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道光新津县志》四十卷 陈霁学修 叶芳模纂PDF电子版地方志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志,道光《新津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清王梦庚原修,童宗沛等原纂,陈霁学修,叶芳模等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王梦庚,字槐庭,号西躔,浙江金华人,嘉庆六年(1801)拔贡,嘉庆十年(1805)署四川富顺县知县,嘉庆十七年(1812)任犍为县知县,历任四川新津县知县,雅州府分驻打箭炉厅同知、松潘廉同知等,道光十年(1830)升任重庆府知府,历官巴蜀达四十余载。着有《冰壶山馆诗钞全集》(收诗达8861首之多)。参见“【嘉庆】犍为县志”条、“【道光】重庆府志”条。童宗沛,新津人,廪生。陈霁学,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举人,道光四年(1824)任新津县知县。叶芳模,新津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历官云南太和县(今大理)知县,四川杂谷厅(今理县)教谕等。
嘉庆十七年(1812),因省府檄征邑乘,知县王梦庚嘱本县禀生童宗沛等人重修县志,但仅辑成初稿,王梦庚因升任重庆府知府而离去,未能最后成书。至道光七年(1827),陈霁学查阅旧稿,以为不可使之湮没无闻,复聘解职归乡的叶芳模总事纂修,且请童宗沛参与编辑,增续补遗,两历寒暑而告工竣,于道光九年(1829)刊版印行。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福建侯官县人郑安仁来署知县,又增修少许内容再刊行。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县知事吴荣本(四川乐至县人)则将全书用铅字排版印行。
此《新津县志》分三十九门附十四门,约17万字,具体目录为卷首:序文、姓氏、目录、凡例、图考;卷一星野;卷二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形势;卷五山川;卷六水利(山塘附);卷七城池;卷八公署;卷九关隘(乡甲、场集、村落附);卷十津梁(河渡附);卷十一祠庙;卷十二寺观;卷十三古迹;卷十四金石;卷十五风俗;卷十六户口;卷十七田赋(明赋役附);卷十八盐法;卷十九茶法;卷二十榷政;卷二十一仓储;卷二十二蠲政;卷二十三学校(学宫源流、学官、学额、书院、学田、义学附);卷二十四礼典;卷二十五武功;卷二十六兵制(塘汛附);卷二十七驿传;卷二十八铺递;卷二十九物产;卷三十职官;卷三十一政绩;卷三十二选举(进士、举人、贡生、武科、封荫、行伍、恩赐);卷三十三人物(忠节、孝义、耆寿、烈女、仙释);卷三十四撰着;卷三十五陵墓(义冢附);卷三十六祥异;卷三十七汇识;卷三十八辨伪;卷三十九艺文上;卷四十艺文下。此志仅于选举和人物两门之下再列细目十三。书首附图较多,除星野、地舆、公署等外,还有十二景图,共二十二幅,绘制一般,但多附有王梦庚题诗。各门类记事比较明晰和均衡,以水利、津梁、古迹、金石、人物、物产、汇志、辨说等门类所载史料较有价值。《新津县志》其汇志门专事收录各种典籍中有关本县之记载,辨讹则将旧志或其他史籍中错载、错讹者分别进行订正,均极有价值。《新津县志》艺文门收载较多,约四万言,不乏佳作,如宋代名人苏轼、苏辙、范成大、陆游、张商英等人;清代王士祯等人的诗文,凡有关于本境者,均予录载。还收有王梦庚、陈霁学等人的诗文。另外便是山川中之岷江水系流入本境者,以及境内各地之水利建设、灌溉田亩情况记载亦详,共约7000余字,颇有史料价值。
该《新津县志》今存道光九年(1829)刻本,道十九年(1839)知县郑安仁(福建侯官人)增刻本,民国十一年(1922)县知事吴荣本(四川乐至人)铅印本。
县志的编纂是对地方特色产业的梳理和展示。通过对地方特色产业的记录和整理,县志有助于展示地方的产业特色和发展优势。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对四川省成都市《道光新津县志》四十卷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重点介绍该地方志的编纂背景、内容特色、历史意义及其电子版的下载使用情况。《道光新津县志》作为清代地方志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章从编纂过程、地理文化记载、历史档案价值和PDF电子版的获取方式等四个方面展开,旨在为读者全面展示这一地方志的独特魅力与历史贡献。通过对其深入分析,本文不仅为研究四川地方志的学者提供了参考,也为对地方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实际的下载指导。
1、编纂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道光新津县志》由陈霁学修、叶芳模纂修,属于清代地方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编纂工作始于清道光年间,这一时期恰逢清朝的盛世,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逐步繁荣。志书的编纂背景不仅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还受到地方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陈霁学和叶芳模作为当时的学者,在其领导下,地方志编纂不仅继承了前代的写作模式,还融入了当时最新的学术思想。
历史价值上,《道光新津县志》包含了丰富的地方历史资料,涵盖了新津县从古至今的风貌及变迁。这些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民间风俗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志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对新津地方文化的保存和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
