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十四卷 清沈潜修 周文麟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德阳市地方志,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潜、阚昌言等修,周文麟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沈潜,字亦昭,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监生,乾隆三年(1738)任四川大足知县,乾隆七年(1742)由四川大足知县调任罗江知县。阚昌言,字尧俞,湖北孝感人,雍正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德阳县知县,乾隆九年(1744)任罗江县知县。参见“【乾隆九年】直隶绵州德阳县志”条。周文麟,字灵昭,江苏震泽(今吴江)人,学生。
罗江县于顺治十六年(1859)并入德阳县,至雍正七年(1729)复设县治。1958年后又并入德阳县。沈潜到任之后,稽无旧乘,便约集周文麟等人进行采访,又邀请本县进士李化楠等人参与校阅,历二年而草创成书。乾隆十年(1745),将欲付梓而沈潜病卒,县事由德阳县知县阚昌言署理,阚昌言取志稿加以订正后遂付之刊行。
此《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分十二门附二门,部分门类下列细目十一目,约10万余字。以古迹、祀典、水利、人物、艺文等论述稍详,艺文中又多收载阚昌言、周文麟、李化楠等人的诗文。其余门类较略,如铺递、兵制等仅数十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县志正书外,此志还辑入沈潜在大足县任内撰写的《学规偶拟》一卷和时任四川资州直隶州知州,历任四川成都、新都等县知县,成都府水利同知等的浙江萧山县人张文梵撰的《农书》一卷。沈潜为此《农书》撰了序,《农书》之后,还附有沈潜撰的《蚕桑说》一卷。张文梵和沈潜皆系浙江人,而江、浙的农业生产历来是比较发达的。四川省,特别成都平原的农业本不落后,但由于明末清初多次战乱之后,农业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人口亦大量减少。所以才在清顺治末期到康熙初期合并了一部分县,并且从江苏、浙江、两湖、两广等省移来大批农民。数十年后,人口繁衍,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又于雍正初期把原合并了的县重新分置。在此背景之下,张文梵、沈潜等人根据江、浙一带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再参考前人有关着述,与当时成都平原的地理条件结合起来,新编写了这部《农书》和《蚕桑说》,用以指导四川各地的农业生产,这无疑对二百年前四川(主要是成都平原)的农业、副业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在张文梵的《农书》写成后,于乾隆初期,四川布政司便广为刊刻,发至全省各地。沈潜的序称:“是书也,一言切事详,诚为农家之要务也。奉藩宪李(李如兰,山西榆次县岁贡生,雍正十三年(1735)任四川按察使,乾隆十年(1746)升任四川布政使)刊刻成书,饬发通属,富民足食,惠莫大焉。”《农书》中,分“岁所宜谷”、“养谷种”、“播种之时”、“耕犁”、“疏耙”、“锄耘”、“粪壤”、“水利”、“牧牛”等诸条逐一细说。各条之中,沈潜亦时加按语,如“养谷种”末,沈潜按语云:“川中马粪易得,留心收拾晒干、碾碎,侯苗长尺许,有风之日,从上风飏之,使苗尽沾些,则自不生虫,盖马粪性能杀虫故耳。”又于“水利”一条中沈潜按语云:“凡山田无水源者,蓄冬水最要,现在德阳阚公教民蓄冬水,已有成效也。”再于“牧牛”一条中,沈潜按语云:“张公萧山人,其地产牛最多,故牧养之法,言之最详也,我民当勉而行之。”而《蚕桑说》中,则自“种桑树”一直到“抽丝”,所言具详。当时四川荥经县知县劳世源亦将其刊入《荥经县志》中。对于促进当时四川农副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实属珍贵史料(如川西地区之田土、水利、农事、粪肥、蚕桑等)。
该《直隶绵州罗江县志》今存乾隆十年(1745)刻本。
地方志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描述,还应该包括对地方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展望。地方志可以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指导地方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对四川省德阳市《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十四卷的PDF电子版地方志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了该地方志的来源和编辑者,然后从内容、历史意义、研究价值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地方志的特点和价值。
1、地方志来源
《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是由清代沈潜修和周文麟纂编完成的,涵盖了当时绵州罗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详细资料。这部地方志为后人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部地方志的PDF电子版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得以保存和传承,为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便利。
地方志的编辑者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注重了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得这部地方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2、内容介绍
《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共分为十四卷,内容包括了该地区的地理、人文、历史沿革、名人传记等多个方面。其中,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了当时绵州罗江县的风貌。
地方志中还记载了当时的官员、政绩以及当地的重要事件,为后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部地方志所含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是研究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3、历史意义
《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反映了当时绵州罗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通过研究这部地方志,可以了解清代绵州罗江县的社会结构和发展轨迹。
这部地方志对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历史学者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
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名人事迹,也为后人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4、研究价值和影响
《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的出版对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地方志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为后人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部地方志所包含的信息可以为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对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方志的数字化传承,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查询途径,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结:
通过对四川省德阳市《乾隆直隶绵州罗江县志》十四卷的PDF电子版地方志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的丰富内容和重要价值。它不仅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珍贵记录,也为后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