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山东通志》全二百卷 孙葆田纂 杨士骧修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 
书名:宣统山东通志
卷数:全书共二百卷附首九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
作者:孙葆田纂 杨士骧修
版本:清宣统三年修民国四年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本
格式:PDF彩色高清影印本
大小:1.25G
页码:11690页(全128册)
宣统山东通志,二百卷,首九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张曜、杨士骧修,孙葆田等纂。张曜(1826~1891),字郎斋,行伍出身,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因镇压河南等地捻军“有功”,升任河南布政使。目不识丁,改任总兵,带兵随左宗棠赴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在抗击沙俄侵略新疆之战中有功,光绪十二年(1886)任山东巡抚。自任总兵始,一心向学,不久,淹通经史。杨士骧(1844~1907),字莲府,泗州(今安徽泗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选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孙葆田(1839~1911),字佩南,山东荣城人。同治十二年(1874)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后任合肥知县时,因依法处理该县“勋臣”子弟仗势欺压平民事,被弹劾“引疾”归里。任宛南书院主讲。光绪十六年(1890),山东巡抚张曜设通志局,纂修《山东通志》,聘请着名学者孙葆田为总纂。不久,张曜去世,葆田去任,通志局几同虚设。光绪三十三年(1907),杨士骧继任山东巡抚,重整通志局,复以葆田为主纂,又聘武定府教授法伟堂,相与商订义例,甫开局而杨士骧移节直隶总督,法伟堂故去,葆田独肩巨任,历六月,书成大半,孙葆田积劳成疾去世。历城毛承霖提调局事,督率编辑诸人继葆田未竟之稿,越六月稿本初就。乃上交大府,储诸公署,未及剞劂,遇辛亥革命,遂无人过问。直到民国三年(1914)前都察御史张英麟等人复集资开局,聘福山于宗潼主笔,就原书加以校补,次年付印成书。此编自开局以迄于印成,几经中辍,先后长达三十余年。《山东通志》宣统三年(1911)修,民国四年(1915)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本。宣统山东通志全书二百卷首九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十二纲,宣统山东通志分为:首为列圣训典、列圣世纪;次为舆图、通纪;宣统山东通志疆域志:沿革表、山川、城池、古迹、风俗、物产;宣统山东通志职官志:职官表、宦迹;田赋志:户口、税则、荒政、盐法、关榷等;宣统山东通志学校志:学宫、学署、学额、学田、书院、征辟表、进士表、举人表;典礼志:通礼、礼器、乐制、乐章、乐器、雅乐;兵防志:兵制、兵事;宣统山东通志河防志:黄河图、河流变迁表、黄河考、小青河考、运河考等;宣统山东通志艺文志:经籍、金石;人物志:先贤、西汉经师、名臣、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友、独行、隐逸、艺术、人物、列女;杂志:轶闻、琐事、流寓、寺观等。宣统山东通志修纂,先为长编,稽之正史以溯本源,考之官书以昭法守,再参之杂史,别集及私家着述,乃定着成册。宣统山东通志体例殊于前志,各志均有表、有考、有记,卷帙浩繁,体例完备,不愧为是山东通志之集大成,对研究山东省史有重要价值。其尚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影印本流行于世。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提升地方文化的软实力,增强地方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宣统山东通志》是清朝末年重要的地方志之一,详细记载了山东省的历史、地理、风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由孙葆田纂修、杨士骧修订。全书共二百卷,内容浩繁,极具历史价值。这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宣统山东通志》高清版PDF影印本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其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影印本特点及其数字化传播的意义。首先,我们将简要回顾《宣统山东通志》的编纂过程和历史背景。其次,阐述该志书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在地方志研究中的地位。接着,介绍影印本的特点,分析其高清版本的优点和使用价值。最后,我们讨论其PDF电子版的传播,探讨其对当代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影响。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全面展示《宣统山东通志》全二百卷的学术价值和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意义。
1、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宣统山东通志》的编纂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并于宣统年间完成。作为地方志之一,它的编纂过程经历了多次修改和补充,最终成书。孙葆田是该志书的主要纂修者,而杨士骧则对其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精细、全面。该书不仅仅是对山东省历史文化的总结,也是对清朝末年地方行政、经济和社会状况的详细记录。
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和历史悠久的省份,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具有极高重要性的。清朝末期,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地方志的整理与修订,尤其是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下,地方志成为保存历史记忆的宝贵资料。《宣统山东通志》的编纂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面貌,还为后世研究山东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持。
编纂过程中的困难主要来自于资料的搜集和编排。由于资料分散、历史记载不全,编纂人员需要对大量历史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确保每一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此过程中,孙葆田和杨士骧的学术背景和历史视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宣统山东通志》的学术价值
《宣统山东通志》不仅是地方志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在学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首先,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山东省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为研究山东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地方志作为历史文献中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地方社会的发展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宣统山东通志》通过对山东各地的细致描写,为后来的地理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许多学者在研究山东历史的过程中,都会引用该志书中的内容,这显示了它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载,还是对人物事迹的传述,都为我们了解清朝末期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再者,《宣统山东通志》还在民俗学和文化学的研究上具有独到之处。志书中记录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节令习俗等内容,为研究山东地区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高清影印本的特点与优势
《宣统山东通志》全二百卷的高清版影印本是对原版内容的高质量复制,保留了原书的所有细节。影印本的特点之一是清晰度极高,使得书中的图文更加清晰可见,研究人员可以更方便地查阅。对于需要大量细节参考的学者来说,高清影印本提供了便捷的使用体验。
其次,影印本在保存和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宣统山东通志》原书年代久远,保存情况可能不佳,因此高清影印本不仅能延长志书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通过影印本,更多人可以接触到这本历史巨著,避免了因原书老化或破损导致的学术资源流失。
此外,高清影印本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对于地方志爱好者和历史学者来说,这本影印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为后代保存了清朝末期的社会面貌,同时也为现代学术界提供了研究地方志、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4、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宣统山东通志》的PDF版也开始得到广泛传播。PDF版本不仅方便了学术界对该书的查阅,还使得其内容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数字化传播有效地解决了纸质版书籍的存储和保存问题,为全球范围内的学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和研究条件。
同时,数字化版本还带来了更高的使用效率。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快速找到所需的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此外,数字版还可以进行复制、粘贴、编辑等操作,使得学者可以更灵活地使用这本志书进行学术分析和写作。
最重要的是,数字化传播使得《宣统山东通志》不再局限于特定区域和学术圈层,而是能够面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无论是学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和阅读该书,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承和学术交流。
总结:
《宣统山东通志》全二百卷的高清影印本和PDF版,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影印本特点以及数字化传播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本地方志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研究山东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宣统山东通志》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地方志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是过去历史的记录,更是未来学术研究的基础。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