此外,《道光新津县志》在编纂过程中对新津县的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该地方志是新津县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够为现代学者提供一手的历史资料和研究依据。其编纂的严谨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使其在地方志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2、地方志内容的特色与深度
《道光新津县志》的内容涵盖了新津县的方方面面,包括地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地理部分,志书详细记录了新津的自然地理情况,如山川河流、气候条件以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志书为后人提供了对新津县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
在政治和行政管理方面,《道光新津县志》详细记载了新津县自古至清代的行政变迁、地方政府的设立与职能,涉及到县内各类官员的任命、政务运作以及与中央的关系。这些资料为研究清代地方治理和地方与中央政府的互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道光新津县志》在文化记载方面同样具有突出特色,书中详细描述了新津县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教育制度等。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文化风貌,也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方性表现提供了独特视角。例如,新津县的节庆活动、宗教信仰以及民间艺术形式,都在志书中有着详尽的记录。
3、历史档案的收藏与研究价值
《道光新津县志》不仅是地方历史的记载工具,也是地方文化与社会变迁的档案。作为清代的重要地方志之一,它记录了新津县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是研究清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之一。特别是在地方治理、民众生活以及地域文化的演变方面,《道光新津县志》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档案资料。
地方志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地方社会记忆,其记录的内容不仅是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地方文化自信的展现。《道光新津县志》中的许多资料,诸如对新津地方官员的介绍、对民间英雄人物的崇敬、对地方习俗的推崇,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新津的历史与文化。这些档案资料对于现代学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
随着历史的推进,许多地方志的纸质版逐渐失去了原始的收藏价值,成为了无法修复的历史遗产。而《道光新津县志》作为一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地方志,它的保存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数字化处理和电子版的发布,可以更好地保护这部地方志,并使其为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所用。
4、PDF电子版的获取与使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献得以电子化存储,方便了研究人员的查阅和使用。《道光新津县志》的PDF电子版也应运而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研究人员可以轻松下载《道光新津县志》的电子版,无需担心传统纸质书籍的损坏或遗失。
电子版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在多个设备上进行存储和查看,方便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学者对其内容的阅读和分析。此外,PDF格式还支持文本搜索和标记,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极大提升了研究效率。对于学者来说,电子版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纸张资源,还可以实现多种数据处理与管理方式。
获取《道光新津县志》电子版的方法多种多样,部分地方志资料库已经提供了免费下载服务,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下载。而对于个人爱好者和地方文化工作者来说,获取电子版地方志也为他们提供了更直接的方式来接触和了解地方历史文化。
总结:
通过对《道光新津县志》四十卷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地方志在记录新津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了其无可替代的学术和文化价值。从编纂背景到内容特色,再到其在历史档案保存方面的意义,这部地方志无疑为研究清代地方治理、民间风俗、社会文化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同时,随着PDF电子版的发布,研究者和爱好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这一珍贵资料,不仅提升了研究效率,也为《道光新津县志》的传承和普及做出了贡献。地方志的数字化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对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