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乾隆中江县志》十二卷 清张松孙修 陈景韩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方志
书名:乾隆中江县志
卷数:全十二卷
作者:清张松孙修 陈景韩纂
版本: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日本珍藏孤本高清PDF电子版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10MB
页码:379页
备注:乾隆中江县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日本珍藏孤本,书本缺第一册卷首和卷一,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地方志,乾隆中江县志,清张松孙修,陈景韩纂。张松孙,字雅赤,号鹤坪,江南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监生出身任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河务通判。乾隆四十八年(1783)擢升潼川知府。乾隆五十四年(1789)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知府,历官三十年。陈景韩,江苏元和(今苏州)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出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十七年(1782)调大宁(今巫溪县)知县,于五十一年(1785)调署中江知县。
陈景韩《序》曰:“至国朝康熙庚寅,三韩李西屏先生莅是邦,始修《县志》。虽亦分纲列目,未为美备。迄于今又七十余年矣。其间土地依然而厚薄顿异,人民不改而户口日繁,政令聿新而纯漓有辨,不有以修明之而昭兹来许,恐因循固陋,文献无征。虽有日新月盛之奇,竟因蔓草荒烟,同归剥落,诚可慨也。予两权邑篆,恭逢郡伯鹤坪张公表率是邦,于《府志》告竣后即议修邑乘。分纲为三:土地也、人民也、政事也。分帙若干卷,分目若干体。览者徒知体裁之别,纪载之详,而未悉我公垂示之深心,率励之至意,亦浅之乎言《志》矣。盖州县之设,即古列爵分土之遗意也。孟子言:“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而外,珠玉不可宝也。《志》中虽尽山川草木之蕃,人物文章之盛,以及修举废坠,因革捐益之宜,而所谓求珠于渊,取璧于山,未之及也。读是《志》者,知稼穑之惟宝;而地角山头尽为沃土矣;知所宝之惟贤,而少壮丁男俱成俊秀矣;知忠信之为宝,而实政仁心咸臻上理矣。现今川省时和年丰,民物熙皞,而(在)各上宪夙夜寅清,洁己率属,以仰承圣天子轸念民依率土施仁之德意,则是《志》之修,岂仅表万柳、三台之古迹,太简、子美之才名,与夫月吉规条之旧制哉!殆有即《志》以昭劝戒,而保土宇以安人民,抚人民以勤政事。政事得而山河效顺,鸟兽呈祥,赋役由是而盈阜,节义于焉而树立,以至学校宫墙群贤迭出,桥梁道路比匪潜踪,庶不负建国亲侯之至意耳!览是编而了如指掌,其有关于吏治民生者,正非浅鲜也。”盖此系张松孙闲修府志后,告知景韩纂修邑乘事,景韩乃集县人士采访搜集,并特请潼川府草堂书院掌教雷懋德参与编辑厘订,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成书刊行。
乾隆中江县志编例一依《潼川府志》,分土地、人民、政事三部,下列十四门附十门,约20万字。乾隆中江县志各种图绘亦参照府志而附于各门类中,书首仅有天文、疆域、城池、护城堤四图,所有图绘刻精细。以古迹、山川、寺观、学校、宅墓、职官、人物等门类纪述较详。重点在山川古迹、历代着名人物事略和着述,有如凯江、元武山等名迹胜景。艺文除旧志所载外,收入张松孙、陈景韩等人许多诗文,如凯江八景,每一景图均附有张松孙的题诗。城池、学校、人物等门类中亦如是。乾隆中江县志与旧志不同者,在于风俗、寺观、宅墓等门类中采录了更多史料,也更有价值。今存乾隆五十二年(1787)刻本。
地方志的内容通常涵盖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等方面。通过地方志,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划、地理特征、人口情况、产业结构、文化传统等重要信息。地方志的编纂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专家参与,以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德阳市的《乾隆中江县志》是一部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方志,内容涵盖了中江县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人物传记、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这部地方志由清代学者张松孙修订,陈景韩纂成,现有电子版PDF形式,方便了学者与地方历史爱好者的查阅与研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乾隆中江县志》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及其PDF电子版的下载与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通过这些探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乾隆中江县志》在地方志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现代研究者的价值。
1、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乾隆中江县志》的编纂背景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在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地方官员通常会邀请当地学者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乾隆中江县志》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张松孙担任主修,而陈景韩作为纂修人员共同参与了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工作。
在编纂过程中,《乾隆中江县志》不仅依赖于地方档案和资料,还广泛吸取了前人的工作成果。地方志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不仅仅是地方历史的简单罗列,更是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全景式展示。因此,《乾隆中江县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今天的地方志研究中仍然被视为经典之作。
《乾隆中江县志》的编纂耗时多年,期间经历了多次的资料核对与修订工作。由于其编纂范围广泛,涵盖了中江县的各类社会、政治和经济信息,因此被认为是一部较为全面且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作品。
2、地方志内容的全面性与细致性
《乾隆中江县志》共有十二卷,内容丰富且分类详尽。其内容主要包括中江县的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人物传记、经济状况、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在这些内容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中江县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还包括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细节,这对于今天的研究者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历史的纵深挖掘。在《乾隆中江县志》中,地理和历史沿革的部分充分展示了中江县的历史变迁,从古代到清代的不同阶段都作了详细的描述。这些历史背景的呈现,不仅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和发展,还能够帮助研究者对清代的地方管理制度及地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地方志在记录人物传记时,也较为细致。《乾隆中江县志》中的人物传记涵盖了包括地方官员、文化名人、商贾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这些人物的生平和贡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风貌与互动。
3、《乾隆中江县志》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
《乾隆中江县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地方志学科的研究中,它被视为地方史料的瑰宝,学者们常常引用这部地方志来考察历史发展与地方文化的演变。
对于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学者来说,《乾隆中江县志》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了解清代时期的地方治理模式,还能帮助研究者对当时地方经济、农业、工商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乾隆中江县志》对研究中江县的风俗文化和社会生活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这部地方志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等内容,极大丰富了学术界对清代地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认识。
4、电子版PDF的下载与利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乾隆中江县志》已经被整理成PDF电子版,方便了广大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的使用。电子版的下载形式不仅解决了传统纸质文献保存难题,也使得这部珍贵的地方志更加容易被大众获取和查阅。
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乾隆中江县志》的研究更加高效和便捷。学者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迅速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更加精准的研究。而且,电子版还可以进行文本复制、注释和批注,极大地提高了学术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电子版的下载,许多学者和历史研究者能够快速获取中江县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而对于地方志的普及和传承,电子版无疑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帮助更多人了解地方历史文化。
总结:
《乾隆中江县志》作为清代的一部地方志,它不仅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研究地方历史、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中江县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发展。
如今,随着电子版PDF的普及,这部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和传播。它的数字化形式不仅便利了学者和历史爱好者的使用,也为地方志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