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康熙中江县志》五卷 清李维翰等修 王一贞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方志
书名:康熙中江县志
卷数:全五卷
作者:清李维翰等修 王一贞纂
版本:清康熙五十一四年(1715)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日本珍藏本高清PDF电子版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86MB
页码:329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方志,康熙中江县志,清李维翰等修,王一贞纂。李维翰,奉天(今沈阳市)镶黄旗人,岁贡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中江县知县。王一贞,四川绵竹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拔贡,由中江县教谕升龙安府教授、翰林院典簿。中江县志始修于明代,道光《中江县志》卷首李来仪原序云:“在有明一修于嘉靖,再修于万历,三修于国朝之己酉。”明代所修县志大概毁于兵燹。康熙五十年(1710),李维翰以县无志乘,诸事莫可稽考,乃议创修,然后集县中生员分行采访搜集,由王一贞分门别类加以编订,四历寒暑方得以成书梓行。
康熙中江县志分九门,八十一门附三目,约12万字。王一贞《序》曰:“西屏李公宰邑之五年,庚寅冬,事息人宁,学校就理,遂议修志,而以纂辑之任属余。噫,蜀自兵燹后,文献无征久矣!固陋如余,何能堪此大役。力辞者久之,不可得,乃取《通鉴纲目》、《全蜀总志》、《潼川州志》,与诸弟子员所采古迹、名碑,为之参互考订。至壬辰秋,稿粗就,而公迁牧昌平,然纂辑不甚备也。迨丹崖李公,文学、政事有兼优才,邑人士特以志请,公又属余以备为期而时可缓。于是,更求廿一史全部及古今文集有关邑乘者,得天官、天文诸书而星野备,得地理州郡诸书而沿革备,得《宋史列传》而苏太简、苏子美、吴叔永、吴忠肃之官绩悉备,最后得《名臣奏议》,而苏门祖孙、吴氏昆仲之学术事功益以大备。其他一字一句有源流可考者,亦罔不毕备。乃复删定前稿,编为五卷,重者详之,轻者略之,信者传之,疑者阙之。窃以维王建国,提封有则,溯被职方,爰志疆域;势殊时异,兴废举坠,孰改孰因,爰志建置;肃肃庙貌,煌煌圣教,贤士攸关,爰志学校;乃殖乃播,劝农劝课,抚字催科,爰志食货;游情遣兴,名言莫罄,我思古人,爰志名胜;有德能宽,惟贤则安,愿歌父母,爰志秩官;甲乙乡岁,国家常例,无负虚名,爰志科第;出处伸屈,抱道者蔚,淑气所钟,爰志人物;藻采缤纷,可法可闻,信今传后,爰志艺文。此九者,志之纲也。纲之下系以目,八十有一,附类三条。凡历四载有余而志成”其中山川古迹、职官人物、学校祀典等记载较详,余均简略。山川古迹中对县境元武山及山中寺庙胜迹收载较多,上自唐代王勃、杜甫等人,下迄清初文人学士之诗文碑记均有收载。人物门中则又对本县宋代着名文人苏易简、苏舜钦、吴泳、吴昌裔等之事迹和诗文收录较多,也是康熙中江县志价值较高的两个部分。今存康熙五十一四年(1715)刻本。
县志的编纂需要注重文献的搜集和整理。编者需要深入研究各种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确保编纂的内容准确可靠。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德阳市《康熙中江县志》五卷是清代地方志的重要作品之一,由李维翰等修编,王一贞纂修。该志书详细记录了中江县在康熙年间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为后人了解地方历史、地理、风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康熙中江县志》的PDF电子版下载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康熙中江县志》的历史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及其电子版下载的便利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地方志书的历史地位与应用价值。
1、《康熙中江县志》的历史背景
《康熙中江县志》是清代地方志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李维翰等修编,王一贞纂修,涵盖了中江县(今德阳市)的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方面。中江县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县城,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川北与川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康熙年间,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逐渐成为官方治理的一部分,旨在详细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治理成效。
康熙帝即位后,大力推行“治国安民”的政策,尤其在地方治理上,极力推动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以便为统治提供依据。中江县的地方志编撰工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也得到了李维翰等学者的积极参与。李维翰的学识渊博,担任过多个地方职务,他所修纂的《康熙中江县志》在当时被视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性的地方志书。
随着清代地方志的逐渐发展,许多地方志成为了记录地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工具,《康熙中江县志》便是其中一部值得关注的佳作。它不仅对中江县的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载,也反映了康熙年间的政治风貌、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是了解四川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2、《康熙中江县志》的内容结构
《康熙中江县志》由五卷组成,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多个方面。每一卷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分类,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第一卷主要涉及中江县的地理、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以及当地的名胜古迹。通过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江县的基本情况,历史上不同朝代对该地区的治理和发展。
第二卷则侧重于中江县的政治制度,包括县政府的组织架构、地方官员的职责分配、法律和民政等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反映了清代地方治理的制度与实践,同时也为研究清代地方行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行政结构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职责和互动。
第三卷涉及了中江县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税收等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尤其对于后世的经济学研究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的经济发展、土地制度、赋税政策等都在这一卷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理解清代四川的经济面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四卷主要讲述了中江县的文化和社会风貌,包括教育、文人风采、民间信仰、节庆活动等内容。通过这一卷,读者能够了解当时中江县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习俗,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这一部分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了解四川的地方特色提供了生动的资料。
第五卷则总结了中江县的风土人情、方言、风俗习惯等,重点记录了地方特色和民间传说。它既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文化志,生动地展示了清代中江县的多彩民俗和丰富的地方特色。
3、《康熙中江县志》的学术价值
《康熙中江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它的学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地方历史的记录上,更在于它对研究清代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它不仅记录了各地的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观、文化观和社会观。
首先,《康熙中江县志》对地方历史的记录为历史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在这部地方志中,许多地方历史的细节被精确地记录下来,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代四川地方历史的依据。学者可以通过这本志书了解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中提取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其次,志书中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的详细描述,为研究清代社会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这部志书,可以看到清代地方政府如何运作,税收如何征收,土地如何分配,商业如何发展等。通过这些信息,学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清代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政治体系。
最后,《康熙中江县志》还为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志书中的文化记录涵盖了当地的风俗、宗教、节庆等内容,对于了解清代四川的民间信仰和社会习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这本地方志,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清代四川的文化特色以及它在全国范围内的独特性。
4、《康熙中江县志》的电子版下载便利性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康熙中江县志》作为一部地方志,已经被转化为PDF电子版,方便学者和读者的在线下载和查阅。这一电子化版本的推出,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便捷的获取途径,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志资料的传播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首先,电子版的《康熙中江县志》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下载,省去了传统纸质版查找的麻烦。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场所,学者和研究者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这部地方志。尤其是在进行地方历史和文化研究时,电子版的便捷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其次,电子版地方志的普及有助于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通过PDF版本,地方志的内容可以轻松保存、复制和分享,确保了这部珍贵的历史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并流传下来。这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可持续的资源。
最后,电子版的《康熙中江县志》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研究者在查阅时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相关内容,这在传统的纸质版志书中是无法实现的。电子版的这一优势使得学者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料查找和学术研究。
总结:
通过对《康熙中江县志》五卷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料,也为后代学者研究清代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它在地方史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学术价值不可小觑。
随着电子化版本的推出,《康熙中江县志》为更多的学者和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查阅途径,推动了地方志的传承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还是对于地方志爱好者的阅读,《康熙中江县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