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万历47年四川总志》二十七卷 明吴之皞修 杜应芳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四川省地方志
书名:万历47年四川总志
卷数:全二十七卷
作者:明吴之皞修 杜应芳纂
版本: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原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日本珍藏孤本高清PDF电子版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586MB
页码:1694页
备注:万历47年四川总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四川省地方志,万历47年四川总志,二十七卷,明吴之皞修,杜应芳等纂。吴之皞,湖北黄陂人,万历进士,万历未由监察御史出任四川巡抚御史。杜应芳,湖北黄冈人,万历进士,官四川按察司督学副使。据《明史·艺文志》记载,他撰目录学着作《补蜀艺文志》五十四卷。
万历47年四川总志凡例曰:“是书自成化间创修,洎嘉靖间聘杨升庵、王玉垒、杨方洲三太史续修之,万历己卯乃督学郭公重加裁定,合今番则修之者四矣。”万历47年四川总志依照万历九年(1581)旧省续修而成,门类一仍其旧,分八个大门类,部分门类下列有细目,约60万字。万历47年四川总志卷首吴之暤序、嘉靖旧志王元正序、万历八年(1580)旧志郭棐序。省志:卷一建置沿革、分野、形胜、城郭、户口、田赋;卷二先代帝纪、先代后妃纪、藩封志;卷三秩官;卷四蜀省名宦。万历47年四川总志郡县志:卷五至八成都府,卷九重庆府,卷十顺庆府,卷十一保宁府,卷十二潼川州,卷十三叙州府,卷十四马湖府,卷十五夔州府、龙安府、遵义府,卷十六嘉定州、泸州、雅州,卷十七眉州,卷十八邛州,卷十九东川军民府、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镇雄军民府、永宁宣抚司、酉阳宣抚司、石柱宣抚司、邑梅洞长官司,卷二十天全六番招讨使司、大渡河土千户所、平茶洞长官司、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四川行都司、叠溪守御千户所。万历47年四川总志经略志:卷二十一财赋、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卷二十二屯田、水利、驿传、兵防,卷二十三南诏、西番、茂州羌、黎雅夷、叙泸夷,卷二十四松潘、威茂、安绵、建昌、重夔、巴通,卷二十五松潘、建越、马夷,卷二十六遵义、抚蜀政要,卷二十七事纪、续补艺文志。
万历47年四川总志内容除了增续四十年间职官、人物、科举、赋役及城池公署之修建诸事外,与旧志无太大差异。其最具特色和较有价值者,是应芳等人依《全蜀艺文志》例,广搜博采,审核校订,编纂成《续补全蜀艺文志》五十六卷。除补《全蜀艺文志》之遗漏外,主要是搜集了许多元、明时期的诗文辞赋、记传碑铭,包括杨慎、杨名乃至郭棐、杜应芳等人的着述,达六十万字。合两种艺文志而观之,便可见明代以前四川古代文化之全貌,其珍贵不言而喻。
万历47年四川总志现存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原刻本。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上册第609页有着录。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历史的珍贵记录。记录了该县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名人事迹等,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万历47年四川总志》是四川省地方志中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由明代学者吴之皞主修,杜应芳纂写,现存版本为电子版PDF格式。这部地方志不仅是四川地方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四川文化、经济、民生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详细探讨《万历47年四川总志》电子版的下载途径及其内容结构,分析了其历史意义、地方特色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价值。首先,本文将简要概述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背景及主要内容,然后从文献价值、历史地位、电子版资源及其学术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整体讨论总结其重要性及对地方文化传承的贡献。
1、《万历47年四川总志》的编纂背景与历史意义
《万历47年四川总志》是明朝万历年间,四川的地方志书之一。编纂者吴之皞和杜应芳通过详细记录四川省的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各个方面,构建了这部重要的地方志。其内容涉及四川各个郡县的详细情况,内容涵盖了行政区划、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多个层面。正因如此,它成为了研究四川历史的重要资料。
编纂这部地方志的历史背景离不开当时四川的政治环境以及地方治理的需要。四川作为一个重要的省份,其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理复杂,行政管理非常庞大。吴之皞与杜应芳等人受命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目的不仅是为了记录四川的各项基本情况,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四川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特色,进而提供给未来的治理者一定的历史经验和参考。
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部地方志不仅是明清时代的地方行政与文化记载,也为后世研究四川的风俗、地理以及社会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地方志学研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2、文献价值与学术地位
《万历47年四川总志》在地方志学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其内容全面且具体,涵盖了四川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各个方面。通过这部地方志,学者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当时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地方治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为研究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历史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这部地方志对于四川文化的传承和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地方志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地方知识和文化符号。《万历47年四川总志》通过对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化的记载,使得四川的历史文化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得以发扬光大。这对于弘扬四川地方特色文化和保护地方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术地位上看,《万历47年四川总志》不仅仅是地方志的一部典型,也是明代地方志编纂的代表之一。它在地方志的分类和研究方法上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地方志学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
3、电子版资源及下载途径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万历47年四川总志》逐渐进入了数字化存档阶段,现已推出了电子版PDF格式,方便了学者和研究者的在线查阅与下载。这一电子版不仅保留了原版的详细内容,还能够通过现代技术使得其资料更加便于检索和分析。对于那些无法实地访问古籍的读者来说,电子版无疑是一项便捷的资源。
目前,许多学术平台和数字图书馆都提供了《万历47年四川总志》PDF电子版的下载。通过搜索相关平台,用户可以轻松找到这部地方志的电子版本,进行免费下载或在线浏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类资源大多受到版权或学术资源管理的限制,下载时需要确保使用正规渠道,以避免资源不当使用或版权纠纷。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方志的数字化不仅提高了其使用的便捷性,还大大增加了学术研究的互动性和广度。通过网络平台,学者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和分析四川地方志相关资料,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4、学术应用及现代价值
《万历47年四川总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其学术应用具有广泛的价值。首先,它对于历史学、地理学以及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学者通过这部志书,获得了关于四川地方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这部地方志对地方社会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四川省各个县市的详细记载,地方志不仅能够展示四川各地的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还能够揭示不同地区间的差异。这对于当代社会学研究,特别是对四川及西南地区社会变迁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最后,在现代文化传承中,《万历47年四川总志》通过电子版的形式,使得这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志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学者和普通读者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四川的历史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
综上所述,《万历47年四川总志》作为一部历经数百年传承的地方志,凭借其详细的内容和高价值的学术资源,一直被视为研究四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其在数字化时代的电子版推广,不仅为学者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也使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
在当今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地方志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而《万历47年四川总志》电子版的下载,正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