。
从地理位置上看,牟平县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一个农业与渔业并重的地区。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的影响,牟平县的生产力和社会秩序都经历了诸多波折。因此,《民国牟平县志》中的历史记载对于了解地方如何应对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2、《民国牟平县志》的主要内容
《民国牟平县志》全书共分为十卷,每一卷分别涉及不同领域的历史记载。书中内容涵盖了牟平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人物传记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地方历史的方方面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地方志对民国时期牟平县的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做出了详尽的记录,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第一卷主要介绍牟平县的地理概况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地区山川、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的描述,展现了牟平县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第二卷则详细记录了牟平县的历史沿革,包括从古代到清朝末期的政治变迁,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变革。第三卷到第五卷主要涉及牟平县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记录了地方官员的治理理念、地方政治风貌以及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
第六卷到第十卷则更加聚焦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人物传记。经济部分详细描述了民国时期的农业、渔业、工商业等领域的情况,尤其是牟平县如何在民国动荡的环境中维持生产与发展。文化部分则记录了地方的文学艺术、民间习俗、教育等方面的历史,展现了牟平县丰富的文化底蕴。人物传记则以民国时期的地方名人和重要人物为主,记录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对地方的贡献。
3、《民国牟平县志》电子版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纸质书籍被转化为电子版,地方志也不例外。将《民国牟平县志》整理成PDF电子版,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意义。首先,电子版便于保存与传播,尤其是在一些古籍保存困难、难以接触的情况下,电子版的地方志为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了更广泛的阅读途径。
其次,电子版《民国牟平县志》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展示,使得搜索和查询更加高效。传统的纸质书籍查找资料时,往往需要翻阅多个卷册,费时费力。而在电子版中,通过关键词搜索、索引目录等功能,读者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
此外,电子版《民国牟平县志》还为地方志的普及和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原本只有少数学者和研究者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志,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发布,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牟平县的历史文化。这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也能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民国牟平县志》对地方志研究的推动作用
《民国牟平县志》的出版和电子版的推出,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也对地方志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地方志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民国牟平县志》,作为一部较为完整的地方史志,它不仅为地方志研究提供了素材,也为后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民国牟平县志》中的历史记载详细且具体,为研究牟平县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时代特征。此外,地方志中记载的丰富人物传记和事件,为研究地方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
电子版《民国牟平县志》的发布,更是为地方志的现代化研究开辟了新天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志的研究方法也在逐步创新。电子版不仅为地方志的保存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地方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推动了地方志研究的学术进步。
总结:
《民国牟平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史志,记录了牟平县从古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也为地方志的编纂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电子版的推出,《民国牟平县志》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愈加突出。
通过电子版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更加便捷地阅读这部历史文献,也能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地方志作为历史的见证,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们了解过去、研究地方社会的重要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