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阆中市《道光保宁府志》全六十二卷 黎学锦修 史观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地区:四川省南充阆中市地方志
书名:道光保宁府志
卷数:全六十二卷
纂修:清 黎学锦修 史观纂
版本: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371.89 MB
页码:1247双页
四川省南充阆中市地方志,道光保宁府志,清黎学锦修,史观纂。六十二卷。学锦字云屏,湖南龙阳(今汉寿)人。附贡生,时任四川分巡川北兵备道。史观字梅裳,山东济宁县人。嘉庆拔贡。前有明嘉靖志传世。道光保宁府志于道光元年(1821)纂成,约四万二千余字。
保宁府,在清朝时,仍隶四川布政司,属川北道,治阆中。辖剑州、巴州、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通江、南江二州七县。和明朝相比,减少江油、梓潼二县。
清道光元年修成的《保宁府志》,总裁为分巡四川川北兵备道盐运使衔黎学锦,参阅为保宁府知府徐双桂,提调为阆中知县李傅杰,署阆中知县朱华,总纂为癸酉科拔贡史观,分纂为戊辰科副榜王庆年,校阅为癸酉科举人张履泰等人。重修的《保宁府志》自清嘉庆乙亥年(1815)纂修以来,历时七年于清道光元年(1821)乃成。
总裁黎学锦(1776~1838),字云屏,生于湖南省龙阳县大围堤(今湖南省汉寿县围堤湖乡)一富豪人家。自幼好学,弱冠中郡庠生,旋选贡,入国子监。清嘉庆六年(1801),以学行优异,授四川候补道。次年,钦加运使衔。九年(1804),委派甲子科文武两闱监视。十一年(1806)2月,委署盐茶道。5月实授川北兵备道。道光四年(1824年)8月,调广东惠潮湖嘉道,到任不久,遭母丧回故里。道光九年(1829)补授河南粮储道,兼署布政使。黎学锦分巡川北兵备道,在阆中任职十八年,扶持文教,培植景观,疏解民困,造福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大事,功绩卓着,阆中人敬重,祀入名宦祠。
总纂史观,山东济宁州人,清嘉庆癸酉年(1813)癸酉科拔贡。受分巡四川川北兵备道盐运使衔黎学锦之命,总纂《保宁府志》。其他生平事迹不详。
清道光元年修成的《保宁府志》,全文六十二卷,1334页,48万多字,插保宁府城治图、保宁府文庙图等15幅,木刻本。卷之一天文志,卷之二至十六舆地志,卷之十七至二十三食货志,卷之二十四至二十七学校志,卷之二十八至三十一武备志,卷之三十二至三十五职官志,卷之三十六至四十二选举志,卷之四十三至五十一人物志,卷之五十二至五十五杂类志,卷之五十六至六十艺文志。
清道光元年本《保宁府志》是明嘉靖二十二年本《保宁府志》修成后历时278年再重修而成的,较之明嘉靖本《保宁府志》,道光保宁府志体例更加完备,内容更加丰富。也是整个有清一代至民国初期保宁府惟一重修的一部府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而成为现今人们考证元、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人文、地理、特产、科举等史料最常、最多引用的地方史志。
县志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通过对县志的研究,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产业与国际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四川省南充阆中市《道光保宁府志》全六十二卷由黎学锦修、史观纂成,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地方志,涵盖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人物等多方面的资料。该书的PDF电子版提供了方便的数字化阅读和存档方式,使得现代读者能够轻松访问和利用这部地方志。这篇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道光保宁府志》的PDF电子版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包括其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内容的丰富性与地方特色、电子版的优势及使用价值,以及如何下载和获取该PDF文件的途径与方法,最终通过总结指出这部地方志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1、历史背景与编纂意义
《道光保宁府志》是清朝道光年间为了更好地记录地方历史、文化及政治情况而编纂的一部地方志。阆中市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此,编纂这样一部志书,不仅是对地方历史的总结,也具有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意义。黎学锦作为本书的主编,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地方知识,成功完成了这部地方志的编纂任务。
《道光保宁府志》历时多年,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是当地历史的重要档案,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这部地方志的编纂过程中,史观的参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确保了史实的准确性与资料的全面性。总的来说,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了解阆中的地方历史、文化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道光保宁府志》可以看到清代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历代人物的事迹。它在阆中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研究清代地方志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因此,这部地方志不仅具有地方史的研究价值,也为整个四川省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2、内容的丰富性与地方特色
《道光保宁府志》全书共计六十二卷,内容丰富,涵盖了众多方面。它不仅详细记录了阆中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信息,还特别注重了地方人物的传记。书中不仅有关于地方官员的资料,还有很多关于普通百姓生活的记载。这种详细的地方志体现了地方历史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也反映了地方治理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地方志的编纂,通常侧重于本地的独特性和地方文化的传承。《道光保宁府志》通过对阆中历史、风俗、宗教、传统艺术等方面的详细记录,展现了这一地区的独特魅力。例如,阆中的传统节庆、民间艺术、历史遗迹等都被逐一列举和描述,这些内容对于后人了解该地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阆中自古以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这一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丰富的历史资料,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当地人传承地方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通过这部地方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阆中这一历史悠久的地方的独特性与发展轨迹。
3、电子版的优势与使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地方志逐渐被电子版取代,尤其是像《道光保宁府志》这样重要的历史文献,数字化后可以大大提高其普及度和便捷性。PDF电子版《道光保宁府志》具备了传统地方志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电子版的存储与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研究人员和读者的使用。通过电子设备,用户可以快速查找需要的内容,不必再翻阅厚重的纸质书籍。
其次,电子版大大提高了《道光保宁府志》的传播范围,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通过下载PDF文件来阅读这部地方志。这种传播方式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便捷地访问这部珍贵的历史文献。
此外,电子版的可编辑性和复制功能使得这部地方志的研究者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学术研究。通过对电子版进行标注、注释,甚至与其他历史文献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这对于学术界,尤其是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如何下载与获取PDF电子版
对于想要获取《道光保宁府志》全六十二卷PDF电子版的读者,网络上提供了多个渠道。在一些数字图书馆和地方志网站上,用户可以找到这部地方志的电子版,并通过正规途径进行下载。此外,部分学术平台和研究机构也会提供这类资料的电子版供学术研究使用。
在下载PDF文件时,读者应注意文件的来源和版权问题,选择合法、正规的渠道进行获取。部分网站会提供免费下载,但也有些平台可能会要求用户注册或支付费用才能下载。这些渠道不仅可以提供《道光保宁府志》电子版,也可能提供其他地方志、历史文献等有价值的学术资源。
通过正规渠道下载《道光保宁府志》的PDF电子版,不仅可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可以支持相关平台的持续运营,帮助更多人获取到有价值的历史资源。在下载和使用过程中,读者应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合理使用这部地方志,以便在学术研究中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总结:
《道光保宁府志》全六十二卷是阆中地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方志,其内容详尽,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电子版的出现,不仅使得这部地方志更加易于访问,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通过对这部地方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阆中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而对四川省乃至整个中国的地方志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文献的普及推动了地方志的传播与传承。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地方文化的保存,《道光保宁府志》的电子版都具有巨大的价值。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电子版了解这部历史文献,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知识。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